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智社会(我们的认识决定了我们的世界)
内容
内容推荐
现代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经常会被冠上理所当然的错误答案:
爱吃糖是因为那些甜食好吃;爱跟有趣的人在一起是因为感到快乐;但如果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人类需要热量,才被设计成感觉这些东西好吃。
这些习以为常的认识其实完全颠倒了因果关系。而人们又一直用这种错误的直觉来判断生活,比如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贸易可以是互利共赢的,但一个固执的感觉总让人以为一方获利了另一方就一定吃亏。
这些误导性的直觉从何而来,又如何避免被误导? 心智社会这本书的作者结合进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研究给出了答案。
全书提到了历世历代的思想家都曾探讨的六类经典社会问题:道德和宗教的本质、信息的功用和滥用、家庭起源和性别角色、身份认同和群体冲突、社会及经济结构的变迁,而博耶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思考方向,令人信服地表明,如果我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就能更合理地解释社会机制,构建出新的文化传播图景,获得对人类的社会的全新洞见。
目录
导 读 学生的话 I
前 言 VII
引 言 透过自然之镜看人类社会
第一章 群体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第二章 信息是用来干什么的?
第三章 为什么有宗教?
第四章 什么是自然家庭?
第五章 社会公正如何实现?
第六章 人类的心智能理解社会吗?
结论:认知和交流创造传统
尾 注
参考文献
致 谢
导语
【当我们以进化视角观察人类社会,就会发现越熟悉的事实越古怪】
暴力正是出于复杂的计算而并非源于冲动;当代移民没有带来族群融合,反而强化了身份认同与界限……所谓“无意识”的行为背后是心智系统的一系列运算结果,而进化视角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尤其是社会性行为的关键途径。
【纠正原始直觉】
我们的个人习惯和文化实践建立在认知基础上,这种认知基础是几十万年的原始社群生存时进化而来的,它决定了我们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倾向。当现代环境已不同于形成时期的环境,认知系统往往不再不适用,此时就需要努力纠正我们的直觉。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作为个体的智力贡献在社会文化的形成过
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这是一个关系到人类自我理解
的深刻问题,对此,博耶的这本书给出了精妙的答
案。
——斯蒂芬·平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作
精彩页
为什么人类会相信很多与事实相违背的事情?
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人似乎会相信在他人看来极端荒谬的事情。某个地区的“言之有理”,放到其他地方则成为“一派胡言”,这类现象比比皆是。有些人担心触碰他人会让自己的阴茎消失,还有些人希望通过诵读魔法咒语让陌生人爱上自己。人们会互相散播各种谣言和传说,有人说艾滋病病毒其实出自政府特勤机关之手,有人说许多疾病和不幸的祸根源于女巫的诅咒。人类的头脑在“劣质信息”前好像极为脆弱,科学或技术进步似乎对此毫无影响。
政治统治为什么存在?
人们常说人生来是自由的,但现实中枷锁却无处不在。为什么人类能容忍他人对自己的统治?社会学家应该向我们解释,政治统治是如何在人类群体中出现并维持下去的。他们应该解释:为什么中国历史大部分时间里百姓可以对皇帝专制表示顺从?为什么在20 世纪欧洲人们会受民粹主义煽动而成为民族主义的狂热支持者?为什么在当代非洲许多地方人们依然可以接受腐败独裁者的存在?如果迄今为止,大多数社会的政治权力史都是由国王、军阀或少数上层精英构成的统治史,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这种剥削可以长久存续?
为什么人们会热衷于族群认同?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自认为是某个群体的成员,最常见的是族群,也就是说,他们有共同血统。而且人们很容易将世界理解为本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零和博弈游戏,这为族群间的排斥、歧视和隔离提供了借口,而且很可能导致民族冲突,甚至战争。为什么人们会有强烈的族群观,会热衷于族群认同,并且似乎愿意为了族群间的竞争而付出巨大的个人牺牲?
是什么让男性与女性如此不同?
所有人类社会中都有明显的性别角色,即人们会对女性和男性的典型行为形成不同的期待。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与人体结构及生理机能的性别差异有什么关系?此外,如果存在不同的性别角色,为什么它们又与影响力和权力差异紧密联系在一起?
有不同的家庭结构模式吗?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家庭结构模式的看法存在相当多的争议,而该问题同样与性别角色有关。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合理家庭模式或自然家庭模式?毫无疑问,孩子需要家长的养育,但到底需要几个家长?
双亲是否都是必需的?父母又分别有什么责任?人们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往往基于意识形态展开争辩,而不是聚焦于科学真相。但是关于
人类家庭模式多样性的科学真相是什么?家庭模式共同特征的科学真相是什么?这些科学真相是否能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家庭模式更可行,或者不同的家庭模式会产生哪些困扰?
为什么人类之间这么容易产生冲突?
无论是在个体之间还是群体之间,冲突都常常发生,它耗费了人类的巨大精力。在不同背景下,冲突的频率、性质以及冲突引发暴力行为的可能性存在很大差异。如何解释这些差异?此外,冲突是否源
于人类天性,是否不可避免?例如,人们曾认为人类需要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冲动,就像锅炉的气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后蒸汽要通过安全阀排出。这种对人类冲突内在驱力的描述合理吗?如果不合理,到底如何解释暴力与攻击性的产生?
为什么人类这么善于合作?
合作是冲突的对立面,相比冲突,合作很少引人关注,这大概是因为合作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无处不在,所以反而会为人所忽视。人类极具合作精神,我们能够非常自然地参与集体协
作,在集体协作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协作获得比自己单独行动更好的结果。小规模史前社会的部落成员会一起打猎或采集食物,这些集体活动的大部分收益都由社群成员所共享。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
则会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加入协会、政党或其他合作性组织。人类具有合作本能吗?如果有,哪些因素有利于合作本能的展露?哪些因素又会对它产生阻碍?
社会有可能是公正的吗?
大多数人类社会中都存在阶级或等级之别,由此导致了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现象。在某些情况下,这只是源于简单的政治权力支配。
例如军阀、贵族、独裁者或集权政府的权贵们侵占了最佳资源。但在大多数现代民主国家,是经济运行机制而不是这类“窃国”行为引发了财富不平等。解决这一顽疾是现代政治面临的重要挑战,我们可以
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而这一问题本身又引出了许多应该由社会科学家回答的问题,例如,当人们说他们渴望一个公正的社会时,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目标会促使不同的人去倡导截然相反的政
策?人类对何谓公正是否存在共识?还是说,关于公正的观念会因时因地而变?人类真的能理解导致不公正或不平等结果的复杂过程吗?
如何解释道德?
为什么我们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会产生强烈的道德感受和情绪反应?世界各地的人都有道德规范,都会做道德判断,但他们这样做是基于相同的价值观吗?儿童又是如何产生道德感的?许多伦理学家
认为人生来是“道德空白”的,暗示是社会在我们头脑中植入了伦理情感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智社会(我们的认识决定了我们的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帕斯卡尔·博耶
译者 译者:殷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52328
开本 16开
页数 3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4
出版时间 2023-03-01
首版时间 2023-03-01
印刷时间 202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72
CIP核字 2023032302
中图分类号 C912.4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