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感知力
内容
内容推荐
常识告诉我们,人们对世界的体验是客观的。我们看到、嗅到、听到、触碰到的世界就是世界本身。这使得我们将自己的心理体验投射到外部世界,误将这些体验当作物质世界的真相,而对感官系统、个人经历、目标与期望等因素的影响浑然不知。尽管我们天真地认为自己看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但事实并非如此。
真相是,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所感受的世界,根据每个人的经验而有所不同,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对于身高分别是4英尺7英寸和7英尺4英寸的人来说,高度为10英尺的篮球筐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美国篮球运动员库里曾说,当他发挥得好的时候,时间似乎都变慢了。我们的日常经验也告诉我们:在减肥后,楼梯看起来就不那么陡峭了;你的棒球打得越好,球在你眼里就越大:如果你身边有亲密的朋友陪伴,那你眼前的山看起来就不那么吓人了……你所看到的并非世界本身,而是世界在你眼中的样子。
知觉研究表明,我们的思考、感受以及存在的方式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我们身体的影响。你眼中的世界和其他人眼中的世界并不一样,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密不可分。行动先于认知,路是走出来的,而身体指引着方向。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深刻理解我们的行为和生活。
作者简介
张彧彧,毕业于吉林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教于吉林大学国际语言学院,研究兴趣为对外汉语教学、认知语言学、汉语史及语言接触。另合译有《魔鬼物理学2》。
目录
引言 来自伴侣的迷人体味
第一部分 行动
第1章 发育:婴儿是如何认识世界及其运行法则的?
婴儿学走路
看世界的新方式
理解事物的方式
成年期的发展
第2章 行走:我们的行走能力决定了坡道是陡还是平
“走”出来的人类世界
表型与生活方式
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结合
第3章 抓握:为什么“触手可及”可以增强专注力?
行动也有自己的思想
眼随手动
从视觉、感觉和思维的角度看“偏侧优势”
第二部分 认知
第4章 思维:流畅性让人更容易扯淡
直觉
思想与生物能量学
流畅性
对“流畅性”以及群体决策的测试
“流畅性”在现实世界中的一种体现:“扯淡”
第5章 感受:情绪如何引起偏见?
感知情绪
“做”还是“不做”
社会疼痛
感受与归因
情绪决定了你看待人以及事物的大小和范围
第6章 语言:体验式阅读带来的意外效果
手、嘴以及模仿行为
用手说话
分门别类也要“说”出来
具身词源学和意义的基础问题
关于“阅读”——肉毒杆菌毒素带来的启示
体验式阅读
第三部分 归属感
第7章 联结:情感的联结是减轻焦虑的秘方
联结性触摸
皮肤的社会属性
手牵手做核磁共振
友谊可以减轻负担
母亲和其他人
纽带的力量
认知老化和社交网络
第8章 认同:群体仇恨从何处来?
群体内外成员如何影响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
“异族”效应和“去个体化”
汇聚人心
人们因共同的目标而联结
第9章 文化适应:水稻文化与小麦文化
荣誉文化
文化相对性
分析性思维与整体性思维
中国的水稻文化与小麦文化
社会可供性与关系流动性
第10章 “走”出来的路:我们从哪里来,未来将去往何方?
我们到过的地方
我们未来将走向何处?
未来之路
致谢
推荐阅读
注释
序言
来自伴侣的迷人体味
如果你曾经拥有过一段
浪漫而持久的恋爱关系,那
么你或许已经察觉到你的伴
侣(我们称他们为“亲爱的”
)身上有一种不同寻常的迷
人气味,使其所到之处、衣
衫之间,都散发出一种令人
难以抗拒的个人魅力。爱人
的香气使亲吻的过程更加美
妙。原来,体味就像指纹一
样独特,没有哪两个人闻起
来完全一样。正因如此,即
使众人踏过,猎犬也能沿途
嗅出爱人的行踪。“亲爱的”
身上独有的气味,取决于他
们体内的“主要组织相容性
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这是一组编码免
疫系统的基因群。人类的
MHC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复合体都是独一无
二的。和其他许多化学物质
一样(比如,我们摄取的食
物中含有的化学物质),
MHC也存在于汗液之中。猎
犬能够追踪一个人独有的
MHC。在恋爱关系中,爱人
的MHC气味传递出一个重要
的信息,即他们是否会成为
理想的伴侣,一个可与之生
儿育女的对象。
瑞士动物学家克劳斯·韦
德金德在他的一项研究中发
现,女性认为MHC与自己截
然不同的男性的气味最令人
愉悦且最具吸引力。这是因
为进化适应性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在起作用:如果你和一个
免疫系统与自己相似的人结
合,那么有问题的隐性遗传
性状就有可能被表达出来。
近亲结合之所以成为一种禁
忌,就在于会增加有害隐性
遗传性状的表达风险。这也
是为什么从法老到哈布斯堡
家族,王室成员间的近亲婚
姻会导致发育问题。保持血
统“纯净”实际上会带来意想
不到的风险,因此,进化会
将你引向另一条道路:倾心
于一个免疫系统与自己存在
最大差异的人,其优势在于
繁殖适度(reproductive
fitness)——你可能会生出
更健康的孩子。
但请注意,这种感知相
当主观:对你个人而言,“
亲爱的”好闻的体味是你与
之结合的繁殖适应度的体现
。换作拥有不同MHC的其他
人,可能不会从这种体味中
感受到嗅觉上的愉悦。你的
情绪反应也不同于猎犬:猎
犬或许能嗅出爱人的气味,
却无法捕捉到可能繁殖成功
的气息。体味和人的免疫系
统一样独特,对体味的探究
并非要将其划归客观的“好
味”与“坏味”,而是要了解
一个气味间相互作用的社交
世界。“亲爱的”气息宜人,
这是由你们二人的基因决定
的,上面写着:“让我们彼
此了解,我们是天生的一对
儿。”因此,体味是联结、
合作以及爱的信号与力量。
然而就像许多社会知觉一样
,它也是排斥、他者化,甚
至仇恨的手段与途径。第一
批抵达日本的欧洲人,由于
饮食中所含的大量动物脂肪
而散发出一种令日本人甚为
反感并联想到黄油的体味,
他们因此被贬损为“臭黄油
佬”(bata-kusai或者butter
stinker),这种说法在现代
日语中仍然存在。
我们置身且成长于人类
的社会生态之中,并在我们
成长时所处的文化环境中形
成了各种认知。我们自然而
然地视肤色不同的人为“异
族”(other races),这种
偏好早在我们学会说话之前
便已显露端倪。3个月大时
,在同族环境中长大的婴儿
更喜欢注视自己而非其他族
群的人,这种现象在那些成
长于更为多元的社会环境中
的儿童身上则不太明显。到
5个月大的时候,婴儿更喜
欢注视那些说着自己母语的
人,再大一点儿的孩子更容
易接受母语人士递过来的玩
具;当儿童进入学前教育阶
段时,他们更喜欢和以“自
己的”母语为母语的人做朋
友。
这些发育偏好
(developmental bias)导
致了“异族效应”(other
race effect),其表现为,
在人们对属于其他种族的面
孔进行感知和记忆的过程中
,仿佛存在某种关乎社会分
类的隐秘过滤装置,使人们
较难回忆或识别出这些面孔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研
究,其中一项针对英国婴儿
展开的实验表明,我们的社
会认知范围似乎变窄了:3
个月大的白人婴儿对非洲人
、白种人、中东人和中国人
的面孔具有同等的辨别能力
;但当他们长到9个月大时
,仅能辨别出不同的白人面
孔。3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
中国婴儿身上。‘于是,就
有了那句众所周知,但已不
再为社会所接受的“你们这
种人看起来都一个样”。如
果你的生活经历使你的社会
认知变窄,那么你对其他社
会群体的人的认知将变得单
一。对于背景相异的人,我
们可能不会将其看作独立的
个体,而仅仅将他们视为其
他社会分类的成员,故而觉
得“你们这种人看起来都一
样”。而且,正如我们在本
书中所揭示的那样,将一个
人视为某个群体的一员——
白人或黑人,自由派或保守
派,“婴儿潮一代”或“千禧
一代”——而不是将其看作
独立的个体,这种“去个体
化”的倾向,会令人产生“你
们这种人的行为都一样”之
感。
……
当心理学家对人类进行
研究时,很少会从“我们在
观察哪种动物”、“他有着怎
样的身体”以及“这样的身体
能做出哪些行为”这类调查
其他动物时自然会提出的问
题出发。相反,我们生活在
一个大脑与身体相互分离的
时代。德雷克多年的数字新
导语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学家梅尔文·古德尔、《如何正确救助》作者海蒂·格兰特博士、《自我超越》作者斯科特·巴里·考夫曼博士推荐、英国《卫报》的专栏作家奥利弗·伯克曼推荐!
一本书读懂你的知觉如何塑造你的行为、思维方式和归属感,重新认识你的第二大脑。具身认知学的集大成之作,颠覆你对身体体验的固有认知:原来,世界在每个人眼中都不一样,你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摸到的……都和别人不一样!
减肥后,楼梯看起来就不那么陡峭了;棒球打得越好,球在你眼里就越大:如果有亲密的朋友陪伴,那眼前的山看起来就不那么吓人了……我们的身体影响着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也影响你的判断和决策。只有当你充分了解了自己的身体,你才能正确认识你的行为和思想。这世上可能真的没有感同身受!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看到”的并不局限
于我们有意识的感知,我们
“知道”的也不局限于我们所
说的或者有意识的思考。人
类的行为受到人类经验的指
导,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
们的身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
的影响。如果你想了解人类
,让他们工作得更好、更快
乐,影响他们做出的选择,
你需要从理解人类的经验开
始,而不是把身体视为事后
才考虑的因素。在普罗菲特
和贝尔这本新书中,他们讲
述了很多你不知道的关于你
的身体的事情,将令你感到
高兴和好奇。
——海蒂·格兰特 博士,
著有《如何正确救助》
这本书会让你看到人类
精神世界的变幻莫测。在婴
幼儿时期,我们通过积极的
玩耍来理解物质世界和社会
。你感觉到的楼梯的陡度取
决于你的身体状况。朋友少
,熟人少,对健康的危害比
长期吸烟更大。清晰的写作
结合这些有趣的研究发现使
这本书读起来既发人深省,
又轻松有趣。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
博士,著有《异想,天开
:极富创造力的人做的10件
与众不同的事》,心理学播
客的主持人
这本引人入胜的书指出
,我们无法彻底了解自己或
者任何人,除非我们不只关
注大脑,而是身体这个第二
“大脑”,它塑造了我们所看
、所想和所知道的一切。这
本书是革命性的:它让我们
从一个全新的维度看待自己
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
——奥利弗·伯克曼 英国
《卫报》专栏作家,著有《
四千周》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
对世界的感知经验受到我们
的行为、他人的行为、我们
的身体,以及我们所生活的
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作
者列举了丰富的案例,告诉
我们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我
们对环境的感知的。我对许
多实验研究都很熟悉,但这
本书还是讲到了很多我以前
从未见过的实验,以及我从
未有过的洞察。这本书太精
彩了。
——梅尔文·古德尔 加拿
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学家,
著有《看不见的视力》《视
觉大脑在行动》
精彩页
第1章
发育:婴儿是如何认识世界及其运行法则的?
人们对婴儿时期或学步阶段的经历几乎没有记忆。没有人能解释清楚这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且,我们无法要求婴儿直接报告自己的经历,因为他们还不能说话。所以,要深入了解婴幼儿的心智发育过程,研究者需要从一些切中肯綮的关键问题入手:婴幼儿拥有什么样的身体?他们的身体如何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有了这样的身体,他们会有哪些行动?人们从这项研究中得出的一个最具普遍性的结论是,儿童可以通过对自身不断发展的运动技能的简单重复,来认识世界及其运行法则。这就是人类知识的起源。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首先发现,世界上充满了可以啃咬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抓握、抛掷、滚动或者揉捏这些东西。起初,没有人教孩子如何探索周围的环境。知识的来源是运动和游戏。孩子们在爬行、走路、摔倒等主动创造的经验中理解了自己的经历。此外,我们在童年时期学到的东西,构成了未来所有新经历和新发现的基础。如果我们要做一些研究来了解儿童的感受,就需要设计相应的实验,让孩子可以自由活动。
婴儿学走路
在纽约大学的婴儿行动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每天都忙碌于各种“宝宝活动”。在发展心理学研究先驱卡伦·阿道夫的带领下,该实验室揭示了许多有关孩子如何发现自己的身体在所处世界中的行动的信息。德雷克造访实验室那天,与团队调查有关的各项工作正在同步推进。研究助理忙着编码从世界各地远程传回的实验室数据,其中一项研究与中亚地区的一种传统育婴方式有关,在那里,婴儿每天被包裹在摇篮里约20个小时之久,直至18个月大(别担心,他们成长得很好)。行动实验室的其他研究人员则进入婴幼儿的家庭,对他们的自然活动状态进行观察。一些家长带着5岁的孩子来到实验室,看他们如何应对阿道夫所说的“日常物品的隐性可供性”。例如,孩子们如何在不断扩大的自身环境中利用周围物品主动游戏,是利用一个纸巾盒,还是打开一个水瓶。
高挑瘦削的阿道夫在她的实验室里精准、快速地走来走去。有人猜测,这种工作状态是她几十年来统筹兼顾蹒跚学步的孩子、孩子们的母亲以及一批接一批的研究生、博士后和本科生研究助理的产物。她是“仙女教母”的化身,也是一位疯狂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富有批判精神且值得敬重的女性。为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她不仅提出了新的假说,还根据实验需要设计了许多奇特迷人的平台、可供翻滚爬行的垫子以及各种类似攀爬架的设施,以测试人类宝宝究竟是如何学会感知世界并行走其间的。阿道夫的热情极具感染力。的确,还有什么能比研究人类如何通过成长和游戏来获得对世界的常识性理解更加有趣呢?
从正门进入实验室,转过拐角,经过电脑间,就可以看到一个明亮、温馨的游戏室。步入其中,仿佛置身于优质儿童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这里就是婴儿行动实验室的实验场地,其氛围颠覆了人们对“实验室”环境沉闷、无聊的刻板印象:阿道夫的实验室光线充足,但并不刺眼,原色设计随处可见。成排的玩具架倚靠在近门的墙上。在房间中央的宽阔地带,有一个凹下去的长条,其形状和样子像一个跳远的沙坑,只不过里面没有沙子;正对门的墙上挂着一个横过来的梯子,实际上这是一组可调节的攀爬架;另外几面墙附近摆放着的,就是阿道夫在学界最广为人知的那些装置。阿道夫不但想了解婴幼儿能做什么,而且还想知道他们认为自己能做什么。例如,一项针对婴儿爬行行为的典型研究,其调查内容可能包括他们能够顺利爬下而不致翻倒的最大陡度,他们尝试向下爬行的最大陡度,以及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如何随经验的增加而改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阿道夫使用了一些高度和角度可以精确调节的平台和坡道。这些装置是与工业设计伙伴长期合作的成果,可根据实验需要对斜坡、人造悬崖以及间隙进行调整。每个装置上都安装了减震脚,以免它们因地板发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当地铁从建筑物下方隆隆而过时,确实会发生这种情况)而失去平衡。除此之外,整个房间都在摄像头的监控之下,因此婴儿的所有行为都会被捕捉下来,待测试结束之后进行编码。当阿道夫展示她的装置时——传动装置和车库门开启器,斜坡和栏杆——所有这些设计精湛却平易近人的工业产品,都令人想起《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尽管实验室很复杂,但对于婴幼儿和他们的父母而言,这里是令人感到舒适和轻松的地方。“即使宝宝戴着耳机,每个人也都很开心。”她说。
婴儿研究者是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科研群体之一。他们必须如此,婴儿不会说话,所以你不能向他们提问。青年人是心理学实验被试的主力军,与他们不同的是,婴儿被试并不遵守实验人员的指示。你必须打造一个适合宝宝的实验环境,让他们可以自由行动,从而向实验者展示他们知道什么,有能力做什么。当参与研究的婴儿进入实验室时,阿道夫或她的同事首先要与他们的养育者进行确认,获取他们的同意。办完相关手续之后,他们要为婴儿穿戴必要的实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感知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丹尼斯·普罗菲特//德雷克·贝尔
译者 译者:张彧彧//孔垂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55183
开本 32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23-05-01
首版时间 2023-05-01
印刷时间 202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328
CIP核字 2023063325
中图分类号 B842.2-49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