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真理的味道——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
内容
编辑推荐

★以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全面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意义,浓笔重墨构建起了独特的基本框架和叙事逻辑。

★以浓厚的建言献策意识,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以问答的形式集中回答了40个重点问题,具有创新性。既是回答问题,同时也是建言献策,助力解决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助力解决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坚持胸怀天下的问题。

★以武装头脑的自觉和主动探索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路径,具有通俗性。列宁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作者以晓畅的语言论述了 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命题,做到了厚重主题、轻松表达、精巧表达,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同时各个问题又相互观照、相互贯通,做到了形散而实不散、而神聚。作者还做到了形式的创新。每个问题都从“学‘习’问道”引出,明晰问题的由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每个问题正文之后都附有“习言习语”,这些金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都指出本题的拟定是“深度思考”的结果;都附有“延伸阅读”,旨在使读者了解更多背景、提供更多语境,提升阅读和思考的效果。

★作者董振华教授系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且供职于中央党校数十年,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及 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当为本书的理论性、权威性提供了充分保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通俗理论佳作。作为作者在中央党校长期教学与科研实践的重要理论成果,紧跟新时代实践发展步伐,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的热点、难点,同时梳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之问,回应广大干部群众的现实关切,提炼出了40个带有普遍性又亟须从理论上廓清的重大问题,以问答的形式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富于学术性、思辨性、通俗性与实用性,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参与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调研起草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会长。出版《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与社会主义的“理”》《创新实践论》《治国理政思想方法十讲》《创新劳动论——从经济学到哲学的理论思考》等学术专著近二十部,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多篇被《新华文摘》转载。
目录

1. 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是什么?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什么样的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关系?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什么样的中国智慧?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7.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8. 如何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

9. 如何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10. 如何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

11. 如何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核心要义?

12. 如何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

13. 如何理解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之间的关系?

1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什么关系?

15.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了吗?

16. 为什么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18.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何处?

19. 新发展阶段“新”在什么地方?

20. 新发展格局“新”在哪里?

21.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2. 今天所讲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之前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

23. 当今世界存在修昔底德陷阱吗?

24. 为什么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5. 为什么说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

26. 如何理解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27. 为什么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

28.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什么关系?

30. 贯彻新发展理念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什么关系?

31. 如何理解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的关系?

32. 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

33.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否包含“为世界谋大同”?

34. 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35.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特别强调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

36. 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什么我们仍然要强调革命精神?

37. 我们为什么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38. 如何有效解决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

39. 为什么说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内在要求?

40. 如何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后记

前言

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学“习”问道】

2017 年 12 月 25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以“世纪”为尺度命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那么,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时代课题的积极回应,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的崭新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形态,更是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世界历史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实践创新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科学预见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和

基本走向,是新时代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改革新实践的高度凝练和深刻总结,是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之上,积极回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所形成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贯穿始终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奋斗目标,不忘初心,践行宗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在本质上就体现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紧密结合,既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与时俱进,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强调了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确立的坚实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辩证的唯物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厘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根本

标志和根本目标,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战略擘画;运用唯物辩证法,坚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强调树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

底线思维,既部署“过河”问题,提出了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核心的顶层设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提出了以基本方略为核心的“路线图”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强调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应了时代重大课题,提供了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指引和行动纲领;运用唯物史观,坚持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坚持群众史观,提出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之中,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伟大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伟大思想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

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同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告诉我们,积极回应时代课题的挑战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的基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历史新方位,改革新实践,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明确宣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从全局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提供了顶层设计和价值导向,从战略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战略步骤和实现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引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更是引领当今世界的马克思主义,为破解全球发展困局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公平赤字、治理赤字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是对21世纪“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全球发展、怎样推进全球发展”这样一个“时代之问”“人类之问”的积极回应。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从理论层面反复强调并阐发了推进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更是通过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核心的国际合作等具体路径从实践层面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全球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智慧和大国担当。正如2018年4月英国剑桥大学的马丁·雅克在英国伦敦“新时代中国”国际研讨会上所说:“中国自身的巨变以及它对未来的感知十分重要,如果从更深刻的意义上看,中国就是未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构建以多元一体为格局,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的人类利益共同体,其价值目标便是实现持久和平、清洁美丽、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和谐新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推进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对中国和平发展和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必

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习言习语】

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2016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深度思考】

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延伸阅读】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求是》2018年第10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真理的味道——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振华
译者
编者 董振华
绘者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3011039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23-04-01
首版时间 2023-04-01
印刷时间 202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536
CIP核字 2023058632
中图分类号 D610.4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40
169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