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壁虎大街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张漫青著的《壁虎大街》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者一批重要作品,如《目光下垂》、《珍珠在幸福》、《凡烟镇》、《房间里的张七》、《壁虎大街》、《他的她》、《困》、《费如之活》、《寻无欢》,作品文字灵动,充满诗性,却又不时给人一种犀利的感觉,展现了作者在创作方面的实力和成绩。

内容推荐

由张漫青著的《壁虎大街》这本中短篇小说集里,《目光下垂》是一篇披着侦探小说外套的“反侦探”小说,一位卑微女孩的苦涩故事外面,罩一件糖衣,让苦变得更苦。《老女孩》里的“姐姐”鬼使神差地住进精神病院,死都不肯出来,难道只因她被“卡在了时间缝里”?《他的她》用不同维度的“你”“我”“她”来讲述一个扑朔迷离的血色悬案,语言筋道而克制,审美与思想一同冲向高峰。《房间里的张七》的写法较为“现实主义”,用轻松诙谐的笔调写尽了快递员张七的生存困境,“房间”隐喻着他最后的尊严,我们从法制新闻中仅能看到“案件”,唯有文学作品才能从千篇一律的案件中,剥皮抽筋,还原一个活生生的“人”。《珍珍在幸福路》的叙事倾向于“反传奇”“反大苦难”,尊重个体的小悲小喜,批判也可以细水长流。《寻无欢》让你看到庸常生活里的绝望比恐怖片里的暴力血腥更令人窒息。《费如之活》实验性最强,漫青又一次为拓宽小说边界而披荆斩棘。《壁虎大街》是她自己最爱的一篇,也是最复杂难懂的,心理医生与病人之间,內心戏层层叠叠。也许人性本就阴暗晦涩,漫青只是用一把独创的“先锋之刀”在写“实”而已……

漫青的写作是先锋的,锋刃犀利,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她却又那么“后进”,似乎不谙世事。

目录

一只目光下垂的壁虎(代序)

目光下垂

珍珍在幸福路

凡烟镇

房间里的张七

壁虎大街

他的她

老女孩

费如之活

寻无欢

后记

试读章节

何维果然没有让朱警官失望。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他问了至少十遍。他问的是:“哥们儿,别开玩笑了,做节目呢!这是真的吗?”

小宋后来说:“这个人很可疑,太会装了。”

朱警官的脸上却挂着神秘的微笑。仿佛他跟何维多么心照不宣,仿佛这不是一个谋杀案,而是他们共同策划的一个综艺节目。

何维说他已经快两年没见俞三了.没想到现在要以这么荒唐的形式回忆她.

两年了,时间过得不快也不慢,我结了婚也离了婚。我一个人住一套大房子,有一份挺好的工作,和几个朋友保持着恰当的联系.基本上过得还不错。

这年夏天。我和以前的一个女同事邂逅,她叫马小英,长得又高又壮。但声音很嗲,我们见了几次面,叙了几次旧,然后才步人了正题一一上床。完事后她要接着跟我叙旧,我把烟灰不小心抖到她的屁股上,她就大叫起来。在她一连串咋咋呼呼、絮絮叨叨的话语中,有一句话硌到了我:“我知道你今天心情不好,你的心肝宝贝死了!”

我说:“你就是我心肝宝贝啊!”

她说:“我哪有那个福分哦!”

马小英说的“心肝宝贝”就是俞三,马小英说她被热水器砸死了。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而我认为死人比活人更值得尊重,死人比活人更卑微.卑微的东西是最美的。我的心情之所以变得不好,不是因为“死”这件事.而是因为马小英用“心肝宝贝”这四个字硌到了我。而“心肝宝贝”这四个字之所以会硌到我,不是因为我喜新厌旧、移情别恋,而是因为俞三不管活着还是死去,她都不可能是我的心肝宝贝,永远都不可能。

俞三活着的时候,和我和马小英曾在一个公司里上班。俞三活着的时候我是不会多看马小英一眼的。但是她死了,并且活着的时候就离我很远很远,我就有很多很多机会跟马小英或其他女人搞在一起。她真的死了吗?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也许这又是一个笑话。反正不管她死没死,都离我很远。

对于马小英说俞三是我的心肝宝贝,我很不好受,一个活人说一个死人是我的心肝宝贝,何况这些都不是真的。我真的一点儿也弄不明白。

俞三活着的时候,有人说她的眼睛里藏着钩子,会把男人的魂魄勾走,但是我知道那钩子其实是假的。她活着的时候,我发现她连露在凉鞋外面的脚趾头都是晶莹剔透的,现在我知道那也是假的。只有一件事可能是真的,就是她死了。但是,连这件事都可能是假的。

时间推到两年前,我才二十五岁。但已经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了,这说明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这个年头能够适应社会的就是聪明人。有一天公司来了一个新同事.我先是看到她的背部,一头黄黄的卷毛,穿一身很别致的衣裳,青色和栗红色相间,既时尚又朴拙(后来知道那是她自己拿旧衣服改良的)。这个城市虽然不大,但也不乏一些打扮新潮时髦的女孩子。不过她们的新潮是热闹的,奔着社会大潮流去的,完全有据可依,而她的风格则是冷静的,完全自我的无章可循。等她转过头来。我看到一个含着泪光的笑脸,当即我就判断她的泪腺有毛病。同时我还看出她的腰很细.皮肤很白。她就是俞三。

后来我们就成了同事,并且变得无话不谈。她常常把凉鞋当成拖鞋穿.嗒嗒嗒地跑过来向我讨教问题,问的当然都是工作方面的事。我很乐意教她。她似乎很认真,因为她眼睛看着我的眼睛,点着头.露出得体的笑容;她也似乎不太认真,因为我看到她的眼睛里除了一片茫茫迷雾。什么也没有。

但是没过多久就有人在背后议论说俞三的眼睛里藏着钩子,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看见的,但是我从来就没有看见过,这让我很不服气,我和俞三是走得最近的,常常一起吃晚饭,一起到公园散步.看起来俨然一对恋人。男同事们向我投来意味深长的目光,而我自己也确实觉得我们在谈恋爱,虽然我早就已经有女朋友了。只有俞三总是很认真地强调三句话。

第一句:“你有女朋友。”

第二句:“我不会喜欢你的.”

第三句:“我们绝对不是在谈恋爱。”

她说这三句话。每一个字都郑重其事,让我觉得很扫兴,很破坏气氛。当然这是俞三讨厌的地方,除此之外,她还是很可爱的。别人看到我跟俞三在一起有说有笑,就会认为我被她的钩子勾住了,但其实我从来就没见到过那样东西,这件事情一直让我耿耿于怀。

我没有在俞三的眼睛里找到钩子,想来也许有两个可能:第一,我根本就志不在此,对她的钩子不感兴趣。第二,她的眼睛里根本就没有什么钩子.是别人的眼睛出了毛病。如果是第一种,说明我虽然跟俞三靠得最近,其实是最不注意她的,但这似乎不符合事实。如果是第二种,则说明别人的眼睛都不好,只有我的眼睛雪亮雪亮.但我的眼睛是高度近视加散光。关于俞三的钩子我只能推理到这儿,算是无解吧。

我一直不喜欢数理化,更不喜欢做证明题,所幸对于生活我几乎不需要再去求证什么。比如我和我的女朋友在一起,比如我现在和马小英在一起,可以把屁股当成脑子用。我以前的女朋友和马小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女性,我以前的女朋友是个小资女人,看过不少村上春树的小说,跟我在许多方面都很合拍,尤其在床上,我们总是不管不顾地疯狂投入,把每一次做爱当作最后一次来做。做完后,我们谁也不理谁,各抽各的烟,在烟雾缭绕中,我常常会想起俞三。这个时候我的性欲刚刚满足,她是唯一没有跟我发生过性关系的女“朋友”。至于我现在跟马小英在一起,可以说完全是受原始冲动的驱使,这个女人的性能力和性技巧都堪称一流.我天天乐此不疲地跟她翻云覆雨,欲仙欲死.这天,我正进入备战阶段,看到马小英那张略显痴肥的脸上出现了一种少见的阴云,她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你们以为我是傻瓜?”

我吓了一跳,但马上笑起来,因为我不知道“你们”是谁。她的表情突然变得古怪起来,冷笑着说:“俞三死了,我一点也不好受,两年前的事也不能怪我呀。”

“两年前怎么啦?”

她说:“我现在就告诉你。”

两年前的某一天,一个穿着深灰色西服、戴着黑框眼镜的男人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隔着明亮的大玻璃窗,使劲地捉摸着一个女职员纤巧的背部。这个男人是某某公司老板林总,这个女职员就是俞三。林总的办公桌纤尘不染。

P8-11

序言

我认为好的作家有两种。

一种是在前人开辟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那条路已经存在,只不过换一种走路的姿势,或穿着高跟鞋走,或走八字步,走得摇曳生姿,走出自己的风格,

而另一种。则是开路先锋。在别人已经开辟的道路前端。继续挖掘,继续开辟。即使最后发现是一条死路,但至少可以告诫世人,哦,这条是死路。然后换一条继续尝试。先锋不是一种流派,不是简单笼统的“现代主义”或“后现代派”,先锋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是正在进行的,是ing,是一个手势、一种精神,是探索,是实验。

大多数的成功作家属于前一种。后一种如法国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他所开辟的“新小说”,虽然后来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证明是无法向前走的死胡同,但他仍是伟大的。当然,更多作家这两种都不是,他们图省事,模仿经典。拾人牙慧,如此更安全,更能博得现世认可。他们有些已获得世俗上的巨大成功,然终究不过是沽名钓誉的平庸之辈,在此不提。

从张漫青的作品中探知,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她不自恋,不回味,不重复,一味摸索向前,自我冒犯。她不是沉迷于自我风格的那种作家,她更热衷于探索未知,她是一位先锋小说家。

读漫青的小说时,最好你一点都不认识她,否则你会一边读一边在冒出“不可思议”这四个字。你无法想象眼前这么单纯柔弱的女子,会写出如此复杂、深刻的小说。

她被某评论家誉为“小说杀手”。她的文字有时是散淡的,然而点点滴滴的“淡”,汇积到一定浓度后,几乎铸成锋利的刀片,令人不寒而栗。

在她那部长篇小说《走米》里,读者也许以为读到的是东方的禅,或西方的哲思,然而读到最后说不定却要掩面长叹或高声惊叫:啊,原来是这样?是的,悬疑、推理、暴力、情色。字字撩人的语言,处处玄妙的隐喻,颠覆常规的结构……好看度和好玩度都有了,只差一步:就是你亲自去读,去找寻那深不可测却能攀上人性悬崖的秘密心脏。

“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她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的褒奖。

当她坐于桌前,从第一笔始,如同被卷入未知中,文字的漩涡带她遨游自己的潜意识海洋。她游啊游,从海面探出头来,思考人性的可能,思考人存在的边界。于是意识和潜意识碰撞、撕扯,于是粼光闪动,心花暗涌。于是现在有了这本《壁虎大街》。

在这本中短篇小说集里,《目光下垂》是一篇披着侦探小说外套的“反侦探”小说,一位卑微女孩的苦涩故事外面,罩一件糖衣,让苦变得更苦。《老女孩》里的“姐姐”鬼使神差地住进精神病院,死都不肯出来,难道只因她被“卡在了时间缝里”?《他的她》用不同维度的“你”“我”“她”来讲述一个扑朔迷离的血色悬案,语言筋道而克制,审美与思想一同冲向高峰。《房间里的张七》的写法较为“现实主义”,用轻松诙谐的笔调写尽了快递员张七的生存困境,“房间”隐喻着他最后的尊严,我们从法制新闻中仅能看到“案件”,唯有文学作品才能从千篇一律的案件中,剥皮抽筋,还原一个活生生的“人”。《珍珍在幸福路》的叙事倾向于“反传奇”“反大苦难”,尊重个体的小悲小喜,批判也可以细水长流。《寻无欢》让你看到庸常生活里的绝望比恐怖片里的暴力血腥更令人窒息。《费如之活》实验性最强,漫青又一次为拓宽小说边界而披荆斩棘。《壁虎大街》是她自己最爱的一篇,也是最复杂难懂的,心理医生与病人之间,內心戏层层叠叠。也许人性本就阴暗晦涩,漫青只是用一把独创的“先锋之刀”在写“实”而已……

漫青的写作是先锋的,锋刃犀利,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她却又那么“后进”,似乎不谙世事。

在世俗层面上,她不成功,也很难成功,她像个孤家寡人,不进入任何“圈子”。她无法游弋于人群的喧嚣,即使被拉入或纳入某个文学交流圈內,她依然“紧张”得不肯说一句客套话。于是她毫无悬念地被多重边缘化。名利当然不会向她靠拢,因为她主动远离名利。她尽管需要钱,却天生在生理上对钱起“脏”感。

她身上有一种和风细雨的酷,喜欢她的,爱之如猫,不喜欢她的,惧之似虎。

她拒绝任何标签,尤其年龄的、时代的标签。

她不可能跟“主流”“大众”玩,她总是自己玩。她跟世界,甚至跟自己都保持着敌意。

唯一能安慰她的是,她笔下的人物,他们仿佛代替她活着,在另一个时空。他们既是芸芸众生,又是每一个她自己,独一的,不可替代的。

忘了说,漫青首先是一个诗人,曾出版诗集《失眠犯》。也许她把小说当作盛放诗歌的一种“碗”,无怪乎她的小说文字那么灵动,那么充满诗性。在诗歌和小说领域,她常被誉为“鬼才”,这是对她天赋的肯定。然而我更看重的,是漫青对形而上的内在追求和对小说文本的探索实验,这些是国內当代写作中最缺乏的。我们沉溺在汉语垃圾中太久了,网络语言、娱乐语言、陈词滥调或快餐媚俗语言,几乎将我们淹没,我们需要新鲜的血液。即真正的文学语言,新锐、独特与陌生化。欣慰的是,我在漫青的文字中,看到了希望,

然而,我难免会担心漫青的未来,担心她跟她笔下的人物一样,被生存困境逼得无路可走。写小说是一件苦役,纯文学在现代社会变成一件悲壮之事。既不媚俗于市场,亦不依赖于主流文坛的她,到底能撑多久?我真的很担心。

后记

为什么写小说?有人问。

为利吗?稿费一点点。无利可图。

为名吗?鲁院你不去。作家采风团你不去。作品

获奖了也不去领奖台上秀一秀。

是啊。为什么写小说?答案可能ABCDE……也

可能什么也不是。

1。除了吃喝拉撒。总得干点什么。不然与猪何异?

2。不写不快。

3。如张爱玲所言:“和歌女做的事情差不多。都是在这形式的世界里找个位置。让别人允许我呆在那里。”

4。把词、句和标点符号放在恰当的位子上。如果做到了。先打动了自己。或许就能安慰到别人。

5。决定写一个小说时。常常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更不知情节与人物的走向。我们一起朝着未知前进。混沌与迷茫的。会慢慢清晰起来。哦。这里有一条断腿。那里有一片沼泽。句子一个接一个。自己跑到我笔下。最终。我看到了小说的结尾。它刚好就是我想要的样子嘛。

6。普鲁斯特写小说是为了探索无法抓住的过去瞬间。詹姆斯·乔伊斯写小说是为了探索无法抓住的现在瞬间。我们这个时代。或许要探寻的是一种集体时间之谜。

7。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实验性的自我”。写小说让我们在平庸的现实生活之外。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审视自我存在的意义。

8。写小说是另一种拼图游戏。

9。写小说是用文字做梦。

10。小说既能融合诗歌。又能融合哲学。

11。小说家既非历史学家。又非预言家。小说家是存在的探究者。又严肃又好玩。

12。有趣。

13。因为每个人都会死。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壁虎大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漫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6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7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2016230101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1
143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