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问题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但是,作为环境法之保障法的环境刑法如何回应生态文明建设并有效治理环境犯罪,仍然悬而未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书对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问题展开研究。
本书第一章通过指出国外和国际环境刑法立法中的早期化治理现状引入主题,指出了国外与国际上环境犯罪早期化立法的特点以及必要性。第二章探求了多种能够支撑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理论,阐释了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深刻理论基础。第三章从环境犯罪的特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非刑事手段治理环境污染的局限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现实依据。第四章则为完善我国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实体立法与程序立法提供了方案。
作者简介
李梁,男,1980年4月生,河南夏邑人,法学博士、博士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法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先后入选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培养计划、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库。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环境刑法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司法部一般项目一项、校级项目三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北京市教改重点项目一项;参编著作两部;获中国刑法学会“全国刑法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获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等奖两次;在《法学》《法商研究》《政法论坛》《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人民检察》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国外和国际立法
第一节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国外立法
一、国外环境犯罪的类型及其反映出的刑法治理早期化程度
二、国外环境犯罪的罪过形式及其刑法治理早期化程度
三、国外环境犯罪的法益类型及其刑法治理早期化程度
四、国外环境犯罪的特殊形态及其反映出的刑法治理早期化程度
五、国外环境犯罪的处理程序及其反映出的刑法治理早期化程度
第二节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国际立法
一、国际环境刑法立法及其基本特点
二、从国际环境刑法立法看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
第三节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立法的特点
一、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立法具有强烈的预防性
二、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立法具有处罚的前置性
三、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立法具有鲜明的行政依赖性
四、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立法具有实体与程序的统一性
五、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立法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理论根据
第一节 积极主义刑法观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
一、积极主义刑法观的提出及其基本要求
二、环境刑法是积极主义刑法观的“主战场”
第二节 风险社会理论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
一、风险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刑法中的运用
二、风险社会理论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
第三节 “严而不厉”思想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
一、“严而不厉”思想的提出及其在刑法中的运用
二、“严而不厉”思想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
第四节 宽严相济思想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
一、宽严相济思想的提出及其在刑法中的运用
二、宽严相济思想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现实依据
第一节 环境犯罪观念和事实性特点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
一、环境犯罪观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
二、环境犯罪的事实性特点和治理需要与刑法治理的早期化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及对环境犯罪治理提出的挑战
二、作为公共政策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
三、作为宪法理念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
四、作为文化形态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
第三节 非刑事法律的局限性与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
一、宪法治理的难以操作性
二、民法治理的末端性
三、环境行政法治理的不严厉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立法完善
第一节 我国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程度分析
一、我国环境犯罪的类型及其反映出的刑法治理早期化程度
二、我国环境犯罪的罪过形式及其反映出的刑法治理早期化程度
三、我国环境犯罪的法益类型及其反映出的刑法治理早期化程度
四、我国环境犯罪的特殊形态及其反映出的刑法治理早期化程度
第二节 我国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实体立法完善
一、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客观维度
二、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主观维度
第三节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程序立法完善
一、环境犯罪证据收集与采信
二、环境犯罪的侦查模式
三、环境犯罪的司法证明模式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晚近以来,在“全面依法
治国”战略和“大力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战略的合力推动
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
得了长足进展。这不但促使
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法律发
生了根本性变化,而且在法
学研究领域也引起了一场绿
色革命。但是,与宪法和环
境保护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
回应相比,刑法对生态文明
建设的回应似乎比较迟缓。
相应地,从刑法学视角对生
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只是在
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战略后盛极一时,之后
又趋于平静。时至今日,刑
法应当如何有效回应生态文
明建设,似乎依然是一个悬
而未决的问题。一方面是因
为晚近以来因社会剧烈转型
而引发的研究热点过多,如
食品安全犯罪、恐怖主义犯
罪、信息网络犯罪、犯罪治
理数字化等,其中任何一个
热点都可谓胜过环境犯罪,
占用了学者们过多的精力;
另一方面是因为与其他刑法
学研究领域相比,环境刑法
研究确实是一个难度较大的
问题,它不仅需要环境伦理
学、环境社会学、环境哲学
、环境法学等社会科学的滋
养,还需要有自然资源学、
环境科学、生态学等方面的
知识储备,使人望而却步。
令人欣慰的是,有部分学者
克服重重困难,在环境刑法
这一富矿和硬矿中进行着艰
难探索,努力寻求生态文明
建设的刑法应对策略。《环
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问
题研究》一书,就是这种艰
难探索的一个缩影。
自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
布期间,我国还没有环境刑
法;在1979年《刑法》分
则中,立法者于“破坏社会
主义经济秩序罪”的最后规
定了三个环境犯罪,但被打
上了深深的资源保护的烙印
。尽管如此,这也标志着破
坏自然资源类犯罪(第一代
环境犯罪)在我国初步形成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重
大水污染事故罪,标志着污
染环境类犯罪的出现,而随
着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设立重
大大气污染事故罪和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
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设立危
险废物污染事故罪,污染环
境类犯罪(第二代环境犯罪)
初步形成。在此过程中,
1988年通过的《关于惩治
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
定》设立了非法捕杀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罪,标志着破
坏生态类环境犯罪(第三代
环境犯罪)的出现。至此,“
破坏自然资源类犯罪一污染
环境类犯罪一破坏生态类犯
罪”三元环境犯罪结构已经
形成,并成为当时的刑法学
者架构环境刑法的基本支柱
。但是,在“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等论断的主导下,当时
对环境刑法的研究主要限于
对已然发生的环境犯罪的解
释,而且主要是形式解释。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十八
大将建设生态文明的地位确
立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
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五
年后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建
设生态文明的地位提升为“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
计”,在之后形成的习近平
法治思想中,建设生态文明
又被提升为“关系中华民族
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其
地位之高,前所未有。正是
在这种背景下,具有深厚传
统生态文化意蕴的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思想得以凸显,并
被赋予时代性意义,预防性
理念的价值同时得到了彰显
,给环境刑法及其理论提出
了极大挑战。面对这种挑战
,解释性研究显然难以满足
需要,必须将目光转向建构
。为此,部分学者承担起了
这一时代使命,冲破传统刑
法理论的藩篱,从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的视角审视环境
刑法,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刑
法应对提供智慧和力量。《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
问题研究》一书,就是以预
防性理念为指导对环境刑法
进行的一次全新的立法论研
究。该书对生态文明时代下
环境刑法的建构所提供的参
照价值和指导意义,是不容
否认的。
该书从分析与总结环境
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国外
和国际立法经验出发。论证
了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
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
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的立法
完善建议,深入回答了环境
犯罪为什么需要刑法的早期
化干预和如何进行刑法的早
期化干预。作者认为,环境
犯罪刑法干预的早期化包括
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实体
层面的早期化,是犯罪构成
设置的早期化。从客观方面
看包括设置危险犯、犯罪预
备行为的实行行为化、帮助
犯的正犯化等;从主观方面
看包括广泛处罚过失犯、对
部分环境犯罪实行严格责任
等。程序层面的早期化,是
环境犯罪程序设计的早期化
,包括环境犯罪证据的收集
与采信、犯罪侦查模式、司
法证明模式等的早期化。作
者通过内容丰富和逻辑严密
的论证,为如何理解刑法干
预早期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
视角,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环
境犯罪刑法干预早期化的诸
面向。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
尚需进一步推敲,资料支撑
还有待加强,但初读此书,
实有一睹为快之感。
该书作者李梁现为中央
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是
我曾经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和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
位和博士学位期间,李梁思
维活跃、刻苦耐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问题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347287
开本 16开
页数 3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23-12-01
首版时间 2023-12-01
印刷时间 202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538
CIP核字 2024002926
中图分类号 D924.364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