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绞刑架下的报告(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名家名译彩色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中的一本。该文库译者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翻译家,其译本是质量一流、影响很大、各界公认的优秀译本,代表了该名著在我国的翻译水平和译者的创作水平。每部名著都配以插图,有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的珍贵图片,也有作品情节插图。通过这些插图,不仅为读者营造出一个亲切轻松的阅读氛围,而且使读者全面、具象地理解世界文学名著的丰富内涵。在本部不朽作品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伟大与渺小——雕像与木偶的根本区别。小说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起,成为最受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作品,后被节选编入中学语文课本。

内容推荐

《绞刑架下的报告》是捷克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伏契克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一部壮丽诗篇,在捷克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品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狱中难友们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刻揭露了纳粹党徒的残暴行径和叛徒特务的卑劣伎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世界各地千百万读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48年10月,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授予伏契克象征国家最高荣誉的白狮子勋章;1950年的第二次世界和平大会上,伏契克又被授予“国际和平奖”,以兹纪念。

《绞刑下的报告》于20世纪50年代初被译介到中国,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起,成为最受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作品,后被节选编入中学语文课本。

目录

一九四三年春写于庞克拉茨盖世太保监狱

第一章 二十四小时

第二章 临死前的痛苦

第三章 二六七号牢房

第四章 “四OO号”

第五章 雕像与木偶(一)

第六章 一九四二年的戒严

第七章 雕像与木偶(二)

第八章一小段历史

附 录

 列金卡和刑吏

 致古斯塔-伏契科娃

 致戈培尔部长的一封公开信

 战斗的鲍日娜·聂姆曹娃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二十四小时

还差五分钟就要敲十点了。这是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

我急急匆匆地走着——尽我化装成跛脚老头这个角色所能允许的速度快步走着,——要在大门上锁之前赶到叶林涅克家,我的“助手”克列仓①在那儿等着我。我知道,这次他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告诉我,我也没有什么要告诉他的,但是不去赴约,很可能会引起惊慌——主要的是,我不想让我们这两位好心肠的主人产生不必要的担忧。

他们用一杯茶招待我。克列仓早已在那里等我了,——除了他,还有弗里德夫妇。这可又是一次不谨慎的行动。

“同志们,我很高兴见到你们,但不希望这样大伙儿聚在一起。这样最容易把我们引向监狱和死亡。要是不遵守秘密工作的规定,就得停止工作,因为这样不仅对自己有害,而且还会连累别人。明白吗?”

“明白了。”

“你们给我带来了什么?”

“五月号的《红色权利报》。”

“好极了。你怎么样,米列克?”

“老样子,没什么新闻。工作进行得还好……”

“好了,就这样吧。‘五一’后咱们再碰头。我会通知你们的。再见!”

“再喝杯茶吧,先生!”

“不,不了,叶林涅克太太,我们在这里的人太多了。”

“至少再来一小杯吧,我请求您。”

新斟的茶冒着热气。

有人按铃。

现在不是深更半夜吗?这会是谁呢?

来的客人没有耐心,把大门敲得咚咚直响。

“快开门!我们是警察!”

“快到窗口去!快跑!我有手枪,我来掩护你们撤退。”

晚啦!盖世太保已经站在窗下,用手枪瞄准了房间。他们砸开了门,从过道偷偷地涌进了厨房,接着闯入房间。一个,两个,三个……九个男人。他们没看见我,因为我正站在他们背后,在他们打开的门后边。我能够不慌不忙地射击。但是九支枪瞄准着两个妇女和三个赤手空拳的男人。如果我开枪,他们就会比我先被打死。假如我开枪自杀,枪声也会引起射击,他们仍然不免要成为枪下的牺牲品。倘若我不开枪,他们也许会在监狱里呆上半年或一年,将来革命会把他们当中活着的人解放出来。只有克列仓和我不可能从那里出来,敌人将折磨我们,——从我的嘴里他们是什么也捞不到的,而从克列仓那里呢?这个人在西班牙打过仗,在法国集中营呆过两年,大战期间又秘密地从法国逃回布拉格来的,——不,这种人是不会叛变的。我考虑了两秒钟,也许是三秒钟吧?

如果我开枪,那也于事无补,只有我自己可以免受苦刑,但因此将会有四个同志白白地牺牲生命。不是这样吗?正是这样的!

于是决定了。

我从隐蔽的地方走了出来。

“哈,还有一个!”

照我脸上打了第一拳。这一拳几乎要了我的命。

“举起手来!”

接着就是第二拳,第三拳。

这一手我早就料到了。

这个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房间,现在变成了一堆倒翻的家具和各种什物碎片。

又是一阵拳打脚踢。

“走!”

他们把我推上汽车。手枪一直对着我。

途中就开始审问了。

“你是谁?”

“霍拉克教师。”

“你撒谎!”

我耸了耸肩。

“坐好,不然我就开枪了!”

“你开枪吧!”

代替枪弹的又是拳打脚踢。

我们从一列电车旁边经过。我觉得电车好像扎着白色的花彩。难道这个时候还有婚礼电车,行驶在这深更半夜里?大概是我开始发烧了。

佩切克宫。我原以为不会活着来到这里了。现在差不多是跑着上到四层楼。啊,原来这里就是有名的Ⅱ一Al反共科!我倒有些好奇了。

那个瘦长个子的负责抓人的头目把手枪放进衣袋里,把我带到他的办公室。他给我点了一支香烟。

“你是谁?”

“霍拉克教师。”

“你撒谎!”

这时候他手上的表指着十一点。……P2-4

序言

一代英雄,惨遭杀害,但他们是一座座高大雄伟的雕像,矗立在大地上,鲜花环绕,阳光沐浴,人们把最崇敬的感情献上。一伙魑魅魍魉,蝇营狗苟,虽生犹死,都是些朽木雕成的木偶,人们投之以冷眼、蔑视与嘲笑。捷克民族英雄伏契克在他举世闻名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部不朽作品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伟大与渺小——雕像与木偶的根本区别。读了它,我们深深热爱那些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而献出自己一切力量乃至宝贵生命的英雄们,憎恨那些集卑鄙、残暴和可耻于一身的败类。

伏契克是捷克劳动人民的忠诚儿子、捷共中央委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法西斯军队于1939年3月占领了捷克后,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伏契克毅然留在布拉格领导斗争。1941年春,党的第一个地下中央委员会被破坏不久,他又以坚强的毅力和无畏的精神,主动与另外两位中央委员一起,建立了第二个中央委员会。那些年月,希特勒的盖世太保疯狂搜捕共产党地下领导人。数以千计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被逮捕,受酷刑,遭屠杀。由于叛徒的出卖,1942年4月24日,伏契克在布拉格被捕了。《报告》就是他在庞克拉茨盖世太保监狱里迭遭酷刑、备受折磨、随时都有被送上绞刑架的处境中,得到一个捷克看守的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的。这是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用鲜血凝成的一部壮丽的诗篇。

死,对于怯懦者来说,具有无比的威胁力量。然而在英雄们面前,它却是那样地简单和平常。伏契克跟他的同志们就是这样:“我们对死亡有足够的估计。我们都知道:一旦落到盖世太保手里,就不会再有生还的希望。在这里我们正是根据这一点来行动的。”伏契克从被捕的那天起,就受到极其残酷的拷问和毒打,处于死亡的边缘,难友们都为他做了临终祈祷。但他却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从死亡的床上醒来了,敌人见棍子和镣铐未能制服伏契克,便从精神上来折磨他:带来他的爱妻跟他“对质”,当着他的面毒打他的战友,带他去“逛”他所热爱的金色布拉格……这一切手段,无非是想诱使他产生一分钟的动摇、一瞬间的犹豫、一闪念的恐惧,从而毁灭他毕生的信念。然而,敌人的鬼蜮伎俩落空了,伏契克不曾闪现过一丝杂念,他对人民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活一天就同敌人斗争一天。他组织并领导“狱中集体”向纳粹匪徒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了把铁窗里的今天和自由的明天连接在一起”,他也用笔作刀枪,在狱中坚持写作。

伏契克在《报告》中怀着热爱和感激之情,谈论“狱中集体”。受尽折磨的人们的兄弟般的友爱,具有一种向心力,能把大家凝结成一个整体。伏契克在《报告》里用许多生动的事例,说明这种友爱的威力,它能穿透墙壁,拥抱所有牢房。这是一种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不可征服的力量。伏契克在《报告》中,怀着极其深厚的爱,写出了这个集体里众多的英雄人物的真实特征。如工人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叶林涅克夫妇,平时显不出是英雄人物,可是在敌人面前却坚强如钢。当盖世太保闯进他们的家时,他们并肩站着。妻子问丈夫:“现在怎么办?”丈夫回答:“我们去死。”她没叫喊一声,也没摇晃一下,而是面对瞄准他们的枪口,用一种十分优美的姿势把手递给她的丈夫。她以往是爱哭的,可是在狱中却不曾流过一滴泪。她最后的遗言是:“请转告外面的同志,不要为我难过,也不要被这件事吓住。我做了工人阶级要求我做的一切,我也将按照它的要求去死。”

伏契克向那些经过这场灾难而活下来的人们提出一个要求:不要忘记这些好人,要热爱这些为他人、也为自己而牺牲了的人。他以全部热情赞颂道:“每一个忠实于未来,为了美好的未来而牺牲的人都是一座石质的雕像。”是的,人们热爱、崇敬他们。伏契克在《报告》里塑造了一座座高大的英雄雕像。他冒着生命危险,以火一般的热情,忠实地记录下这些肝胆照人的英雄。他笔下的英雄人物朴实无华,个个都表现出真金不怕火炼的坚强性格。他们的英雄主义是无私的、谦逊的。他们真正当得起大写字母的“入”的称呼。

伏契克也要求人们警惕那些“妄想阻挡革命洪流的腐朽过时的人”——那些大大小小的木偶。他们是些出卖灵魂、丧尽天良的禽兽,用别人的生命来保持自己的地位,用别人的鲜血来填塞自己的欲壑。有奶便是娘,苟且偷安就是他们的处世哲学。伏契克那双无比敏锐的眼睛,从死亡中复活而被唤醒的感官,最能觉察这伙败类。像叛徒米列克,这个曾经冒过枪林弹雨的人,现在却在盖世太保的皮鞭下,丧失了勇气,于是用出卖组织、同志以及自己的恋人来保全自己的生命。他终于被集体所摒弃。伏契克在《报告》里痛斥了那些不配做捷克人的刽子手。这些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人,变得比魔鬼更可恨。他们都是些极为阴险、狡猾、凶残的木偶,受法西斯和各种反动势力牵动的木偶。正是这些木偶构成纳粹反动统治的支柱,是黑暗时代的灾星。

伏契克英勇就义已经六十多年了。《报告》不仅是捷克无产阶级文学中的经典著作,也是全世界进步人民的共同的精神财富,自1945年在捷克出版以来,已被译成九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人民中广为流传。在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先后发行过两个根据其他文字转译的版本,对我国读者起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今天,当我重读自己于1979年根据捷克原文本译出的这部闪耀千秋的著作时,耳际好似又响起了伏契克被押赴刑场时高唱的《国际歌》歌声,眼前呈现出一座座巍然矗立的高大的英雄雕像,但同时,也瞧见了正在地球上一些阴暗角落晃动的一只只木偶的黑影。我想,所有读过或将要读到伏契克这本《报告》的正直的人们,都会永远记住伏契克用鲜血和生命发出的谆谆嘱咐:“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是的,一切为人类进步事业而献身的人们,都无不感谢伏契克真诚的提醒: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警惕那些公开的和隐藏的、残忍的和阴险的、形形色色的木偶!

伏契克,这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的新闻工作者、作家和评论家,1903年2月23日出生于布拉格的斯米霍夫工人区的工人家庭。从少年时代起,他就过着工人阶级的苦难生活,立志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身。在伟大的十月革命的鼓舞下,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他刚满十八岁就加入了诞生不久的捷克共产党。1921年他进入布拉格查理大学文学院学习;同时为了维持生活,当短工和街头广告员。在学校期间,他就为党的报刊和其他进步刊物撰写文章。后来他被党指派为文艺与政治评论周报《创造》的总编辑和党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的编辑。他曾两次到过苏联,写了许多报告文学作品,满腔热情地歌颂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此,曾被捷克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出狱后他又积极参加了1932年春捷克北部矿工大罢工,报道了矿5-斗争的真相。1936年以后,捷克的独立日益受到纳粹德国的严重威胁。《慕尼黑协定》出卖了他的祖国。伏契克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写了许多政论文章、传单、宣言和告人民书等,揭露国内外敌人的叛卖行为及纳粹匪徒的侵略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斗争。

1939年3月15日捷克全境被纳粹德国占领。伏契克一面积极参加并领导地下斗争,一面继续研究捷克19世纪的文学。他对捷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如聂姆曹娃、扬·聂鲁达等都著有专论。这些用6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写成的文学研究著作,为捷克无产阶级文学评论事业作出了贡献。

由于叛徒出卖,伏契克于1942年4月不幸被捕。敌人用尽各种酷刑,软硬兼施,但他经受住了肉体上和精神上严峻的考验,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他在布拉格庞克拉茨纳粹德国盖世太保监狱里被监禁了411天,1943年9月8日被杀害于柏林的勃洛琛斯狱中。

伏契克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将永远铭刻在捷克人民心上,成为捷克民族胜利的象征,也将永远鼓舞着人们为自由、民族独立和美好的未来去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  本书原文自初版至三十二版,正文均被删去约百分之二的文字,现据最新版本(全文本)补译出被删部分,并用黑体字排印。

另有伏契克的文章4篇,现一并译出,作为附录列入本书,以飨读者。

蒋承俊

后记

“千百万人正在为争取人类自由而进行着最后的斗争,成千上万的人在斗争中倒下了。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作为这最后斗争的战士的一个,这是多么壮丽啊!”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的英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尤利乌斯·伏契克在《绞刑架下的报告》中发出的心声。这些闪烁着崇高的理想光芒、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的语句,被一代一代的革命者广为传颂!

伏契克一九0三年出生在布拉格斯米霍夫工人区的一个工人家庭。少年时的伏契克就十分努力学习,如饥似渴地读书,最喜欢跑旧书店。他的夫人在《忆伏契克》一书中就写道:布拉格的所有旧书店都留下了伏契克的足迹,他同许多店员交上了朋友。有时他全月的工资几乎都拿去买了书,连第二天的午饭钱都没有了。他从大量的阅读中发现有的书在讲真话,有的却谎话连篇,还有的书什么也不说。他认为,“不论对什么,都不要缄默不言,缄默就是撒谎。要讲个一清二楚,以便使谎言连篇的书和什么也不说的书完全绝迹。”

一九一八年他第一次参加五一节游行时,写了一首诗:

上层:

“平民在下面号叫什么?”

“他们说在全国笼罩着饥饿、哭泣。”

“嘿!要知道对付这些的工具是有的——监狱或刽子手。”

下层:

“也许老爷们说得对。但我们感到笑声比哭泣可爱,请相信:只有刽子手把你们处死了,我们才会过更好的日子。”

这时的伏契克还只是一个不满十五岁的少年,却这般勇敢地反对社会的不公正,反对统治阶级的“老爷们”!

伏契克十八岁时就加入了刚刚成立的捷克共产党,一九二八年起任党的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一九三九年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法西斯军队占领了捷克。捷共被迫转入地下,伏契克毅然留在布拉格峰持斗争,一九四一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一九四二年四月因叛徒出卖,被德国法西斯逮捕,次年九月八日被害于柏林的勃洛琛斯狱中。

伏契克从被捕那天起,就受到极其残酷的拷问和毒打,濒临死亡的边缘,难友们都为他做了临终祈祷。但他却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着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从死亡的床上醒来了。生命不息,斗争不止,活一天就同敌人斗一天。他清楚地知道,当他一旦落到秘密警察的手里,就不会再有生还的希望。他正是根据这一点来行动的。他组织并领导“狱中集体”同纳粹匪徒作斗争。“为了把铁窗里的今天和自由的明天连接在一起”,他用笔做刀枪,在狱中坚持写作。他得到了一位好心肠的捷克看守——科林斯基的帮助:给伏契克铅笔头,一张张碎纸片,为他放哨,并把写好的小纸卷送出狱外,分藏在许多不同人的手里。捷克解放后,伏契克的夫人和他的至友拉迪斯拉夫·什托尔找到了这位看守,并耐心地寻找到了这些小纸条,经过整理于一九四五年出版。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绞刑架下的报告》。《报告》是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用鲜血凝成的壮丽诗篇。伏契克在《报告》里向全世界人民控诉了德国法西斯惨绝人寰的血腥罪行。请求那些活过了法西斯时代而幸存下来的人们,记住那些在决定性的关头做着一切需要做的事情的默默无闻的人们:工人出身的共产党员叶林涅克夫妇,参加革命工作时还带有点少女任性、顽皮劲的丽达……这些都是伏契克在《报告》里雕塑的一座座高大的英雄形象。伏契克认为“每一个忠实于未来、为了美好的未来而牺牲的人都是一座石质的雕像。而每一个妄想阻挡革命洪流的腐朽过时的人,即使他现在带着金色的肩章,他也只能是一个朽木雕成的木偶。”伏契克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伟大与渺小——雕像与木偶,从而向人们指出生活中应该选择的道路。

伏契克可谓尘世上最纯洁、最真诚和最朴实的凡人。他对妻子的爱简直是洁白无瑕、忠贞无私。在《报告》中专门有一节是写他妻子的。他总是怀着欢乐和爱恋的心情回忆、赞美她。“她品德高尚,诚挚热情,她是那艰难而不安定的生活中的珍贵而忠贞的伴侣。”“斗争和经常离别使我们变成了一对永恒的情侣,我们不止一次而是数百次地在生活中感受到那初次会面和那初次抚摸时的激情。无论在欢乐或忧愁、激动或悲哀的时刻,我们的心总是跳动在一起,我们的呼吸总是融合在一起。”他渴望同他妻子重逢,他在《报告》中详尽地描述了他想见到她的心情。但是他清楚地知道:“我俩要再像孩子似的在一个阳光普照、和风吹拂的临河的斜坡上携手漫步是没什么希望了。”他情不自禁地喊出:“别了,我的亲爱的!”他希望他的妻子永远坚定和勇敢地活下去。他并且写信给他的妹妹,要她在适当的时候转告他妻子:“我一直希望着她能幸福。愿她即使没有我也能幸福地生活。她会说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是可能的。在工作中,在别人的心中,任何人都可以被代替。”多么高尚、无私的人啊!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伏契克此时正当壮年,他渴望爱情,热爱生活,他知道自己没有生还的希望,但是决不以玷污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作为代价去换取生命。他在《报告》里痛斥了那些不配做捷克人的刽子手。这些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人,会变得比魔鬼更可恨。他们都是些极为阴险、狡猾、凶残的木偶,受法西斯和各种反动势力牵动的木偶。正是这些木偶,构成了纳粹反动统治的支柱,是黑暗时代的灾星。伏契克用他的鲜血和生命发出了谆谆嘱咐:“人们,我们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是的,一切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人们,都无不感谢伏契克真诚的提醒: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警惕那些公开的和隐藏的、残忍的和阴险的、形形色色的木偶!

伏契克死了,一个伟大的生命熄灭了!但他那伟大的精神却与世长存,代代相传。他的《报告》不仅是捷克无产阶级文学中的经典著作,也是全世界进步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从一九四五年在捷克出版以来,《报告》已被译成八十多种文字。在我国,早在五十年代,就先后发行过根据俄文、法文转译的两个版本。这部光照千秋的著作,将继续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前进!

蒋承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绞刑架下的报告(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捷克)伏契克
译者 蒋承俊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34884
开本 32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4.55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