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相互之间比外部世界设置较少或全部消除产品贸易或要素流动歧视时,就形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或体制。这种制度安排,既有自由化的性质,又是扭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的这种两面特征,无疑会改善或恶化成员国、各非成员国的投资环境,进而对国际直接投资(FDI)的流量、流向产生影响。本书基于上述思想和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对跨国区域投资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作用以及一体化协议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基础上,侧重从国际生产理论角度分析一体化体制下的跨国公司投资战略。实证检验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对我国的政策建议。
“最近签署的许多自由贸易协议直接涉及投资问题,或对投资具有间接作用,这一趋势明显有别于以前缔结的区域贸易协议和双边协议”。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迅速兴起,研究一体化对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影响成为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热门课题。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试图初步建立起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基本分析框架;并以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三种模式的典范——北美自由贸易区(南一北)、欧盟(北一北)、东盟自由贸易区(南一南)为例,实证检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既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各参与国经济发展、政治诉求的客观需要;跨国公司作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体,通过区域投资提高了东道国生产的专业化、国际协作化水平,扩大和加深了国际分工,推进了相关国家加强政策协调、采取统一的贸易投资政策的进程,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FDI影响既依赖于FDI动机,也依赖FDI的来源地,即是来自成员国还是来自非成员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致某一产业市场规模扩大,使得区域内相关产业规模效应得到保障,从而促进区域内部投资的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形成的市场规模扩大,使得生产要素流动与合理配置成为可能,促使区域内投资结构的调整,从而使得基于产业分工的区域内FDI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着区域内外的市场竞争态势,促使区域外FDI流入,这种进入主要是基于扩大和维持市场份额的动机。
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致的各个成员国特定区位优势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FDI在成员国和产业上的分布不均等。一般来说,在加入一体化组织后,政策环境变化越大、区位优势越强的国家和行业,吸引直接投资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FDI最终净影响表现在投资创造效应与投资转移效应相比较的结果。
跨国公司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对相关国家区位优势产生影响,跨国公司必然对此做出战略反应。本书认为如果交易成本(包括运输和贸易壁垒)相对于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的固定成本较高时,跨国公司就会由出口转变为直接投资。如果区域外企业进入一体化区域内投资是为了再出口,它会将工厂选择在工资成本较低的成员国,这就必然产生出口平台的FDI。这个动机能否实现取决于工资、贸易壁垒差异。区域内企业投资战略对区域外部企业战略有影响,如果区域内企业不在低工资的伙伴国投资,则存在区域内企业对外部企业的排挤效应,它减少了区域外企业在低工资国家投资的市场进入优势。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南一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本书认为,NAF—TA生效后,为避免与区域内企业在竞争上的不平等地位,区域外跨国公司增加对区域内部的投资;区域内跨国公司则以区域大市场为依托,依据产业特征和成员国要素禀赋的差异进行投资区位重组,表现为美国的一些企业将投资转移到美一墨边境,以利用墨西哥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NAF—TA 10多年的实践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北美三国FDI产生积极的效应。
通过北美一体化协议对美国FDI流入影响的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地区一体化有利于增加美国FDI水平。区域外企业通过FDI对cusFTA的反应强度超过NAFTA,而区域内企业对NAFTA的反应强度超过CUSFTA。
欧盟是北一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本书认为,欧盟作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一体化组织,单一市场计划的实施对于来自成员国FDI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来自非成员国FDI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欧盟内部,单一市场对于较小成员国FDI流入有强烈的积极效应,而对于欧盟大国FDI流入作用不明显。进口替代是区域外FDI进入欧盟的主要动机,跨国并购与战略联盟是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东盟是南一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本书认为,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使成员国市场规模扩大,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强,产业分工与专业化生产扩大,从而促进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相互投资增加;另一方面,贸易壁垒取消使得生产过程在东盟间的重新配置更加便利,促使垂直一体化生产的跨国公司对东盟直接投资增加。由于东盟国家尤其是新成员国经济大多数比较落后,使得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效应主要表现在来自区域外资本流量、存量增加上,而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相互投资规模总体偏小。由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成员国自身特征等因素影响,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外商直接投资效应不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