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
内容 | 内容推荐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本书运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和基本经验,以及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战略部署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从多个维度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行全面阐释。本书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提高工作水平的生动读物。 作者简介 郑新立,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副组长,国家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国家计划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曾参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多次参加国家五年规划、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文件起草工作。长期从事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研究,在投资体制、计划体制、宏观调控等方面有大量著述和独到见解。主要论文收集于《郑新立文集》1~16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2013年被《经济学家周报》评选为中国十大著名经济学家之一。 目录 前言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成果 第一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第一节 世界历史发展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 第二节 中国式现代化是悠久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第三节 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节 中国式现代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第五节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异同 第六节 中国式现代化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第二章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命运 第一节 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第三节 党的领导确保应对国内外复杂局面行稳致远 第四节 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第五节 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第三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第一节 人口规模巨大:基本国情变与不变 第二节 现代化目的: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第三节 现代化度量:内在的人口涵义 第四节 现代化推进:以人力资本为主要驱动力 第四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第一节 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 第二节 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贡献 第三节 推进共同富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第四节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共同富裕 第五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第一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第二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 第二节 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第三节 持续加大环境污染防治 第四节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常态化发展 第五节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第六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第七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第一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 第二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鲜明特征 第三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第四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世界意义 第八章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一节 系统观念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重要内涵 第二节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的思维方式 第三节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改革发展 第四节 中长期发展目标要与短期发展目标紧密结合 第五节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第九章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现代化的保证 第一节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新目标的保证 第二节 经济结构转换才能形成增长新动能 第三节 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第四节 发挥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五节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第十章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构建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 第二节 构建全国统一、城乡融合的要素市场体系 第三节 构建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治理和法治体系 第四节 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体系 第十一章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 新的历史阶段要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二节 发挥制度型开放核心引领作用 第三节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第四节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升开放平台带动力影响力 第五节 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 第十二章 加快乡村振兴将释放出经济增长最大新动能 第一节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乡村振兴可释放出经济增长新动能 第三节 以“五个振兴”为抓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十三章 新型城镇化激发经济增长巨大新潜能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了我国内需高速增长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2.0版: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新阶段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2.0版重塑扩内需新动力 第十四章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 第一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的意义与成效 第二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的历程与实践 第三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的问题与挑战 第四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的趋势与路径 第五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的引导与保障 第十五章 发挥数字化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带动作用 第一节 数字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变量 第二节 以“数实融合”为主线,拓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 第三节 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 第四节 加快数字经济体系建设,赋能产业体系现代化 第十六章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第一节 教育强国是中华 序言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 主义最新发展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 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 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 国式现代化是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中国问 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的成果。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 》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诞生,距今已有176年了。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作 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理论 ,作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 的思想武器,在与资本主义 的殊死斗争中,虽然历经坎 坷,但已经取得巨大成功。 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从当 年一个徘徊在欧洲的“幽灵” ,演变为屹立于当今世界的 社会主义中国,以致于被资 本主义的头领——美国视为 最大威胁,正集中全部力量 欲围歼消灭之。而在全球南 方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看来, 中国正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 ,成为全球发展的最大贡献 者和全球稳定的维护者,就 连美国的许多盟友,也不愿 意跟随美国打压中国,希望 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来自国内外的信息都表 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转 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 动实践。到2035年即将基 本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 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成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笔者 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 与实践至少在以下六个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大发 展。 一是中国式现代化开创 了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依靠 社会主义制度迅速实现工业 化的光辉范例。新中国成立 后的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 放45年来,中国加快了工业 化速度。到2021年,中国 的制造业产值已超过美、英 、法、德、日、意、加七个 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即G7的 总和,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 37%。中国已有200多种工 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到二 分之一。制造业产品出口额 连续十几年居全球第一。单 从发电量来看,中国发电总 量是美国的2倍多,工业用 电量是美国的6倍多。马克 思从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的两 重性开始,得出生产过剩的 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 的崩溃,社会主义是建立在 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社 会制度的结论。中国的经验 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基础上,跨越资本主义阶段 ,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然后 利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加 快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 业国迅速转变为工业化国家 ,是一条能够走得通的现代 化之路。 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所 有制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 思、恩格斯把生产资料公有 制作为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 征,这是对建立在成熟资本 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而 言的。中国45年改革的经验 证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注 入活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发 展提供压力、动力和条件。 特别是实行混合所有制和员 工持股制,形成资本所有者 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是发 展最快最好的产权组织形式 ,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 实现形式,是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 应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三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 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 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 义把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 的分配方式。改革以来,我 们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按 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的分配方式,贯彻了社会主 义物质利益原则,打破了传 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 、大锅饭和铁饭碗的弊端,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 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 富起来,通过先富帮后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构 建出能够让一切劳动、知识 、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 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 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 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 人民的强大社会机制和动力 机制。华为公司实行按劳分 配与按资分配3:1的比例, 既体现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原 则,又调动了资本的积极性 ,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 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 方式。 ……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运用改革以来我们党的创 新理论和基本经验,以及到 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奋 斗目标、战略部署等,力求 从多个维度对党的二十大提 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行 全面阐释。各章的撰稿人都 是相关领域长期从事研究的 专家学者。全书结构先由我 提出提纲,经与人民出版社 的负责同志和编辑商定后, 由每位撰稿人研究思考并提 出各章的主要观点和每节标 题,再由我统一调整后分头 撰写。初稿完成后,由我统 一修改定稿。徐伟同志在汇 总文稿和统一体例等方面做 了不少工作。各章的作者分 别为: 序言 郑新立 第一章 郑新立 第二章 刘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郑新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2604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7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2024-01-01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88 |
CIP核字 | 2023252750 |
中图分类号 | D61 |
丛书名 | |
印张 | 2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