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精)》编著者和志刚。

和志刚,男,纳西族,中国著名口书书法家。1968年12月27日生于云南丽江白沙。11岁时不幸被高压电击失去双臂。但他没有向命运屈服,失臂不失志,在逆境中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创造着一个生命强者的精彩人生。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励志书,是一个来自云南丽江的不幸少年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梦想的真实故事。它朴实无华却芳香四溢;它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

内容推荐

《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精)》编著者和志刚。

《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精)》内容提要:在我失去双臂以前我没有特别的记忆,像生活在梦里一样,梦醒之后记忆都是混浊的。那时候,我从来不会想到过去和将来;失去双臂以后,我发现一个人遭遇苦难的命运,其实是瞬间发生的事情,噩运说来就来,不由分说让人措手不及。我没有手,但我的手的神经却没有死,它们还活跃敏捷;人们看不到我挥舞双手,但我知道,我的看不见的两只胳膊却一直在活动着,它们在我的衣服里活蹦乱跳。没有手我却有手的意念有手的感情感知。对手的敏感程度。比有手的人还要强烈!

试读章节

1978年,我国又恢复了考试招生制度。结束了靠推荐读大学、考试交白卷也可以读大学的时代。读书无用论被彻底否定,知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父亲更明白我读书的重要性。现在,我生活上不能自理的困难基本解决,也可以用口写字。一年时间也快过去了,年龄也在增长。1978年9月就要到了,父亲对我说,儿子,你应该上学了。

然而,父亲当时只考虑我如何读书的问题,没有考虑学校会不会收我的问题。父亲觉得,任何一个孩子,只要愿意上学,报名读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父亲还认为,自己是七河乡的职工,带儿子去学校报到就可以读书了。

父亲没想到儿子没有了双臂,读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9月的一天,父亲带我到了七河镇附近的一所小学,叫“东红完小”。父亲带着我,我的脖子上挂着书包。进了东红完小,父亲带我找到了校长。站在校长面前,父亲和我一样,突然像个小学生。父亲指着我,与校长表达了我要到他们学校读书的愿望。

东红完小离乡政府不远,离七河乡粮店不远,校长与我父亲也熟悉,校长知道我残疾的情况。校长看着我,看着父亲,好久没有说话。校长的宿舍里显得寂静起来,我看到校长很为难的样子。过了好久他才说:老和,你儿子双臂都没有了,读书?他能写字吗?

父亲说,经过锻炼,他能用口写字的。

校长不知道我写字的情况。校长望着我,让我写几个字让他看看。

我天天用嘴练习写字,但很少在别人面前写。这时候,我有点不好意思在校长面前写。父亲鼓励我说,儿子,不用怕,平时怎么写,你就怎么写。我没有带笔。校长便从他的衣袋里取出一支钢笔来,让我在他的书桌上用嘴写字。

校长的笔是父亲接过来的,他接过水笔,放到了我的嘴里,并取了张白纸,放在了桌子上。当时,我用嘴写字时间不长,又比较紧张,写得慢,写得不好。写字的时候,我已经看到校长微微地皱了皱眉头。

父亲在一边也为我着急,说我没有发挥好,怎么还没有平时写得好?校长考虑了一会儿,指了指我写的字,很客观地对父亲说:你儿子没有手臂,什么事都不方便,这样会影响到其他孩子学习,拉下了班级里的平均成绩,我担心其他老师有意见。

校长的意思父亲明白,他是怕老师不愿意收我到他们班,我会影响到他们的平均成绩。父亲再也不好说什么,一副沉重的样子。

我随父亲走出学校,一老一少,我的脖子上仍然挂着书包,脚步十分沉重。出了校门,父亲突然好像明白了什么,脸上的阴云一扫而光,让我好像重新见到了光明。父亲说:儿子,书是不能不读的,你要读书!我想父亲一定找到了让我进学校读书的办法,心情也随之好起来。  晚上,我和父亲去找了东红小学的吴老师,吴老师与我父亲是朋友,他知道父亲的心愿。父亲问吴老师说:吴老师,你教的是哪个班级?吴老师刚好教的是三年级,便答应父亲去校长那里求情。

当时,父亲转身对我说:谢谢吴老师。

我想向吴老师深深地鞠躬,但最终没有。我羞怯地看了一眼吴老师。

我还听到父亲还向吴老师承诺,我读书以后,不要学校的学籍,成绩也不记在他们班里。吴老师说,只要和志刚把书读好,其他的都是小事。

到学校读书不算学校的学生,我心里有些不好受。社会对残疾人产生的偏见,也很使我伤心。这种伤心持续了许多年。好在,我们的社会,正在慢慢地消化这种偏见,我的心灵创伤也正在慢慢愈合。

七河乡“东红完小”终于成了我手术以后又一次入学的学校。

入学的整个过程我都清楚地知道,这让我知道一个残疾人上学的难度,知道我应该好好学习。但是,我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还是在我的手没有致残的时候,我读书就很不上进。我相信读书也有智力好坏问题。还是在家乡的小学里,我学数学就十分吃力,识数的时候,我可以从一数到十,但从十数到一,那就像是吃了迷魂药一样,怎么也数不下来。那时候,我每年都有可能留级。读到三年级了,在班里总是在最后几名。

但是,在白沙故乡的小学里在我还没有失去双臂,学习成绩不好,我不会感到自悲。到了七河乡,我重新上学,我却知道自己得加倍努力,才能赶上课程,希望才能对得起父亲,对得起关心我的亲人和老师。所以,我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用心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我的作业却不能按时完成,原因是我的口书速度很慢。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写作业的时候,围观的人多,影响我的写字速度。

同学们都没有看过用嘴写字的人,他们喜欢看我写字。同学们关注我写字,对我写字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让我注意力分散或过度集中,写不好字,二是他们的关注让我必须把字写好。我做作业,同学们都看着,他们知道我写字有没有进步。我成丁同学们关注的人物。说起来,这对我来说,又是好事。我只好扎扎实实地训练,只有一天比一天写得快,写得好,才能在面子上过得去。所以,我做作业一丝不苟。有些作业,课堂上完成不了,我就拿到家里去做,有时候,作业做不完,就星期天做。所有的功课一定要赶上,我不能落下课程。

放学后,到了粮店里,父亲会一直陪我做作业。作业多了,做到了深夜,他也不休息。我读书以后,父亲不去聊天,不去打牌,一门心思都放在我的身上。

P58-60

序言

有时我们必须承认,即便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还是常常忽略很重要的信息,或者说,某些珍贵的东西被消费、娱乐性信息消弭掉了。纳西人、无臂口书书法家,第十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和志刚不可谓无名,但惭愧得很,我一直不知道这个人。

2005年11月,由于一次意外变故,我怀着一种心灰意冷的心绪去游云南昆明,然后走进丽江古城一个书斋,见一个无臂人正口衔毛笔为几个外国游客表演中国书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雕虫小技,且不说其口书之奇,和志刚的书法技艺也已经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我仔细欣赏完书斋四壁上的所有作品,虽然有名言警句,但更多的内容却是书者的人生感悟,朴实有情,举重若轻,乐观豁达,也有隐约的忧伤。

我在和志刚书斋默默盘桓了整个上午,一直倾听着和志刚助手对来访者的介绍。对和志刚其人其事有了大致了解。丽江风光绝色,是旅游者向往的胜地。那天丽江古城阳光透彻,近在咫尺的玉龙雪山像在画中,巍峨俊朗,山顶环绕着淡如炊烟的青云,一只鹞鹰振翅翱翔在雪山一侧。这期间,游客不断走进书斋,中午时分,希望得到书法作品的游客已经排起长队。但我一直没有加入到求字者之列。从书斋出来已经是下午,我的心情已经大为好转,有如古城家家门前碧绿荡漾的涧水,清澈,宁静,致远。

在古城最西边,我信步走进一家经营旅游纪念品的小店。这是游人很少光顾的偏僻一隅,没有特别醒目的商品,倒是和志刚一张四字条幅赫然悬挂在中堂位置,书法把一爿小店几乎占去了一半。

“请问这幅字卖多少钱?”我指着“善待一切”条幅问。

年轻的女店主微笑一下,礼貌地回答说:“对不起,这幅字不卖。”

“为什么?”

“因为这幅字是一个无臂人用嘴写的,他叫和志刚,是我们纳西人的骄傲。挂在这里,是用来时时激励我自己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走进和志刚书斋,因为此时游人尚少,我有机会与和志刚进行了二十分钟的交谈。当我说,想请他写一本自传时,他笑着说:“谢谢,这几年每年都会有很多出版社和书商找我写自传,我都回绝了,一是我没有写自传的能力,二是用自己的钱为自己出书我觉得很难堪。”说到这儿,和志刚让助手拿来一本刚刚出版的韩文书《中国怪杰和志刚》。原来,两年前一位韩国作家来丽江,被和志刚的精神深深打动,于是中止了旅游,在丽江停下来研究和志刚。一个没有中国文化基础的韩国作家,却写了一本关于中国青年如何与命运抗争、励志奋斗的书,这让人省思……但我告诉和志刚,作为一家有半个多世纪辉煌历史的出版社,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过作者出钱写自传,而且,这种现象也不是中国出版的主流。三天后,我第三次走进书斋,这次我带来了丽江当地的作家木祥先生。感谢作家陈川、海男夫妇,是他们牵线让我认识了木祥,当我试探着询问木祥是否愿意协助撰稿时,他说:“虽然和志刚不认识我,但我们都认识和志刚,他的精神和奋斗经历足以成为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楷模。如果可能,我愿意不计任何报酬来向他学习。”

现在的结果,正应了中国一句俗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任何事情只要以诚挚、无私为本,都会有好的前景。

最后要感谢和志刚与木祥先生的精诚合作,感谢晓笛书籍设计工作室的符晓笛先生及其助手,这部令人感动的自传是大家共同努力才得以问世的。如果让我对此书作出评价,我想说:我要先把此书郑重推荐给儿子,然后郑重推荐给全中国的青少年朋友,包括全体残疾人朋友们,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励志书,是一个来自云南丽江的不幸少年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梦想的真实故事。它朴实无华却芳香四溢;它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和志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409196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58
CIP核字 2008014414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21.8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8
170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