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墨菜单
内容
试读章节

鹌鹑的诱惑

调理鹌鹑叫“把鹌鹑”。我姑姥爷会把鹌鹑,名声很远,连道口镇的闲人也知道。

秋霜一过,大地就白了。棉花地里的鹌鹑走动得最多,未拔的棉花棵叫“花柴”。秋后冷清苗儿的时辰,姑姥爷扛着捕鸟网和几架鹌鹑笼便会上花柴地,露水蹚湿了布鞋。

安插上竹竿,设计好网,最后挂上引诱的鹌鹑笼,姑姥爷便在暗处静静期待。笼里有一只母鹌鹑,姑姥爷称为“诱子”。我后来知道,这诱子相当于汉奸。

姑姥爷的烟瘾很大,搓搓手,得忍住不吸。他开玩笑说,有屁也得细放。

当诱子的鹌鹑多是昨夜挂在灯光下照了一夜,让灯光刺得一双小鹌鹑豇豆眼发红,此时在田野里便开始不住地叫唤,叫声传到花柴地里,公鹌鹑听到叫声纷纷赶去约会,正中我姑姥爷的下怀,便下网。

以后才开始“把”,就是调理。

将一只鹌鹑在手里握着,大拇指和食指圈住脖子,无名指和小指夹住鹌鹑腿,让鹌鹑爪子弹空,使不上劲,便见姑姥爷开始捋鹌鹑羽,捋鹌鹑腿,捋鹌鹑嗉子,走到哪里调理到哪里。有一次陪客,喝酒之间,还给我悄然露一下鹌鹑头。

鹌鹑怕光,把好后的鹌鹑要装在鹌鹑布袋里面,系在腰间,赶集时、社交时带着。

每次在走亲戚的路上,我姥姥嘲笑我的拖沓相时,会拿出一个比喻:“看,像你姑姥爷的那个鹌鹑布袋。”

北中原鹌鹑胆小。

那一年秋天,我跟着姑姥爷拿过一次鹌鹑,在露水里,我忍不住咳嗽了一声,大地安静,羽毛缩进暗夜里了,惊得鹌鹑一夜皆无。

姑姥爷弹下鞋上露水,遗憾地说:黄花菜凉了,明天你不能给李书记按时送鹌鹑了。

这个“爊”字音读“熬”,看字形像火熬一锅鹿肉汤,不像是炖鹌鹑。

有熬菜;有不是熬汤的熬,就叫爊。

爊的古意有另一种行为。把一只小鸡或鹌鹑用泥巴裹住,放在一堆灰火里煨熟,揭开再吃。在村里,爊纯属一种打野食儿的行为。

在村外拾柴火,大家觉得时光单调,纷纷奇招迭出,烧过蚂蚱,烧过毛豆,烧过嫩玉米,都是素食素事,次数一多,便不出新意,总觉得有一些《水浒传》里李逵、鲁智深们说过的感觉——“口中淡出鸟来”。我突发奇想,必须要来一些荤食荤事。

烧马、烧驴、烧大象,这些大物件憧憬一下就行了,落到实处的只有烧一下小鸡。

捉鸡有两种方法:一是徒步撵鸡,我有此项竞技经验,全村再有耐力的公鸡也经不住两里的路程,你只要耐心盯住,紧赶慢追,它最终会服软;二是钓鸡,用一条丝线拴上一只蚂蚱作诱饵钓鸡。村外经常走动着三三两两闲散的公鸡、母鸡,多适用于前者。

得手自然不在话下。把鸡整理干净,开膛破肚,无须褪毛,稀水和泥,用泥巴裹一层,挖一方土坑,填满烧透的灰火,把鸡埋在里面开始焖,这就叫爊。

等大家把箩筐里的柴火拾满归来,暗坑里的一只小鸡正好焖熟。

有了这个不可告人的秘籍,村里的孩子都乐意去村外拾柴火,别有用心。

也有大意失荆州的事例,有时回来,刨开土坑一看,烧熟的鸡竟然飞掉了。知道有人在暗处盯梢,提前一步下手了。

更坏的结果是高人埋一泡屎等你下手。

村里人都说近段不断有丢鸡事件,怀疑是邻村那些骑车收鸡者。我二大娘家丢过一只芦花鸡,那是她经济来源的一部分,一年里的生活物质全靠那一方鸡屁股眼。她在街上游行,拍着巴掌骂了两天,从村东骂到村西,不漏掉一块砖。我们背着箩筐路过村口,正好撞见,大家躲闪不及,镇定,急忙安慰她,说:“这些天我们在村外拾柴火时,多次看到有两只黄鼠狼在眼前穿过,它们来去可都是一溜小跑儿。”

簸箕柳再记——村茶小简史外篇

中国茶的地理边缘线最北在河南大别山。

北中原不产茶,小时候在村里一直没有喝过茶。我姥爷注释道:“喝茶破费,过去只有道口镇那几家地主老财家才喝茶。他们喝喝,倒倒,最后喝的还没有倒的多。”又说:“喝贵茶还不如吃扁食、吃大肉划算。”

一村人一年四季都喝凉水,喝白开水,一股烟熏的草木气。

有一年父亲从50里外的长垣县骑自行车来,给我姥姥家买来一只保温瓶,银色瓶胆外面穿着一层竹罩。全家人都当宝贝一样,村里叫姥娘的多,邻居就有个二姥娘,家里凡有客人,就串门来借。

我姥姥在后面嘱咐着:小心点。二姥娘就紧紧抱着瓶胆。

我家来了客人,姥姥冲上一碗红糖,偏要叫黑糖水,色泽浓郁如暗夜,替代茶,算是待客的最高礼节。

全村有时喝一种“村茶”,叫簸箕柳,长在河滩,枝条专门用

于编农具器物。

簸箕柳叶子纤长,叶廓上带一丝红边。谷雨前后采摘,晒干备用。麦收时节,家家会烧一大锅簸箕柳茶,用水桶挑到麦地,柳叶在云彩里上下起伏。

我多是抢着烧茶。这里有个秘密:比起在烈日下割麦,烧茶是件偷懒的活儿,在灶上用柴火烧,簸箕柳茶便粘有一种炊烟的味道,柳叶子煮出来的茶汤金黄,透亮,竟有点像童子尿。  2009年我到北京出差,在一家叫“天下盐”的四川餐馆吃饭,开店者和我同行,是一位二流诗人,却有一流情趣,他别出心裁,拿出一种只限于他家的村茶待我。茶叶子模样粗糙,大大咧咧。我尝一口,接近当年簸箕柳叶味,同味相吸。

他说:在京的四川人老远打车来,为饮一口这茶。

回到村里,我问二大爷,还有簸箕柳吗?

二大爷一怔,想想说:“哪儿还有簸箕柳?连河滩上空地都开发完了,再说编笆斗的马十斤不在了,如今大家也不会编簸箕、拧笆斗了。”

看来,这雅念不过想一下就算了。

二大爷要领我开胸怀、展眼界,就带我去看县里推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看到村外几处新区连着,一片叫“欧洲小镇”,一片叫“爱丽香舍”。另一片正在建,十多台吊车腾空,张牙舞爪,像一只只钢铁乌贼。一位民工说,建成后要叫“家在巴黎”。

二大爷随口问:“你说,巴黎是一种啥梨?”

二大爷怅然说:“当年这楼下都是一池一池的鱼,一坑一坑的藕。”

二大爷最后说:“这名字真他娘绕口,还不如叫簸箕柳区直截了当。”P3-11

书评(媒体评论)

冯杰笔下的北中原,温暖,丰厚,传统正在消失,传统却又留存,恰足为他的怀旧和回忆提供养分。冯杰如土蜂筑巢,一辈子营造他的北中原王国,根本不愿他顾。

——作家潘采夫

他总是在最寻常处,创造不平凡的灵光。在最庸俗的地方,酿造不可能的贵气。

——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陈芳明

后记

菜蔬对水墨的晕染

我没有想到菜单会和水墨来结合,两者都是自己的,来“味透纸背”。

有一年在河南省博物院,我抱着郑重态度看张大干绘画展览,《长江万里图》多是风云变幻、荷花长卷图无非色空等等,它们皆与我无关。刹那间,我对老张写的那些菜单子兴趣盎然。黄瓜的刺、菠菜的红、茭白的白、荆芥的喷嚏。

多年前吃的菜蔬谷米,饮的风月旧事,都是可入菜单子的。

调墨调墨,故有此书。

还是为纪念父亲送我的那一面铜墨盒子。

2016.11.11于郑州

目录

谱一 焦

 鹌鹑的诱惑

 爊

 簸箕柳再记——村茶小简史外篇

 白馍,是一种身份象征

 鳖事萃

 必备的器物

 吃烧饼的适度——听姥爷讲述烧饼的中庸

 吃石榴者言

 吃过一次龙肉——目餐初试

 查茶和数米

 醋的结构分析

 灯盏的另一种功能

 《肚痛帖》和蒜焖面条

 揥蒜莛

 大刀面者言

 二写枇杷

 饵丝和红油和她

 风度和淡定

谱二 浓

 狗尾巴柿饼

 铬馇

 关于糊涂面条

 滚蛋汤·隐喻

 “茴香包”要放在米袋子里

 喝生鸡蛋的姿势

 喝羊杂汤的姿势

 和芋头有仇者

 齁咸,齁咸

 航空勺子和荷花

 花生不会再见

 就——北中原乡村食词解释

 集会·专写卖菜一段

 荆芥帖

 啃树皮的姿势不对

 烙饼要用刨花

 狼的舅舅——关于乡村野味的话题

 梨柿的起“烘”

 楝花鸡、芦花鸡等鸡们——私说鸡事之一

 刘备种菜的意义

谱三 淡

 毛豆腐的虚荣

 某年某月某一天

 马槽里种荆芥

 面筋泡和蒜汁和书法

 那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

 牛屯火烧正传

 ■啦——一个小食词

 披虎皮的辣椒

 评论油馔

 平底铛之忆

 桥

 “肉丝带底”的另一种版本

 ——村里最好的下酒凉菜之一

 如此之称——包飵

 “人肉”和标语有关

 山药的胡子

 桑葚和黑碗

 树的泪

 烧饼歌

 霜未降

 霜也可以伪造

 菘,去掉草头帽子接近了松

谱四 清

 汤的重复

 剔牙传奇

 它们像许多孩子站在水中

 题柿子的话

 倭瓜小传——菜中的侏儒

 乡村原始股——赊二十只鸡以后的态度

 萧红吃过豫菜之初考

 羊外腰如作家之笔名

 元宝骨——我和坡公

 压瓜经·细节的存档

 庾信酥瓜老更成

 郓哥,你见过榀勃吗?

 饮者参考存单

 罂粟帖

 芋头和鼻涕

 以墨煎鱼

 一些北中原的歇后语一吃

 他拎着猪头,他穿过竹林,他来了

 粽子和挑粽子的诗人

 纸经和红笺

 炸菜角时不能诳语

 跋菜蔬对水墨的晕染

内容推荐

《水墨菜单》作者冯杰笔下的北中原,温暖,丰厚,传统正在消失,传统却又留存,恰足为他的怀旧和回忆提供养分。冯杰如土蜂筑巢,一辈子营造他的北中原王国,根本不愿他顾。

他总是在最寻常处,创造不平凡的灵光。在最庸俗的地方,酿造不可能的贵气。

编辑推荐

冯杰著的《水墨菜单》介绍:作家潘采夫评论冯杰“在河南作家里面,新乡人刘震云写河南是黑色幽默,许昌人李佩甫写河南是命运翻滚,济源人李洱写河南活色生香,嵩县人阎连科写河南则全是荒诞。冯杰和他们的路数都不一样,他就像大哥们都外出工作,只有他留下来侍奉双亲的那个儿子,这辈子不打算出门远行了。冯杰笔下的北中原,温暖,丰厚,传统正在消失,传统却又留存,恰足为他的怀旧和回忆提供养分。冯杰如土蜂筑巢,一辈子营造他的北中原王国,根本不愿他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墨菜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24292
开本 32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201710901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