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吕思勉中国近代史/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是吕思勉先生早年在上海光华大学讲授中国近代史的讲义,曾于1997年收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吕著中国近代史》。本书从清代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结束,举凡近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制度典章,无不细致入微,是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

内容推荐

《吕思勉中国近代史》的特点:一是传承传统的史学理念,鉴往世兴衰,考当今得失,因此著史特别有时代感,总是立足于当下,阐述现实问题的历史渊源;二是立足于客观的情势,同情地理解历史中的人物事件,揭示历史不得不如此的必然性,不求全责备,也不拔高历史人物,因此显得客观公允。他的书是我们客观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物。

吕思勉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的构建上做了巨大贡献,同时在近代史的写作上也有开辟之功。

《吕思勉中国近代史》从清代早期的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的结束,举凡近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制度无不细致入微,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佳作。

目录

中国近代史讲义

一、绪论/003

二、中西交通之始/004

三、传教之始/006

四、康雍乾三朝与俄国交涉/009

五、清代之盛衰/011

六、道光以前中外通商情形/018

七、道光以前烟禁/023

八、烧烟及中英战争/025

九、江宁和议/029

十、鸦片战争之役评论/030

十一、五口通商后广东中英交涉/035

十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038

十三、戊午、庚申和约大要/041

十四、中俄咸丰戊午、庚申两约/044

十五、同光中俄交涉/050

十六、嘉道咸同光之朝局/054

十七、各国立约交涉/057

十八、革新之渐/070

十九、日本立约及台湾生番事件/075

二十、英人《芝罘条约》/079

二十一、法越之役/082

二十二、英缅之役/088

二十三、英谋西藏/093

二十四、中日之战与马关条约/094

二十五、港湾之租借/101

二十六、戊戌政变及庚子义和团/104

二十七、俄占东三省及日俄之战/109

二十八、清末外交情势/114

二十九、改革政体之动机/116

三十、清之亡及民国成立/121

三十一、民国以来之政局/125

三十二、民国以来之外交/127

中国近世史前编

一、论中国近世史的性质/133

二:人近世期以前中国的情形/137

三、中西的初期交涉/152

(一)近代西人的东来及中西通商/152

(二)近代基督教的输入/156

(三)康雍乾时的中俄关系/160

四、鸦片战争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163

(一)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163

(二)咸丰戊午英法交涉/170

(三)咸丰庚申英法交涉/175

(四)咸丰戊午庚申中俄条约/179

(五)教禁的解除/185

五、汉族的光复运动/193

(一)太平天国以前诸秘密结社的活动/193

(二)太平天国的兴亡/199

(三)捻党始末/215

中国近百年史概说

一、总论/221

二、中西交涉之初期/222

三、鸦片战争前之国内情形/227

四、外力侵入时代中国之情形/229

五、变动中之中国/236

六、国民政府之北伐/246

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

一、商业篇/251

二、财产篇/252

三、征榷篇/257

四、官制篇/278

五、选举篇/278

六、刑法篇/282

七、学校篇/295

日俄战争

一、东北形势总论/303

二、日俄开战之原因/307

三、日俄战前之交涉/315

四、日俄两国战前之形势/327

五、日俄战事上/334

六、日俄战事下/340

七、日俄和议/346

八、日俄战事与中国之关系/353

九、日俄战役之结果及战后情势之变迁/363

十、结论/370

试读章节

二、中西交涉之初期

旧世界文明联络之通路:(一)自中国缘海,出麻六甲海峡,入印度洋,经波斯湾、红海,以人地中海。(二)自中国越葱岭,经西亚以至欧洲。若夫浩渺之大洋,则在前此罕能通航。其自蒙古、新疆经里海、黑海以入欧洲,则为野蛮民族侵略之路。自西伯利亚人欧俄,则寂寞荒凉,经由之者更鲜,而其影响亦愈微矣。乃至近世而形势一变。此宋仁、英、神三代间(1l世纪后半期),塞尔柱突厥兴,欧亚两洲间之航路,为其所中断(自欧入亚之道路,本有三条:(一)自叙利亚经阿付腊底斯河。(二)自黑海至亚美尼亚上陆,出底格利斯河,皆入波斯湾。(三)自亚力山大里亚溯尼罗河,绝沙漠出红海。(一)(二)皆为突厥所断。(三)则绝漠不便,故须别觅新航路)。于是欧人不得不别觅新航路以通东方。适会是时,罗盘针输入西方,欧人遂能为远洋之航行(此事亦在十字军时。十字军起于公元1097至1270年,当北宋哲宗绍圣四年至南宋度宗咸淳六年也。前此西人实亦仅能为缘岸之航行,地中海航业特盛,北海、大西洋能涉之者颇鲜),而海道之形势一变。俄人渐次兴起,转能侵略亚洲,而自古无足轻重之西伯利亚,遂成为亚洲东北的一大威胁,从此陆路之形势亦一变。

欧人自海道东来,初占势力者为西、葡。葡人以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越好望角,孝宗弘治二年(1489)至印度,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至广东,穆宗隆庆元年(1567)得澳门为根据地。是为欧人来中国通商,得有陆上根据地之始。西人以弘治六年(1493)至美洲。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而麦哲伦始作环球航行。西人之至中国者,为葡人所阻碍。其所经营之马尼剌,则颇为繁华。中国人之前往者颇多,盖西人之经营南洋也,以政治之力,中国人则以民间之力。南洋在政治上为西人所占,虽在是时,而中国人向南洋之拓殖,亦即在是时也,西、葡之势力,其后渐为英、荷所夺,然英人之至中国者,仍为葡人所阻碍,惟在印度,则逐渐得势。鸦片之输入,遂代天方(泛指阿拉伯)而转盛,伏下中英冲突之机。荷人以初据台湾,后为郑成功所夺,清人尝约其夹攻郑氏,许其每八年一至广东,然其贸易,亦无甚足观。惟在南洋,亦次第得势,而爪哇一岛,尤为繁盛扼要而已。

欧人之自海路来此,其与中国之旧关系,为通商、传教两问题。以通商问题言,则(一)历代对外收税之官吏,夙极黑暗(设市舶司时较清明,及归地方管理时,黑暗乃甚,此亦见中央集权之效),而商人之欺诈剥削亦甚,此时犹一仍其旧。(二)近代西人东来,又多冒险之野心家及水手,行为皆极恶劣,足以引起华人之畏恶。(三)中国人虽发明火药,而近代之枪炮,则西人实创为之,其制较中国为精,其船舶亦较中国高大而坚固(以欧人是时航行远洋,而中国止为缘岸之航行故也),更是遭中国人之疑忌。(四)于是在政治上在民情上与贸易无关系之人,皆不欲与欧人贸易,至少欲加以限制,而与贸易有关系之官吏商人及其他人等,则因顾其私利而不肯,然又畏政治上及舆论上之监督,不得不设为相当的限制。于是(1)贸易为公行所专。(2)而官吏即委以监督保护外人之责,使不与人民发生冲突。以是时之官吏,固不通外情,不能自负此责也。于是(A)商人得有剥削外人之机会。(B)而管理外人之苛例繁兴,西人不知中国情形,乃欲诉诸中央政府,殊不知是时之中央政府,其欲限制外人,乃较地方官吏更甚。此所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英人舍粤趋浙,而浙海关旋遭封闭。其后,五十七年(1792)及嘉庆十五年(1810)两次遣使赴京,要求改良通商章程,而卒无效也。至于传教问题,其足引起中国人之畏恶,殆较通商为尤甚。以通商仅在一隅,传教则遍及全国也。近世基督教之东来,乃由其所谓耶稣会者为先锋,此会颇能提高基督教之教育程度,故科学亦随之输入。惟(一)宗教本有排外之性质。(二)中国人对宗教之迷信不深,政府亦向不重视宗教,对于西人传教之热心,及其教会之出巨款补助,不能了解,遂生疑忌。其科学之输入,虽为一部分人所欢迎,而大多数人,则因此而疑忌更甚(读杨光先《不得已书》可见。此书见解,在今日读之,似觉其僻,然在当日,实大多数人之见解,此书特其代表耳。清圣祖颇为科学,任用西教士极多,然亦言西洋各国,中国千百年后,必受其害,实亦是此等见解也)。故教禁屡施屡解,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卒仍遭受禁止(近代基督教之人中国,始于利玛窦至澳门,时在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年。二十八年即1600年,利玛窦入朝,神宗许其建立教堂。利玛窦死而教禁起,后因与满洲战争,召其人制造大炮而解。时中国历法舛误,徐光启荐汤若望修历,历成,未及颁行而明亡。清人人关,汤若望上书自陈,清人即用其历,名时宪历。康熙初,为杨光先所攻,得罪,郁郁而死。光先代为钦天监监正,后以推步舛误见黜,仍用南怀仁。康熙一朝,任用教士极多,然至末年,卒仍布教禁,其人除在京当差者外,皆勒归澳门。各地天主堂,悉改为公廨。自此至《北京条约》立时,教禁迄未尝弛,然其秘密传教如故。则以西人传教,多有款项周恤教徒,而中国行政无力故也)。

P222-224

序言

一、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版高峰,大师名家之作数量激增,质量上乘,对此时及后世的中国学术发展与演进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本丛书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三、丛书所收书目,虽各自早有出版,但零散而不成规模。此次结集,欲为推动中华文化之大发展、大繁荣尽出版人绵薄之力,成一民族文化珍品,为后代留存传之久远的鸿篇巨作。

四、为丛书系列之计,故以史学、国学、文学、一般学术著作之顺序编排。

1.单种书文字量过少的著作,寻二三种内容相近,或作者为同一名家者,则合成一册,字数以30万字为限;

2.单种书文字量超过50万字的著作,则分为上、下两册;

3.单种书文字量超过100万字的著作,则分为上、中、下三册。

五、所收著作,版本不一;流布之中,文字错讹;择其善本,一一折校。现虽为通行横排简体,然尽量保持二三十年代原貌。

1.人名、地名、异体、通假,仍从原书繁体;

2.标点符号,从作者习惯,非排版差误者不予改动;

3.“的”,“底”一类文字之分,均从原书;

4.遇原书字句有疑问者,非有根据不予更改,力求保持原貌。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丛书,工程浩大、环节繁多,编辑、校对、照排、印制人员虽勉力为之然错漏不免,还望方家谅解之余不吝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吕思勉中国近代史/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思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6101212
开本 16开
页数 3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3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2013267876
中图分类号 K25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9
17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