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话说免疫(生命科学读本)
内容
试读章节

各司其职

进化在构建复杂的免疫系统的同时,也规定了免疫系统各个组成成分之间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和各自应尽的职守。“各司其职”成了免疫系统正常运作和各个组成成分相互协作的最基本的原则。

由皮肤、黏膜(包括寄居其中的无害细菌,这些细菌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宿主形成了互惠共生的关系,因此也就成了宿主屏障结构的组成)构成了固有免疫的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不加选择地阻挡了绝大多数有形和无形的异物,特别是病原体的侵袭。这一点,或许在具有正常的屏障结构的个体上无从体会,可是一旦“体无完肤”——例如大面积的烧伤发生时,这第一道防线的重要性就会顿时显现,几乎每一个大面积烧伤患者都必须经历一个严重感染(几乎是致命的)阶段,因为他失去了这第一道防线。

固有免疫的第二道防线由机体内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和具有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意为可以破坏其他细胞)的细胞组成,前者包括单核一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后者包括自然杀伤细胞——简称NK细胞(就是前面已经提起过的“非T非B淋巴细胞”),伽马一德尔他型T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可以凭藉长在细胞膜上的各种“触手”(其本质是一些称为“受体”的蛋白质)去掠取周围的入侵物,并将其吞人。被吞入的异物进人细胞内的一种叫做“溶酶体”的细胞器中,经过许多酶的共同作用,被杀灭、被分解。在这些酶以及酶反应后的产物当中,有些对病原微生物可起到决定性的杀灭作用,例如被称为活性氧中介物(简称ROI)、活性氮中介物(简称RNI)的一组小分子的化合物即是。活性氧中介物包括超氧阴离子(O2)、单态氧(O2)、游离羟基(OH)、过氧化氢(H2O2)、次氯酸(HOCl)、单氯胺(NH2Cl)等(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这些物质也是我们平时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作为消毒剂这些物质可以严重破坏细菌的核酸、膜脂类和蛋白质。活性氮中介物包括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离子(NO2)、三氧化氮离子(NO3)。他们同样具有强大的抗细菌、抗真菌、抗寄生虫的作用。活性氧中介物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且并不具备作用的选择性,即他们既可作用于病原体,也会作用于自身细胞。当作用于自身细胞时,我们称其为“自由基”,已知自由基是造成炎症性损伤、衰老、心脑血管损伤乃至引起肿瘤的“罪魁祸首”。而活性氮中介物则是主要的血管活性介质,在炎症反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吞噬细胞在吞噬、消化入侵物的同时,还承担着“唤醒”参与获得性免疫的淋巴细胞的责任。吞噬细胞的这种“唤醒”功能称为“抗原提呈”。需要指出的是,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的“积极性”是需要受到来自机体以及被吞噬物所发出的多种信号的激励,其中也包括来自参与获得性免疫的淋巴细胞的信号。

非特异性细胞毒细胞通常是对“蜕化变质”的自身细胞发起攻击。而这些自身细胞“蜕化变质”的原因,可能是感染了细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或者是突变成为肿瘤细胞。在自身细胞“蜕化变质”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叫做“丧失自我”的生物学表现,即这些细胞上的“自我”标志不能表达或表达的数量过少,使得参与获得性免疫的淋巴细胞不再能够“识别”他们。于是细胞毒细胞,主要是NK细胞便会对其发起进攻,并使其完全破坏。自身细胞的“蜕化变质”与其“丧失自我”的表现往往不成正比,换言之,当一个自身细胞的生理功能还很健全,但“自我”标志却可能消失,此时便会遭到细胞毒细胞的攻击,如果这种情况涉及到大量的自身细胞,其后果就十分堪忧了。伽马一德尔他型T淋巴细胞是一种能够接受脂类或糖类异物信息的T淋巴细胞(其他类型的T淋巴细胞主要接受蛋白质类异物信息),而许多的病原微生物恰恰就携带有较多的脂类或糖类——而且往往是多种微生物所共有的,这样就使得伽马一德尔他型T淋巴细胞具有较为广泛的“识别谱”。一旦自身细胞显露出携有脂类或糖类异物的“端倪”,伽马一德尔他型T淋巴细胞就会进行攻击。非特异性细胞毒细胞有别于参与获得性免疫的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他们通常不需要“动员”,就能立即对“目标”发起进攻,是免疫系统组成中的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但与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相比,他们的攻击效率和精确性就要稍逊一筹,更主要的是他们缺乏迅速扩充“部队”的能力——这常常是制约机体战胜疾病的关键。’

许多不同种类的分泌性蛋白质,如补体、溶菌酶、防御素、乙型溶素、白细胞素、干扰素等等构成了固有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其中尤以补体系统与干扰素的作用更为引人关注。也许大家还记得补体是比利时人鲍台特早在上个世纪初叶就发现的血清蛋白,为此他获得了1919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但以后的深入研究发现,补体是一大群具有酶活性的血清蛋白的总称,故而也称为补体系统。这些血清蛋白不但能够帮助抗体摧毁抗原,也能够自发地利用细菌表面的某些糖类结构而激活,以达到消灭细菌的目的。通过抗原抗体而激活补体系统的途径因为被发现得较早(鲍台特发现补体的同时,也发现了这条途径),现在叫做“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而通过细菌表面的糖类结构而激活补体的途径又可分成两条,选择性地通过甘露聚糖结合蛋白激活的途径就叫“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非选择性地通过表面吸附而引发的补体激活过程叫做“补体激活的替代(旁路)途径”。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因为需要属于获得性免疫体系的抗体之激活,故被纳人适应性免疫的范畴。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和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自然只能属于固有免疫。况且后两条途径在补体的激活过程中还占有主导地位。

1957年发现的干扰素是一种在进化上十分保守的固有免疫因素,人们甚至可以在烟草这样的植物体内找到与干扰素结构和作用都十分相似的抗病毒蛋白。干扰素抵御病毒感染的机制是通过与被感染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相结合,启动细胞内在的抗病毒基因编码一系列的抗病毒蛋白,使得进入宿主细胞的病毒不能再复制,从而终止了病毒的感染进程。人体内的干扰素由于编码基因以及蛋白质结构上的差异分成了许多种类,有的叫α干扰素,有的叫β干扰素,还有的叫γ干扰素。不同的干扰素在作用方面也有所不同,α干扰素和β干扰素又叫I型干扰素,具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γ干扰素又叫Ⅱ型干扰素,更擅长于免疫调节。现在已经有许多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干扰素制剂用于临床,他们在治疗病毒性疾病和肿瘤中发挥着作用。顺便说一下,大量的干扰素作用于人体的滋味并不好受,许多人患感冒时出现头痛、浑身不适、肌肉酸痛的感觉就是干扰素释放的结果。

适应性免疫可以算作是机体的第四道防线,但他又独立于固有免疫而自成体系。高等动物的适应性免疫在产生的效应作用上通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现为抗体的生物学作用,称为“体液免疫”。另一部分则以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为其表现,叫做“细胞免疫”。

P21-24

目录

第一章 赋税与免疫

一 Immune溯源

二 从“人”到“牛”

三 丰碑无数

第二章 固有与习得

一 天工造化

二 学以致用

三 各司其职

第三章 自我与非我

一 其“性”必异

二 “我”自何来

三 点燃“狼烟”

第四章 教育与训练

一 经历淘汰

二 学会记忆

三 以变应变

第五章 捕获与传递

一 擒敌获信

二 激励士气

三 邪正相搏

第六章 武器与弹药

一 精确制导

二 爆破引信

三 定时炸弹

第七章 反馈与网络

一 使用“刹车”

二 道生一二

三 不分彼此

第八章 应答与耐受

一 有正有负

二 “负”之机杼

三 “挪移”大法

第九章 感染与保护

一 形形色色

二 丝丝入扣

三 魔道之争

第十章 失手与伤害

一 双刃利剑

二 拒绝“救命”

三 失手之痛

第十一章 获得与遗传

一 同性恋病

二 缺陷天成

三 如何处置

第十二章 肋骨与“上帝”

一 亚当肋骨

二 错打正着

三 分子“上帝”

第十三章 帮助与干预

一 需要帮助

二 不是“增强”

三 脱胎换“骨”

第十四章 使用与维护

一 “合理”使用

二 生态免疫

三 积极维护

第十五章 现在与未来

一 问号更多

二 “学”无止境

三 说了不算

序言

有道是“国危思良将,家贫念贤妇”,这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感染性疾病与免疫性疾病在人类疾病谱中所占比重愈来愈高,人们对“免疫”一词的关注程度也愈来愈强烈。但与大众的这种关注与求知欲望不对称的是,免疫学却依然被禁锢在免疫学家的实验室与书斋中,不能直面大众的心理需求,未能及时将免疫学这朵生命科学百花园中的奇葩奉献给广大渴求免疫学常识的读者手中。

与这种情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许多商家却利用了人们对“免疫”的崇拜和无知,竭力以提高“免疫力”为幌子,推销其产品,使上当受骗者不绝于道。而且因为免疫学未能在我国知识界内真正的达到常识化,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媒体也常常起着误导大众、以讹传讹的推波助澜作用。

有鉴于此,作者决定将自己多年从事免疫学教学的一点积累与心得转化成一本带有科普性质的大众读物,借一支秃笔、几片稿纸,把免疫学的来龙去脉作一个简略的交代,希能满足渴求免疫学常识的读者的期待。

免疫学历来被认为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生命学科,目前还太缺乏将免疫学常识化的尝试。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科就注定要与大众绝缘。受《品三国》与《论语心得势的启发,作者不揣冒昧、不避愚陋,抛出一块引玉之砖,希望拙作能够受到读者的青睐,也希望有更多的免疫学专业工作者投入到免疫学常识化的探索中来,为普及免疫学以及其他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为提高我国的国民科学素养而共同努力。

作者于二○○八年一月

内容推荐

有道是“国危思良将,家贫念贤妇”,这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感染性疾病与免疫性疾病在人类疾病谱中所占比重愈来愈高,人们对“免疫”一词的关注程度也愈来愈强烈。但与大众的这种关注与求知欲望不对称的是,免疫学却依然被禁锢在免疫学家的实验室与书斋中,不能直面大众的心理需求,未能及时将免疫学这朵生命科学百花园中的奇葩奉献给广大渴求免疫学常识的读者手中。

本书作者将自己多年从事免疫学教学的一点积累与心得转化成一本带有科普性质的大众读物,把免疫学的来龙去脉作一个简略的交代。

编辑推荐

免疫学历来被认为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生命学科,目前还太缺乏将免疫学常识化的尝试。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科就注定要与大众绝缘。免疫力的强弱是有遗传性的,不过营养好、多锻炼、生活环境好,医疗卫生状况好等等自然环境及社会条件都是能够或多或少克服遗传带来的缺点。

本书作者将自己多年从事免疫学教学的一点积累与心得转化成一本带有科普性质的大众读物,把免疫学的来龙去脉作一个简略的交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话说免疫(生命科学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13811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08-02-01
首版时间 2008-02-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392-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