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城市战争
内容
编辑推荐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长株潭、成渝都市圈……战争在高歌猛进的城市与城市圈间展开,但是,哪里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城?与其换房换工作,不如换城换人生。

继《城市季风》之后有关中国城市最好的读本。

天涯社区,新浪读书,新周刊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中国现代化进程就是一场城市化进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长株潭、大武汉……城市都在大兴土木,狂歌飙进,似乎都想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战争在这些城市和城市圈中展开,上海PK北京,深圳PK广州,东莞PK苏州,上海PK香港。但是,一场金融危机却让以东莞为代表的中国新兴城市的脆弱性暴露无遗,黑云压城城欲摧。看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并非坚如磐石,钢筋水泥的搭建也并不能“强大”城市的内心。人们不禁要问:珠三角向何处去.中国城市向何处去?最适合你的城市在哪里?

作者是“南方·民间智库”的主编,对经济发民和城市发展有着深入研究。在《城市战争:寻找适合你的城》中,作者详细评述了当今中国城市及城市圈的现状,并以国外成熟城市与城市圈为例证,进行中西对比,从经济、文化、生活等不同视角来解构中国城市,揭示城市的疼痛、忧伤和未来。

目录

第一章 城市大背景——太平洋西岸的钟声

第一节 华尔街一刀杀死东莞?

第二节 “哈德逊河畔”展翅的蝴蝶

第三节 城市的镜鉴:底特律城的废墟

第四节 广州广交会:世界经济的“脸谱”

第五节 中国城市的“阴阳两界”

第六节 城市,金融危机中的H1N1患者

第七节 TOP迷局,谁是中国城市的“奇点”

第二章 城市样本——深圳“青蛙”DNA解析

第一节 特区·深圳——中国MODERN城市的样本

第二节 思想篇:春潮已逝,娱乐至死

第三节 文化篇:黄金满地,难溢墨香

第四节 社会篇:“先疯”城市PK先锋城市

第五节 经济篇:“科技之都”与“山寨精神”的悖论

第六节 人才篇:万恶的定理,劣币驱逐良币

第七节 金融篇:回光返照式的最后一丝怜悯

第八节 传媒篇:万马齐喑究可哀

第九节 总结篇:深圳,深圳,魂兮归来

第三章 城市进入战国期——永不落幕的豪门恩怨

第一节 中国的名片:城市竞争的2.0时代

第二节 深圳VS上海:“黑猫”与“白猫”的终极博弈

第三节 深圳VS香港:“城”梦了无痕,有情人难成眷属

第四节 深圳VS广州:深圳向左,广州向右

第五节 北京VS上海:合谋的双寡头时代

第六节 北京VS深圳:谁是社会主义的嫡系传人

第七节 香港VS上海:中国德比战.谁是“经济魁首

第八节 香港VS广州:魔幻现实主义,到底谁是乡巴佬

第九节 苏州VS东莞:COSPLAY.致命的模仿

第十节 终极较量,寻找中国城市的经济坐标原点

第十一节 豪门恩怨:中国城市之间的“永恒冷战”

第十二节 浮躁时代:城市之争隐藏的深层背景

第四章 城市向何处去——寻找最后救世主

第一节 黑客帝国预言:城市进入Zion时代

第二节 交通:城市无法求解的“悖论”

第三节 房价:“日不落”背后的七把暗器?

第四节 环境:路易十六的惊世之语

第五节 社会:从不娶“城市女”的“80后”说起

第六节 文化:湮没在风尘中的“救世主”?

第七节 金融:仍是一种城市病

第八节 宿命:终极答案——NOCITY?

第九节 城市的挽歌:世纪末的最后一声尖叫

第十节 城市圈:绝望抉择,上帝的左眼

第五章 典型性城市与城市圈——金融风暴下的“珠三角

第一节 中国“野麦岭”,“珠三角”的原罪

第二节 广州:越王的心结,在辩证论中游走

第三节 肇庆:铅华褪尽,打造华南“北大仓

第四节 佛山:“珠三角”打群架,佛山苦练“无影脚”

第五节 东莞:原罪的报应,无解的5次方程

第六节 深圳:退化的”先锋“与生锈的”刀锋”

第七节 珠海:“珠三角”悖论.一个被误读的异数

第八节 香港:“珠三角”的无冕之王

第九节 “珠三角”未来:打造世界城市圈新一极

第六章 打造世界级城市圈——解开珍珑棋局的密钞

第一节 “第三次世界大战”:“城市圈”在战斗

第二节 珍珑棋局,阻碍城市一体化的七种力量

第三节 硬件先行论:打造城市间的“黄金走廊”

第四节 解铃还须系铃人,集权的必要性

第五节 虚伪的命题:“双子星”还是“单核心

第六节 错位竞争:破除“丑陋的中国人”心态

第七节 终极一体化,寻找共同的文化归属

第八节 世界是圆的,城市是平的

第七章 世界级城市圈——隐藏的国之利器

第一节 1957,城市托拉斯的伟大预言

第二节 世界五大城市圈,隐藏的国之利器

第三节 城市超级进化:国家战略的组合拳

第四节 区域经济时代,21世纪的经济引擎

第五节 中国MegaIopolis,非理性排列组合

第六节 是“城市季风”还是“城市跟风”

第七节 既生瑜.何生亮:“珠三角”硬撼“长三角”

第八节 未来命脉:超级城市圈的“三国演义”

第九节 巨人的“肾”:“大武汉”与长株潭城市圈

第十节 世界级城市圈:天残地缺的梦魇

第八章 21世纪的田园城市——甜蜜的隐喻

第一节 城市圈呓语:田园双栖的梦幻抉择

第二节 诗情画意的冰冷传说:21世纪的田园城市

第三节 自然的回归:寻找瓦尔登湖

试读章节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它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用”蝴蝶展翅”来表述一种高深理论.当然极具诗意.并带着某种奇幻色彩。但这毕竟只是一个比喻,而与本文相关的现实情况是:一只蝴蝶在华尔街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天后东莞的一场飓风。

当今时代,“六度空间”理论已经被发挥到了极致,太平洋西岸的暮钟敲起,太平洋东岸都能听到那落寞的声音,金融危机席卷之下,现代城市谁能逃过此劫?即使是史前如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甚至巴洛克时代的商业城市……没有哪一个能摆脱时代影响。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对城市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最好是因为城市发展到今天,已经在主宰整个世界,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强壮无比坚不可摧;最坏是因为它虽然貌似“金刚”,却如此脆弱。

2008年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瘟疫还未过去,2009年源自美洲的甲型H1N1流感又肆虐全球。墨西哥城几乎成为一座“禁城”,绝大多数人都待在家中避免外出。原本就已遭受全球金融危机打击的城市已经苟延残喘,而随之而来的H1N1再次让城市的人们不得安生。

在这个狂飙突进的”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城市无疑成为了时代主角。

北京,这座布满历史遗存的”四合院”,一跃成为金碧辉煌的现代之城。

上海,昔日远东第一城重新屹立于太平洋西岸。

香港,历经坎坷的东方之珠愈挫愈勇,仍然光芒熠熠。

东莞,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典型代表,中国模式的标本之一。

深圳,曾经的先锋与偶像,已经向实力派大步转型。

广州,岭南文化的坚守者,在南国烟雨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传说。

在这个群星闪烁的城市年代,“列星归位”显然还不是时候.每个城市都在编写着自己的传奇,而公元2008~2009年,由于世界性金融风暴的影响,作为外向型经济典型的城市——“平民出身”的东莞显得格外显眼,那么,我们对中国城市的现代解构,就从东莞开始。

P2-3

序言

人类总是为悖论而苦恼,有关城市的命题也不例外。

当起于青萍之末的城市化之风刮成势不可挡的飓风时,“梦想成真”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失重和迷茫:“城市化”真的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解决中国问题无可替代的良方吗?如果是,那孪生而来的生态恶化、人居龃龉又该如何面对?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宿命者”而言,倾尽血汗建设自己的家园,拆除古老街巷,兴建畸形建筑。最后发现这个不东不西的城市却在抹去自己童年的记忆,这还是那个生存的落脚点和精神依托的故乡么?回首处满眼陌生的整洁与热络的空虚……这,到底是属于谁的城市?

漂泊一族从来只把自己当成城市过客,中国“春运”创造世界交通迁徙史的奇迹正说明这一点。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或者奇巧的机缘,有些漂泊者和城市建立了难以割舍的心灵关系,但最终定居下来时,却发现在这里生存远比故土艰难。那,到这个陌生而遥远的城市来又是为了什么?

城市圈以雷霆万钧之势雄起,左右着中国的经济走向,本以为这些处于同一命运的城市将会精诚合作,却发现其实每个城市心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类似广深之争、京津对抗的“双城记”此起彼伏,城市德比战不再是北京与上海这两个南北大都会的专利,表面和谐生存,而实际上却是永恒不灭的“战争”。

悖论一个接着一个,“城市化”是民族崛起的必然之路,而这条

“必然道路”的终点又是如此险恶和不可捉摸……

“城市化进程”在中国方兴未艾,更为强势的“城市圈”又横空出世,特别是近十年来,城市研究离不开“城市圈”这个地理概念,否则观点就显得陈旧与老套。21世纪城市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的战斗,而是城市圈的角力,无论是美国的纽约、费城,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法兰克福,日本的东京,都是如此。谈城市不说到城市圈,就缺乏一个背景描述,一切都显得虚幻无力。在中国,神话的深圳与传奇的东莞位于“珠三角”要冲,风光无限的北京则背靠

“京津唐”,资本堆积的上海则是“长三角”的龙头,包括近些年来的“苏杭”、“广佛”,这些城市无一例外背后都有城市圈这个巨大的影子,而那些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圈的个体城市,例如武汉、郑州、西安、成都,尽管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历史底蕴和地理优势,但在纵横捭阖的城市圈时代总显得孤独与单薄。城市圈,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二个思想梯度。

在风云变幻的21世纪,城市个体与城市圈母体、城市圈与城市圈间,演绎出无数分合聚散的故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城市的地方同样也有恩怨。而这些复杂故事之间,除了上面提到的悖论之外,又衍生出两个维度上的对立统一的概念。

一个维度是城市个体的离散与文化的趋同。“中国的城市时代”造就了无数的新型城市,中国现在的城市人口已达6亿7000万,预计2030年城市数量达到1000座左右,这些新型城市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有的在数年之间崛起,城市标本变得更加多样复杂。然而这些城市在发展中铲平曾经的历史,在蜂拥而起的竞赛中展现出的是“千城一面”。新型的超级城市成为所有城市的范本,再小的城市也搞出了CBD,再偏僻的城市也要打造“国际大都会”,一时之间,玻璃墙的反光亮度成了城市现代的标志,煽情的“世纪大道”成了最大的民生工程,而整齐划一的“权力美学”成了媒体竟相追捧的建筑精品——尽管剥夺了老市民在胡同里闲逛、在百年的小餐馆里吃饺子的快乐,甚至将那些以此为生的小贩强行赶出了这个城市。现在的城市,无论是北国冰城还是江南水乡,无论是西安古城还是东方都会,都一律的哥特式建筑和爱奥立克立柱、一律的大穹顶与基督教堂,甚至连现在看起来有点畸形的“巴洛克建筑”都莫名其妙地在东方发扬光大,而独具东方特色的古老作品却被强行拆除,祖传的文化图腾被“时代特色”无情吞噬。更多的城市完全沉迷在“经济中心”的意淫之中,忽略了自己身处的那片土地,将自己与郊区、农村彻底地分隔开来,成为“沙漠上美轮美奂的盆景”,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毫无生命力。这种趋同甚至还称不上文化,顶多只是形式上的“盗版”。

另一个维度就是城市圈中心的聚散与离合。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用“疯狂”来形容也不为过,“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这三个成型的中国城市圈,它们不再仅仅是一个传承下来的地理概念,而已经成为雄心勃勃的地缘经济政治中心。“长三角”城市圈是我国第一、世界第六的大城市圈,“珠三角”城市圈则是经济发达、最具活力的城市群,而“京津唐”因其人才资源、地理优势,其前途同样不可限量。这三大城市圈,其GDP已经占到整个中国的4O%,执中国经济之牛耳。在城市圈的发展中,新兴城市的出现既让城市圈倍增战略砝码,同时又分解了曾经作为中心城市的聚合力,使得城市圈内部的斗争更为激烈。这个斗争又让市民变得浮躁、浅薄,对于城市的终极定位,对于市民的“寻根情结”毫无帮助,愈发的离散就越发地孤寂,越发的聚合又导致更多的拥挤与生存压力。城市圈带来的不是田园牧歌式的新生活,而是阴霾密布无可逃避的天空。

对于所有这些悖论,每个飘浮其中的城市人,作为个体深感无力。虽然有经济上的收获能麻醉部分人的思考,但人归根结底还是要沉淀到人文中去。我们来到城市,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城市究竟要向何处去?这个城市,它到底属于谁?如果一切终归虚幻,那该用什么哲学观点来支撑城市与城市人的劣迹?是放浪形骸的纵欲主义,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伪善麻木的犬儒学说,还是缥缈高远的禅家境界?

也许,悖论与矛盾一样,是与人类一起并存的共同体,它与流感病毒、蟑螂、劣根性,以及爱与恨一样,是人类不可能彻底摆脱的阴影。在矛盾中发展,克服一个个悖论,以“西西弗斯”的态度来不断迎接这些哲学拷问,也许才是我们面对“城市”这个巨大命题的正确态度。这一切或许显得有点悲观,但这就是城市与人类的命运。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城市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作者十七进制是天涯资深嘲友,自2008年以来,在天涯发表多篇关于城市发展的文章,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晖利的文风,深爱网友的追捧以,在网络上引起极大反响。今天,《城市战争》的出版,让我们获得一个系统观察中国城市发展走向的机会,得以重新梳理我们所居住的城市。

——天涯社区执行主编 华子

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正发生在中国,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当她告别被视为落后而芜秽的田园时,表现出的是对都市文明极大的热情,繁华和富足被当成诠释都市文明的唯一的标杆,然而,许多人在拥抱繁华都市的时候,却发现城市是吞噬人个性、情感与自由思想的猛兽,这一代中国人已经逐渐地穿唆时代大潮卷进都市,于是他们哀叹: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故园芜已平,那么我们不得不栖身的都市呢,她将拥有何种生态,她能否有资格成为我们下-代人精神上的故园?本书表达了忧虑与希冀,是记录中国城市的一份经典文本。

——专栏作家 十年砍柴

30年中国城市化的狂飙突进,是30年中国改革开放最眩目的财富。从农民到市民,从农村到城市,中国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颠覆再造,其间,个体命运与时代潮流交织;田园记忆与部市喧嚣混合。作为中国的经济引擎和文化符号,城市承载了一代中国人的荣光梦想,也构建了中国人的生活范例。如何理解中国城市,如何识别我们自己,如何设汁我们的未来,”南方?民间智库”主编以宏大叙事手法和独特思考,梳理了30年中国城市经济、社会、人文发展脉络,同时也以草根网络语言的快意和恣睢,提供了一个普通中国市民的生活读本。

——《南方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任 天阳

在某种程度上本书是在以全球的视野讲述中国城市的生与死。对那些仍然沉浸在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梦想,但却从不曾明白城市的本质和终极价值的官员和精英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这不是一本有关城市的专业书籍,却比专业书籍更能显现出知识和解释的力量:无论是政客、企业家、公共知识分子,还是市民,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在城市里沉浮的影子,从而知道自己的命运究竟一直是在怎样的幕布上“表演”、《城市战争》与城市前途有关,与每个人的命运有关?这是一本充满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著作。

——全国知名城市营运专家、深圳社科院城市营运研究中心主任 高海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城市战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十七进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901702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99.21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50
17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