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魏晋名士的风流
内容
编辑推荐

笔者本着严谨的史学态度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在士族社会,这个魏晋时代大背景的基础上,以细腻的笔墨一一将魏晋名士洒脱自然的生活原貌还原得栩栩如生,并又在这一基础上,引发当下生活在高节奏状态下的人们内心自觉的反思,思考他们的生活,思考他们所处的社会,并对他们如何看待生活,如何过上更快乐的生活有所启迪。

内容推荐

本着科学严谨的史学态度以及魏晋士族社会的时代特征,本书以家族结合时代的方式分类,分别记录了琅邪王氏、陈郡谢氏等十一个魏晋士族;家族目录里又以长幼关系排序,共有嵇康、阮籍、王导、谢安等四十四位魏晋名流;全书则有包括“掷果盈车”、“东床快婿”、“下棋如故”等共六十则魏晋名流的风流逸事以及他们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启迪。

目录

汉魏风骨

 第一则 陈蕃:大丈夫当有澄清天下之志

 第二则 郭泰:真的猛士

 第三则 蔡琰:女人最难的选择

 第四则 曹植:七步成诗、骨气奇高

正始之音

 第五则 何晏:粉面何郎,行步顾影

 第六则 何晏:积极奖掖后进

 第七则 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竹林七贤

 第八则 阮籍:阮旨遥深,归趣难求

 第九则 刘伶:以酒为名

 第十则 嵇康:龙性谁能训

 第十一则 嵇康:临刑绝奏《广陵散》

乱世倩影

 第十二则 潘岳:掷果盈车

 第十三则 卫玠:看杀卫玠

 第十四则 慕容冲:娈童的复仇与复国

河东裴氏

 第十五则 裴楷:狱中写信

 第十六则 裴遐:痴迷下棋

 第十七则 王戎识李

 第十八则 王祥卧冰与王戎死孝

 第十九则 王戎:临危不乱,胆识超群

 第二十则 王戎:给自己泼点儿脏水

 第二十一则 王衍:手白如玉与信口雌黄

 第二十二则 王衍:华而不实

 第二十三则 王导:王与马共天下

 第二十四则 王劭、王荟:蓝血贵族

 第二十五则 王羲之:东床快婿

 第二十六则 王徽之: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第二十七则 王徽之、王献之:兄弟情深

 第二十八则 王献之:临终的忏悔

陈郡谢氏

 第二十九则 谢安:东山再起

 第三十则 谢安:韬光养晦

 第三十一则 谢安:安石碎金

 第三十二则 谢安:下棋如故

 第三十三则 谢道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第三十四则 谢安夫人刘氏:婆说婆有理

 第三十五则 谢万:毫不介意

吴郡陆氏

 第三十六则 陆逊:调度有方

 第三十七则 陆逊:忍辱负重

 第三十八则 陆抗、羊祜:英雄相惜

 第三十九则 陆机:华亭鹤唳

颍川庾氏

 第四十则 庾敳: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四十一则 庾亮:逃亡中的从容

 第四十二则 庾亮:不卖不祥之物

 第四十三则 庾会:所谓神童

 第四十四则 庾翼:家人面前的出丑

浔阳陶氏

 第四十五则 陶侃:搬砖励志

 第四十六则 陶潜:无弦弹琴

河内司马氏

 第四十七则 司马曜: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泰山羊氏

 第四十八则 羊祜:《让开府表》

 第四十九则 羊曼:请客吃饭

太原王氏

 第五十则 王恭:批评的艺术

 第五十一则 王恭:身无长物

会稽谢氏

 第五十二则 谢奉:死要面子的朋友

谯国桓氏

 第五十三则 桓范:我亦义士

 第五十四则 桓彝:死节报家

 第五十五则 桓温:为父报仇

 第五十六则 桓温:谦让朋友

 第五十七则 桓温: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

 第五十八则 桓温夫人南康长公主:我见犹怜

 第五十九则 桓温: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第六十则 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试读章节

汉魏风骨

汉魏著名名士集团:东汉党人、邺下文人集团。

社会风气:敢以天下名教为是非,逐步打破了两汉儒教“天人感应”的神学地位,社会思想得到了初步的解放。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集团交替把持朝政,尤其是宦官集团的掌权,极大地伤害了士阶层的根本利益。此时,以维护皇权绝对性并带有宗教神学色彩的两汉儒学,逐渐受到了士人的怀疑和唾弃。以陈蕃、李膺、杜密、范滂、郭泰等为首的东汉士人集团互相标榜,公开宣扬“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他们品评时政与当时人物的“清议”也在社会上盛行,在朝野上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力量。

东汉士人集团特别看重士大夫的节操,风骨凛然。在“清议”盛行与士人集团逐步壮大的背景下,不堪坐以待毙的宦官集团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连续掀起两次党锢,对士人集团进行沉重打击。第一次党锢时,许多正直的士大夫以没有列入“党人”名单为耻,主动上书,要求“连坐”;党人领袖范滂出狱返乡的时候,汝南、南阳迎接他的士大夫人数有数千辆车之多。面对打击,士人集团非但没有退缩,反而继续互相标榜,扩大声势,其领袖人物分别被称为“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

第二次党锢时,为了掩护士人领袖“八及”之一的张俭逃亡境外,数十户士大夫家庭上百口人家破人亡,但当时士大夫仍然视死如归,不惜代价要将士人领袖护送出境。“八顾”之一的士人领袖范滂为了不连累更多无辜的人,投案自首。临别前,他希望母亲不要悲伤。不曾想,他母亲也大义凛然,说:“你今天能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

两次党锢之祸给重视节操的士人集团以沉重打击,一部分心灰意冷的士大夫逐渐转向哀怨人生苦短,宣扬及时行乐。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勰《文心雕龙》中所称的“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中所赞的“一字千金”的《古诗十九首》应运而生了。《古诗十九首》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明月皎夜光》)、“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等看似离经叛道的诗句反应了当时部分士大夫在黑暗的政治中,开始用放浪形骸的方法来抗争当局官方儒学的伪善,同时又不涉及具体的政治斗争,得以全身避祸。

在出身“浊流”宦官家庭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两汉儒教的宗教神学地位,基本上土崩瓦解。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本来就不讲究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再加上他自幼就受到汉末“清流”崇尚“简洁”的影响。所以,他当政后,很自然地根本看不起两汉儒学“天人感应”的那一套。公元217年,曹操更是颁布了《举贤勿拘品行令》,公然要求推荐那些“不仁不孝,但有用兵之术”的人为官。无疑,这是用行政的手段对两汉儒学宗教神学地位的毁灭性打击,同时也进一步解放了当时的社会思想。

在党锢之祸与连年战乱的时代背景下,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士人集团,一方面感伤时乱,勇于正视当时人民的苦难;一方面也忧虑人生短暂,似水流年;另一方面更是满怀着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壮怀。这三种情感碰撞在一起,构成了慷慨悲凉,质朴大气的人格之美,史称“建安风骨”。

第一则 陈蕃:大丈夫当有澄清天下之志

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②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③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④式商容⑤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世说新语?德行》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魏晋以降,犹让初唐四杰的大才子王勃在其千古名著《滕王阁序》津津赞叹的便是《世说新语》第一篇《德行》第一则所记载的陈蕃礼贤下士的故事。

东汉中后期,外戚专权,大肆兼并土地;宦官主政,疯狂卖官鬻爵,国势每况愈下,民不聊生。一群正直的士大夫眼见书斋外,流民失所,食不果腹,一片凄凉景象,不禁痛彻心扉,拍案而起,冒着全族上百口人身家性命的风险,与外戚、宦官集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而《世说新语》、《滕王阁序》所表彰的陈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汉桓帝时期,一度得到汉桓帝信任而官至太尉的陈蕃,对待外戚、宦官专权敢于以死相争,寸步不让,对待同僚能够礼贤下士,奖掖后进,所以当时正直的士大夫都团结在他的周围,以其为典范,马首是瞻,《世说新语》论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实非虚言。

陈蕃有十分远大的理想,常常登上马车,拉住缰绳,扬言自己有“澄清天下之志”,至于初到豫章郡(今江西省),“席不暇暖”,就去拜访当地名士徐孺,则更是明言自己是效仿当年的周武王姬发,这样的豪气实在是非大英雄所不有啊。

非但如此,陈蕃做豫章太守的时候,还常常邀请当地名士徐孺来他官邸做客。由于两人都是有识见的正直士大夫,所以常彻夜长谈。陈蕃为此还特意在自己寝室里给徐孺准备了一张床榻,等徐孺离开,就把这张床榻悬挂起来;徐孺来了,才把床榻放下来。这也就是王勃《滕王阁序》中所说的“徐孺下陈蕃之榻”。虽然,现在看来陈蕃的做法不免有些做作,但这也恰恰表现了他求贤若渴,力求“澄清天下”的强烈心愿。总的来说,仍不失大英雄所为。难怪几百年后,王勃也要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遗憾。

当然,说起陈蕃,还不得不提历来广为流传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其实,“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那个“不扫一屋”的少年就是陈蕃,只不过今天的许多论者提及此事,往往断章取义,糊弄小孩,把陈蕃打扮成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够脚踏实地的反面教材。但实际上,这则故事的出处《后汉书?陈蕃列传》对此的评价是褒义的,作者范晔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客人薛勤知道陈蕃有澄清天下之志,对其刮目相看)言语中无不充满了对陈蕃的仰慕和肯定。那为何古今论者对此的评价会如此大相径庭呢?

在当今的社会上,不少人都认为世故就是成熟,所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成为许多人当然的处世哲学,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也就不难理解这些人为何会取笑陈蕃“自己的屋子都没收拾干净,又怎么能收拾天下”的幼稚了?也就是在这种自私、功利的心态下,陈蕃的历史形象才发生了180°的大转变。

然而,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当今不少人歪曲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陈蕃日后的两袖清风,勤政为民,礼贤下士,奖掖后进,领导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殊死斗争,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对得起他当日“大丈夫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岂可只为自己”的豪言壮语。

公元168年8月,时任太傅的陈蕃在得知志同道合的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冤杀后,拖着已过了古稀之年的残躯,亲率八十多个门生弟子,手持兵器,杀进皇宫,明知必死,也期望与恶贯满盈的宦官同归于尽,完成他澄清天下的夙愿。最终,这位东汉士林当之无愧的领袖,带着他“澄清天下”的愿望遗憾地走完了自己英雄的一生。

陈蕃慷慨就义后,他的亲属门生上千口人也一同惨遭迫害,只有他的儿子陈逸被他的挚交硃震以他全家性命为代价才救了出来。此后一年,宦官集团又借口“张俭事件”掀起第二次党锢,将李膺、杜密、范滂等背负天下重望的名士统统杀害,其余被迫害的士大夫更是数以千计。一时间,天下万马齐喑,群魔乱舞,正直的士大夫集团遭到了沉重打击。

当然英雄的血没有白流,也不会白流。后一代的东汉士大夫均在陈蕃等正直士大夫的鲜血洗涤下成长,大都从小就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澄清天下”的崇高理想。终于在公元189年,陈蕃去世21年后,袁隗、袁绍、袁术带兵血洗皇宫,杀光了所有的宦官,标志着东汉士大夫集团对宦官集团的最终胜利。

出生在陈蕃去世后不久,直接受到陈蕃“澄清天下”思想影响的诸葛亮曾说过“志当存高远”,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啊,所谓,惟大英雄方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大丈夫处世就应当要有远大的志向,以澄清天下为己任,而不是一味只顾着打自己的小算盘,收拾自己的房间。当然,如果你只想一辈子做个小男人,就另当别论。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燕雀有燕雀的志向,鸿鹄有鸿鹄的志向,彼此都不要勉强。

P1-6

序言

八年前,友人问我:《世说新语》是怎样一本书?当时年青,难免轻狂,免不得一番卖弄。从临川王的家事,到这一千多则新语洋洋讲去,几个小时下去,朋友的嘴都惊讶得能看见他们的小舌头:

“竟然有这样的人,太神奇啦!我们和他们比起来,真是憋屈死了!”

是啊,我晃晃手中的书——《铁屋中的呐喊》、《想飞的翅膀》、《自由的歌谣》,现在的人,谁又何尝不想像魏晋中人那样活着呢?

憋屈的感觉,犹如萨特的《恶心》一样,巨大,滑腻,白色,从天到地,无形,压抑……从肠胃直达大脑。

当晚,几个人买来了一盘名叫《广陵散》的盗版光碟,就着鱼翅,用这个双料的赝品来向那些心目中的影像致敬。

一年多前某个夜晚,正是我与现实中的纷繁乱相奋力搏斗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七年前的那个时刻。

风入松,广陵散。

电脑上不再有广陵遗曲的光盘,却多了一些《世说新语》的新篇。

都市的夜,有着喧嚣的沉重。而我,却喜欢在都市的夜间,守在玻璃水泥中,阅读一行行文字。

星汉西流夜未央,我却在夜读的快感中无法入眠。

有些人无法解开他们本身的枷锁,然而却可以救赎他们的朋友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古老的思想,不朽的骄傲,华丽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我承认,这些栩栩如生的古人打动了我,他们仿佛从那个铁血放浪的年代悠然走来,就是为了带给千年后的我们心灵的救赎。

看天涯煮酒司马放的新世说,一行行的文字,清浅如溪水,我开始就怀疑,作者是否是一位隐遁的古典才女?

当看到作者的照片时,我只想到四个字:神超形越!

我终于知道这位作者的相貌,活脱脱一个现代版的魏晋传人!

江南的清秀与现代的服饰,包装出一位状若潘安、卫玠的少年郎。这个曾经游历海外的年轻人,竟然可以用自己的现代理解,深刻解读了这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书。而且,他还用自己的纯真与穿透,使得这本书得以更加大气地表达。

看着“司马放”这个ID,看着帖子里大家的探讨交流,我相信,在屏幕那端打字发帖的那个大男孩,在许多时刻,他一定是把自己化身投入为魏晋风流名士的后裔,在每一个漆黑的夜里,向我们描绘着他骄傲的祖先。

说实话,《世说新语》其实是最难用现代文字解构的一部作品。它是一段容易误入歧途黑暗千年的夜路,它是一块很容易开采时肤浅划过的思想钻石,它是一批为时空扭曲放浪形骸的影像,它是一群被历史尘埃覆盖只剩下面具符号的灵魂。

在司马放这位江南少年的解读中,我们随同他华丽深刻的文字,绕过了春秋笔法的陷阱,还原了影像背后的责任感与人文的温存。

在那些看似写意浮华的面具背后,他发掘到了刻骨的哀伤与悲凉。

魏晋人物,他们的风度,他们放浪的表象,他们优雅的谈吐,他们卓越的文辞,随着我们阅读司马放,一点点清晰起来,让我们越来越不能自已,感受到那个时代思想的不朽。

作者,读者,大家一起接受救赎,一起在文字中神超形越!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思索则国思索,少年旷达则国无戾气,少年风流则国有万方!

谨以此序向放郎司马致敬,谨以结语与读者共勉!

书评(媒体评论)

“放郎《魏晋名士的风流》视角独特,尘封千年的魏晋精神重现光辉。”

——赫连勃勃大王评语

“以放郎俊雅之才,写魏晋风流之事,融同水乳,浑似天成。”

——江湖夜雨评语

“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名士风流,放郎风流。”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作者闽泽平评语

“魏晋之人,风度无限。放郎鲜活地写出他们的神超形越和潇洒不羁,功底深厚,笔力非凡。”

——西门杏庵评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魏晋名士的风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司马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313937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71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