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康熙时期中朝诗歌交流系年(1703-1722)(精)/知库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王朝保持着典型的宗藩关系。作为藩邦外交的直接参与者,两国使臣的纪行作品构成了中朝文化交流的主体。特别是朝鲜使臣创作的大星《燕行录》,以诗歌、日记、杂录、状启等形式记载使行途中的见闻随感,从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民俗风貌、思想文化等方面翔实描绘明清中国社会图景,堪称古代域外汉文学的经典文本。本书时间范围起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止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结合史料、文集、年谱、碑传、书牍、诗话等文献对康熙时期中朝两国使行诗歌及作品本事进行搜集、整理、考证与系年,以期通过对以使臣为媒介的中朝诗歌交流情况的系统考察,再现清代中朝文化交流风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文献支持和资料线索。 作者简介 谷小溪,(1984-),辽宁锦州人,201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参加工作,现为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讲师。多年来从事古代文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主持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清代前期中朝诗歌交流编年史(1636-1736)以《燕行录》为中心”、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燕行录》与清代前期辽宁地域文化研究(1637-1736)”、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前期朝鲜燕行录文献研究(1637-1736)”、2016年度辽宁工业大学人才基金项目“清代前期燕行录文献研究”,参与2014年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朝三千年诗歌交流系年”,发表相关领域论文20余篇。 目录 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 康熙四十三年(1704/甲申) 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 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 康熙四十六年(1707/丁亥) 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已丑) 康熙四十九年(1710/庚寅) 康熙五十年(17ll/辛卯) 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 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 康熙五十三年(1714/甲午) 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 康熙五十五年(1716/丙申) 康熙五十六年(1717/丁酉) 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 康熙五十八年(1719/己亥) 康熙五十九年(1720/庚子) 康熙六十年(172l/辛丑) 康熙六十一年(1722/壬寅) 附录一洪大容《湛轩燕记·路程》 附录二康熙时期朝鲜燕行使臣年表(1703—1722) 附录三康熙时期《燕行录》一览表(1703一1722) 附录四征引书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康熙时期中朝诗歌交流系年(1703-1722)(精)/知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谷小溪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89339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5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323 |
| 出版时间 | 2023-01-01 |
| 首版时间 | 2023-01-01 |
| 印刷时间 | 2023-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56 |
| CIP核字 | 2023022268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