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疯狂的人民币
内容
编辑推荐

黄金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黄金。黄金历来被视为最保值的投资品之一,可以穿越千年而购买力不变。那么黄金是绝对安全的避风港吗?

统计数据不是科幻小说,CPI仍将高位运行;CPI指数不断增长,通货膨胀离中国有多远?

热钱汹涌,通胀严重,《疯狂的人民币》(作者周德文)为保卫你的财富提供应对方案和解决思路。

内容推荐

中国究竟有多少财富藏于民间?温州炒房团、山西煤老板是否是疯狂热钱的元闪?

农产品、房价、股市、黄金、创业板、艺术收藏……热钱的触角向四面八方伸展,热钱是如何炒作的?

中国经济会否重蹈日本经济覆辙?热钱是否是绑架中国经济,造成通胀的罪魁祸首?人民币陷入疯狂,我们将何去何从?

游走在全国各地的疯狂热钱,是国际游资为做空中围经济,导致中国经济发生大崩溃而进行的可怕阴谋?还是国内资本借机套利,险中求富贵?

热钱汹涌,通胀严重,《疯狂的人民币》为保卫你的财富提供应对方案和解决思路。

《疯狂的人民币》的作者是周德文。

目录

序言:热钱炒作几时休

第一章

中国人真的勤劳不富有吗?

买房像买菜的温州炒房团

一掷干金的山西煤老板

鄂尔多斯:一个资本狂欢的城市

究竟有多少财富藏于民间?

第二章

热钱在炒作,风生水起

农产品坐上“直升机”

“蒜你狠”,到底是谁狠?

罪魁祸首是炒作

为什么是农产品

让人心寒的中国房价

房价高涨的幕后推手

不是中国地产的拯救者

国内股市一股神秘力量

导演创业板涨跌“大戏”

热钱炒作手法大揭底

第三章

热钱的触角有多长

一张张黄金交易大单

黄金是绝对安全的避风港?

黄金时代持续多久?

变异了的艺术品收藏

工业原料也是埋伏重地

电子元器件“像大蒜般疯狂”

“炒”病不除,疯狂不止

第四章

热钱天生爱炒作?

逐利:资本的天性使然

充满高额利润的诱惑

“钱太多”:资本的流动性过剩

存银行:一个不划算的选择

钱多与项目少的悖论

实体经济是投资鸡肋

贸易出口的日渐狭窄

制造业利润的日薄西山

海外触礁后的回流

在贸易壁垒前连连碰壁

不想为“有毒资产”买单

第五章

潜在的金融安全杀手

汹涌潮起的资产泡沫

泡沫中“不能说的秘密”

谁来为泡沫破灭买单?

财富“吸血鬼”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加大宏观调控难度

金融危机的“高楼效应”

前车之鉴:日本式大萧条

第二波金融危机到来?

第六章

热钱绑架中国经济

投资的“此消彼长”效应

中小企业患上“饥渴症”

制造业面临“空巢”

宽松货币政策的阴影

不断走高的CPI

通货膨胀一触即发

第七章

辩证看热钱:不是洪水猛兽

炒作,不仅仅是热钱的错

热钱的是与非

中小企业的“供给者”

炒作的合理性

第八章

寻找热钱新出路

兴办草根银行

民间资本“走出去”

参与打造新能源产业

做“中国制造”的提升者

试读章节

这些资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银行储蓄,截至2009年底,温州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已达4244亿元,其中一半是活期存款:二是散落在民间流动性强的民资,约3000亿元。

资本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其身上所负载的特殊意义,以及一般等价物的特征,赋予其强大的影响力。如此海量的温州资本,在很多人眼中是可怕的。首先,其可怕在于它们对市场、对政策天生的敏锐嗅觉,自2001年以来,温州资本频繁出入房地产、煤矿、棉花、小水电、石油等行业与领域,而且收入颇丰;其次,在于它们在追逐财富的利益驱动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使得它们总是能够迅速抢占市场先机,当别人准备亦步亦趋地跟进时,它们已经开始向新领域进军。

从炒房、炒煤、炒黄金,到炒棉、炒电、炒矿产,虽然没有完全涵盖温州资本的投资领域,但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温州资本的流动轨迹:

1999年,温州民间资本开始进驻上海、杭州等地房地产市场。2001年,温州资本兵分两路,一支购房团前往上海,另一支前往杭州。仅此一年,投资在房地产的温州资本就高达2000亿元。而“温州炒房团”也由此诞生,至此,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飙升。

2002年,全国能源紧缺,煤炭价格更是不断飞涨。面对煤炭这个高投入产业,山西煤老板自有资金有限,温州资本找到了用武之地,浩浩荡荡涌向山西煤矿。当时,“在山西任何一个产煤县市,都活跃着温州炒煤团的身影”,山西省60%左右的煤矿被温州人收购。根据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山西由温州籍投资者经营的中小煤矿有300多座,累计投入资金约30亿元,年产总量约2000万吨,占山西煤炭年产量的4.5%。

2003年,由于棉花减产,全国棉价上升,温州30亿资本进入产棉大区新疆,收购新疆棉花,新疆棉花价格一路飙升,温州资本在第二年获利退出;2003年,全国普遍出现“电荒”,几十亿温州资本轻松进入四川、重庆等水电资源富饶的地带,刮起阵阵“红色热浪”;2006年,商品期货呈现牛市,温州资本开始将触角伸向有色金属矿产;2007年,石油价格上涨,50亿元温州资本涌向西部,大量收购油井……

与此同时,温州资本并未满足于在国内的东突西奔,还“插足”于国际市场,在欧洲经营小百货,在美洲打造零售连锁巨头,甚至炒房炒到了迪拜。位于巴黎市三区的市长街和庙街一带,过去一直是犹太生意人的地盘,如今却成为温州人在巴黎的聚集地之一,街上汇集了温州人经营的服装、皮具、首饰等批发零售商店。

在温州人频繁的资本运作中,最受关注的,无疑就是炒房团。有人视他们为投资理财的高手,更多人认为他们是扰乱市场秩序的炒作者,炒高了房价,是很多人买不起房子的罪魁祸首。

2001年8月18日,温州共157人浩浩荡荡开赴上海,三天间买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万元现金砸向上海楼市,由此,“温州炒房团”诞生。

纵观温州资本的延续过程,似乎也验证着这样一条规律:在原始积累初期,企业家将自己最突出的优势当成划开市场的利刃,成功地进入市场;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着手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资本迈开了集中和积累的脚步。但是资本投资是把双刃剑,其所携带的风险性不能忽视,特别是当资本的投资结果被过分放大,进而演变成炒作时,风险就会随之而来,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血本无归。

2010年4月以来,国家频繁出台地产调控措施,并实行金融紧缩政策,一部分温州人开始持币观望。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十条举措,被业内称为房地产“新国十条”,或“史上最严新政”。

就在同一天,温州太太炒房团约50人赶赴安徽徽州一个大型地产项目,这也是温州太太炒房团最惨淡的一次。50个人的团,只有一个人预订,交付了5000元订金。更具戏剧性的是,即使唯一的预定也在回到温州后退订了,置5000元的订金于不顾。

但同时,在房产新政背景下,也有些更为坚强的温州资本,选择在此时“顶风作案”。

2010年4月18日,在国家连续出台房产新政后,温州市郊区“铂金府邸”楼盘最后一期开盘,均价为每平方米45000元的近百套房源被认购一空。在当场,很多购房者表示,首付50%和基准利率1.1倍的贷款利率在承受范围内,并表示只要年升值率达到20%,就比将钱放在银行里变死钱,比通货膨胀后钱贬值,强上几倍。

2010年5月13日,温州平阳县21个购房者赶赴新疆伊犁,先由当地经商的老乡考察伊犁及近郊霍城、霍尔果斯等地楼盘,签订55套之后,还谈了一个三星级宾馆的转让意向。目前,伊犁期房均价为3000元,鉴于伊犁到乌鲁木齐的铁路新近修通,预示着这个口岸城市的房地产将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P4-6

序言

2010年6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1155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1%的人表示身边有年轻人拟做“炒钱族”,担心仅靠踏实工作很难致富。对此,76.8%的被调查者表示认同.仅有14.8%的人明确表示不认同。

一味指责年轻人心态浮躁,却不探寻背后的深层次社会背景,难免有失偏颇,毕竞,现在整个现实社会中,到处都充斥着炒作的味道。

昨天还在炒房、炒股,今天似乎就已经转移战场。先是局部地区大蒜价格疯涨,然后绿豆、黑豆价格翻了几个跟头。此后黄金、艺术品价格暴涨数倍。“炒房团”眼看着就要成为历史,现在是“炒菜团”、“炒金队”的天下。

你未唱罢,我又登场,好一个无所不炒、无炒不乐的社会!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炒作对象如何以高频率更迭。炒作的主体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热钱。

热钱,听起来火爆十足且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又称游资,或投机性短期资本,指那些只为追求最高报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在目前语境下,热钱大致可以定义为:外汇储备增量扣除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之外。剩余无法解释的部分。

随着热钱进入人们视线,成为挂在嘴边的时髦词汇,“热钱阴谋论”也开始甚嚣尘上,似乎一切泡沫的产生都是国际“热钱”的“功劳”,其目标更是“直捣黄龙”——做空中国经济,导致中国经济发生大崩溃。

其实,被“热钱阴谋论”者忽略的是,这些“无法解释的部分”,完全有可能来自国内,而非国际。2007年下半年,与央行理论汇率出现大偏差,国内期货汇率开始更多偏向人民币升值,从而产生了套利空间。当时,不少中国企业或蠢蠢欲动,或张开“魔爪”,借机套利。

以数据为证:2008年上半年,国内银行外汇贷款在一季度同比增长57.2%。二季度同比增长49%c,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到银行间市场的外汇掉期交易额在此期间分别暴增86%和58%。随后,2008年三四季度,国内银行外汇贷款的同比增幅开始急剧下降,2009年第一季度超过-10%。这些贷款人开始偿还外汇债务。

资本没有国籍,货币只是其表现形式。一味地大谈民族主义,惊呼“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似乎有些草木皆兵和小题大做。国际热钱诚然可以摧城拔寨,“亡我”的能力却仍欠火候,充其量也只能算作顺手牵羊。

关上大门,让我们审视自身,从内部找原因,或许,才更有助于认清热钱的真面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资本逐渐壮大,弱小的肢体变成庞大的躯干。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3月,仅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就高达246920.53亿元,企业存款181713.04亿元。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现在,民间资本这条小河已经碧波荡漾,也已经不再仅仅占据半壁江山。其实,把钱存进银行挺好,安全又不用费心,但恰恰遭遇负利率时代,眼看着银行里的存款一天天由厚变薄,“出逃”银行的想法自然而生。于是,它们来到看似宽阔的投资领域,准备大展拳脚,但是,真正到达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面前不是一条宽敞平坦的大道,而是一条狭窄且充满凶险的小路:

看似“对口”的金融行业被高度管制。民间资本充其量只能做金融业的顾客,不能成为金融资本,提供应当承担的金融服务:高利润的产业是一片水草肥沃之地,却被国有资本据为己有。不对民间资本开放,后者看到眼里却吃不到嘴里;一些传统行业诸如制造业虽然门槛不高,却背负着成本上涨的压力,3%~5%的平均利润率让民间资本叫苦连天,“糊口”尚且困难,更别奢望发展,迫不得已,民间资本只好逃为上策。

这就是民间资本曾面临的遭遇:名不正言不顺,难以找到用武之地。  当水量过大且遭遇河道狭窄,必然会导致水溢河堤的情况出现。海量民间资本,无法在方寸之地生存,只能蜂拥进入炒作领域。对于炒作的风险,它们并非不知道,但是“富贵险中求”,丰厚利润散发的魅人诱惑,让它们欲罢不能。

原本可以大有作为的民间资本,被“逼上梁山”,化身为热钱,成为威胁经济社会稳定的捣乱分子。它俨然化身“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听风就是雨,甚至还呼风唤雨,嗅着市场的“腥气”,抓着那只“看不见的手”,游走在全国各地。所到之处,资产价格犹如坐过山车,此时还高入云霄,彼时又落入低谷,让旁观者心惊胆战。

现在,加固堤坝,严禁炒作,不是治本之策,毕竟短线炒作获利丰厚的诱惑依然存在,河水还是会漫过河堤。解铃还须系铃人,拓宽河道,扩大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发挥敢应,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更多行业领域。此消彼长之下,流窜在市场上炒房、炒金的热钱自然减少。

未来,民间资本将以怎样的面貌出现,是扮演雪中送炭的天使,还是继续火上浇油炒作不休的热钱,取决于国家对垄断行业放开的决心,以及对民间资本权益的尊重。

否则,当社会上89.1%的人成为“炒钱族”,整个社会可能被炒得根基不稳,到时,堆积起来的泡沫被刺破,经济走势可能真的急转直下。

书评(媒体评论)

炒作就像动物世界的森林法则,专门攻击弱者,这种做法往往能够百发百中。

——乔治·索罗斯

股票市场是有经验的人获得更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更多经验的地方!

——朱尔

不进行研究投资,就像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

——彼得·林奇

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将没有安全的财富栖身地。

——格林·斯潘

顺应趋势,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趋势,如果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

——威廉·江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疯狂的人民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德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28769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2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22.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