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青春遇见马克思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从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阐释了“青春”与马克思的“遇见”和对话,饱含青春气息、具有青春魅力。本书包括文本阅读中的马克思、历史深处的马克思、思想论战中的马克思、科学信仰中的马克思、青年的困惑与马克思等,从如何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马克思的个人成长史、马克思对错误理论的批判、信仰转变、当代青年困惑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使命等角度,通过一个一个鲜活的案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全面呈现生动、有趣的马克思形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本阅读中的马克思
一、有效阅读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方法论
二、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三、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
四、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
五、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
第二章 历史深处中的马克思
一、马克思如何看待人类历史?
二、从文艺青年到关注物质利益难题的编辑
三、流亡四十年的革命生涯
四、修补唯物主义整个大厦的上层
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体解剖”
第三章 思想论战中的马克思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隐性批判
二、马克思与“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思想论战
三、再论马克思对波普尔“历史非决定论”的回应与批判
四、马克思与资产阶级思想家围绕贫困问题的交锋
五、马克思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启示
第四章 科学信仰中的马克思
一、马克思是如何逐步确立科学信仰的?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奇迹
五、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种子种进当代青年心中
第五章 青年的困惑与马克思
一、双向奔赴的爱情
二、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而工作
三、举世无双的友谊
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光辉的顶点
五、当代青年的困惑与怎样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第六章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
一、马克思如何看待近代中国?
二、在遍地烽火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
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群体中从自觉到自为的传播
四、肩负起新时代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光荣使命
结语 重塑马克思在青年中的形象
后记
序言
读者朋友们现在阅读的
《当青春遇见马克思》这本
书,从多维度、多视角、多
层面阐释了“青春”与马克思
的“遇见”和对话。这本书的
作者,有知名教授,也有青
年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年轻,其中不少是“90
后”。希望这本饱含青春气
息、具有青春魅力的书,能
够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
朋友的喜爱和共鸣。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
生在德国特里尔城,今年是
马克思诞辰205周年和逝世
140周年。马克思给我们留
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
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的名
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
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极大推
进了人类文明进程,马克思
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
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产
生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
时代,是那个时代的思想精
华又是整个人类的思想精华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
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
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
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学习马
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
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
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
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
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
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
想等,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
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
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
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
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
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
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
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
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
一重要论述表明新时代新征
程我们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
理论创新的主题和统领,就
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
庄严历史责任,也是哲学社
会科学工作者和马克思主义
理论学者共同的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
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
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②这一“深刻认识到”既是百
年感悟、经验总结,也是本
质内涵、时代要求,更是推
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的规律性认识。
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
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
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
要的程度。”③一百年来,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
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化,用博大的胸怀吸收人类
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
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
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
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
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
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
到充分彰显。
相较于马克思所处的那
个时代,当今世界和当代中
国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
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没有过时,我
们还要“回到马克思”“走近
马克思”“走进马克思”,马
克思仍然“与我们同行”,是
我们“同时代的人”。面对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所罕见
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迫切
需要立足时代前沿,关照重
大现实,坚持问题导向,推
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
,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
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
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
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
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
律,推动理论创新。”①我
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把握历
史主动,在统筹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战略全局的“两个大
局”中,在实现以中国式现
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心任务”中,让马
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
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
虽巨,坚为必成。”实践发
展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永
无止境。一个民族要走在时
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
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
思想引领。恩格斯说过:“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
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
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
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
使用的方法。”①问题是时
代的声音,新征程上继续推
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就要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
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守正
创新,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
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
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
时代中国之“的”,不断谱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
篇章,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
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让我们大家、特别是青年学
者青年朋友们一起为此努力
,我想这就是《当青春遇见
马克思》的学术追求、价值
旨向、意义所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青春遇见马克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当青春遇见马克思编写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255767
开本 32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23-05-01
首版时间 2023-05-01
印刷时间 202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90
CIP核字 2023058153
中图分类号 A81-49
丛书名
印张 1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50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