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
内容
编辑推荐

《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丛书包括《中国的抗战》《抗战一年大事记》《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扬子前线》《中国解放区见闻》《华北前线》《人民之战》《红色中国的挑战》《上海不宣之战》。

其中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较早记载了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内容,郭沫若先生为该书作序并亲笔题写了书名。本书的目标,扼要言之,在以日军如何对待中国平民的事实,向全世界公布,力求真确,不存偏见,使读者明白认识战争的狰狞面目,并剥夺战争的虚伪魔力,后者是好大喜功的军阀们所不能忘情的。本书的作者田伯烈氏是英国最有地位最负声誉的新闻记者之一。

内容推荐

《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由英国《曼彻斯特导报》驻华记者田伯烈编著,是较早记载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图书。全书分“南京的活地狱”、“劫掠屠杀奸淫”、“甜蜜的欺骗和血腥的行动”、“恶魔重重”、“华北的恐怖”、“黑暗笼罩下之城市”、“空袭与死亡”、“恶魔的阴谋”和“结论”等九个章节。另有七篇附录:“南京暴行报告及一续、二续”,“国际委员会之书函文件”,“攻占各城市之日军部队”,“南京的杀人竞赛”、“请看日方之报道”等。郭沫若先生为该书作序并亲笔题写书名。译者杨明在书中附言,并搜集插入有关日军暴行照片三十多幅。

目录

第一章 南京的活地狱

第二章 劫掠、屠杀、奸淫

第三章 甜蜜的欺骗和血腥的行动

第四章 恶魔重重

第五章 华北的恐怖

第六章 黑暗笼罩下之城市

第七章 空袭与死亡

第八章 恶魔的阴谋

第九章 结论

附录之一 南京暴行报告

附录之二 南京暴行报告(一续)

附录之三 南京暴行报告(二续)

附录之四 国际委员会之信函文件

附录之五 攻占各城市之日军部队

附录之六 南京的“杀人竞赛”

附录之七 请看日方之报道

试读章节

这些二十余位公正勇敢的人士,实在值得称道,所有南京的居民以及各国侨民均已纷纷设法逃避,他们却不顾本国使领馆的劝告,仍愿居留危城。后来发生的种种事态,其性质之严重,固非他们当初意料所及,可是,他们都是富有经验学识的人士,对于自身所处地位的危险,当然早就洞察无余,他们的勇毅、大公无私、热诚,以及不辞赴汤蹈火来拯救难民的决心与精神,将永为本书的读者所敬佩。

南京难民区的面积及其位置,详见附图。难民区国际委员会致日本当局及其他机关的许多信函,择要载人附录之四。日本当局从未有过书面答复,只在口头上偶尔表示不负责任的承认而已。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即在日军冲破了上海方面中国防线的一个月以后,日军攻入南京——中国的首都。这不失为近代战史上的一个伟绩。可是,日军在占领区域内的暴行,却把这伟绩打下一个极大的折扣。当日军进攻南京的时候,日机曾散发传单,宣称“日军将尽力保护良善的人民,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十二月十日,日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大将在劝唐生智将军不战而退的传单中,也这样说:“日军对于抗日分子虽然苛酷无情,但对于非武装的平民与不怀敌意的中国军队,则采取宽宏和善的态度”。日本军队对于自己的诺言,究竟履行到什么程度,下面的事实可以显示出来。这是南京一位最受尊敬最有声望,态度极为公正的外侨,于十二月十五日写给上海友人的一封信,把日军占领南京后几天内的情形,加以扼要而明白的叙述:

“南京的日本军队已经失去了声誉。日本军队本有极好的机会获取中国人民和外侨的尊敬,这机会也给他们抛弃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撤离南京时,秩序确多紊乱,日本一向夸耀它是有秩序有组织的国家,所以当日军攻入南京时,曾有许多人表示宽慰,并以为战争的紧张和空炸的危险,可暂告结束。中国军队从南京撤退时,实际上大部分的市区,并未受严重的损毁,可是其紊乱情状已造成一种恐怖空气,现在这种恐怖也可解除了。  “但在日军进城后的两天之内,整个的希望是幻灭了,连续不断的屠杀,大规模的经常的劫掠,侵扰私宅,侮辱妇女,一切都失去了控制。外侨目睹街道上堆满了平民的尸体。在南京中区,几乎每两条横街间必有一具尸体。其中一大部分是十三日午后及晚上日军入城时或被枪杀,或被刺死的。任何人如因恐惧兴奋而奔跑,任何人在黄昏以后如为巡逻日军所执,都有就地枪杀的可能。这暴行实在是无可辩解的。在难民区,在其他地方,都是如此。若干外人和有地位的华人曾目睹这些暴行,有些刺刀的伤痕,非常残酷,简直是野蛮人的举动。

“未及退出的中国士兵,都已抛弃了枪械,有的则已卸去了制服,但日军大肆搜捕,捆绑在一起而加以枪杀。据我们所知,除了行将就戮的散兵和暂充夫役的华人外,日本军队里面没有中国士兵的俘虏。日军曾强迫华警从难民区的一个宅子里,拉出四百个难民,每五十个人排成一个行列,来复枪和机关枪手押着前进,他们的命运不言而喻。

“日军进城后,对于重要市区就进行有计划的破坏工作,大小店铺,无一幸免,且由日本军官从旁指示。日本士兵最需要的是食物,但如有其他好东西,自然也弃之可惜。大批赃物,日本兵自己拿不动,就强拉夫役背负。全城所有私人住宅,不论是被占领的或未经占领的,大的或小的,中国人的或外侨的,都蒙日军光顾,劫掠一空。下面的几件事情,尤其无耻:第一,日军搜劫收容所及其他避难处中的难民;第二,日军抢掠鼓楼医院职员的钱和表,以及看护妇宿舍中的物件(这些完全是美国人的财产,挂着美国旗,并贴有美国大使馆的告示);第三,日军夺取汽车及其他财产,并先撕毁其国徽。

“强奸和侮辱妇女的事情,已经听得很多,但我们尚无暇调查。不过,下面的几件事情,已足证明局势严重的一斑,我们一位外国朋友,昨天看见日本兵闯入邻近的人家,抢去了四个姑娘。还有几位外国人看见一个新到军官的寓所中有八个年轻的女子,而他住的地方却是无人之境。  “恐怖的程度,实在不是笔墨所能形容。日本假惺惺的长官们大言不惭地说,他们对华作战的目标,是为了打倒中国政府,拯救中国民众,真不能不令人作三日呕呵!

“当然,南京日军种种恐怖残酷的行为,并不足以代表日本帝国的伟大成就,日本有许多负责的政治家,军人和公民。他们为日本自身的利益打算,应该毫不犹豫地设法补救在中国已大为堕落的地位。有少数士兵和长官确能严守纪律,顾全日本皇军和帝国的声誉,但日军的整个行动则是一个悲惨的打击。”P3-5

序言

1937年7月7日夜,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以此事变为发端,中国迅速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由此大量的外国记者云集中国,他们的行迹遍及各大战场以及抗日革命根据地,报道中国人民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情况,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这些记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出版了一系列图书。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从中选出部分图书,编辑出版《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丛书,一方面缅怀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英灵;另一方面是勿忘国耻,激励后人,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之梦。

《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丛书包括《中国的抗战》《抗战一年大事记》《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扬子前线》《中国解放区见闻》《华北前线》《人民之战》《红色中国的挑战》《上海不宣之战》,其中《中国的抗战》《抗战一年大事记》两书原为《中国的抗战:日本侵华大事记》,在本次整理出版时根据内容和体例分成了两册出版。在这些图书中,有一些内容是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报道,描写了许多浴血杀敌的场景和细节,同时在书中也客观公正地揭示了战时中国各派力量的政治主张、抗日战略及中国政局的现状、缘由和发展趋势;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北部和西部解放区的见闻和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的事迹,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人进行了直接的、较深的、公正客观的报道和介绍,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争取国际人士的同情和支持提供了有力帮助;此外,《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较早记载了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内容,郭沫若先生为该书作序并亲笔题写了书名。

宋庆龄在读了爱泼斯坦的《人民之战》清样后写道:“这本书不同于任何的外国人关于我国抗战的著作,因为它把第一手分析性报道同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展望联系了起来。每一位中国的友人都应该读一读。”埃德加·斯诺则称赞《人民之战》是“极为出色的战争新闻作品,对中国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充满同情和理解”。

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在倡导、促成、维护、坚持和巩固统一战线的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了主导作用,是团结抗战的核心。在《中国解放区见闻》《红色中国的挑战》等书中作者不仅澄清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许多造谣和歪曲宣传,而且使人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与前途。

书中插图为编者所加,与书中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只是便于读者直观了解抗战时期的真实场景。

尽管这些记者国别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但是他们都全力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给予日本侵略者以强烈的谴责,但由于对事件的认识角度不同,或者对现场的深入程度不一,对一些事件有着不一样的描写。为了使读者70年后依旧能够读到这些最原始的关于抗战的图书,我们在出版过程中没有作任何删改。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我们对原书仅就错别字作了修改,人名、地名、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一些常见字词的用法都保留原样,这样的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阅读困难,但内容更为真实,更为贴近那个时代,希望读者给予理解。

编者

2015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田伯烈
译者 杨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65669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1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2015030843
中图分类号 K265.606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