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解放区见闻/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的八年抗战,依靠了大后方人民的血汗,更依靠了敌后解放区人民的血汗,终于在苏联红军开到东北以后,完全胜利了。在八年抗战中间,大后方人民,可歌可泣的事情太多,却还很少有人来记载着。解放区呢,幸运得很,不但有自己的作家来记载,更有友邦的作家来著书立说,传播中外。这部国际友人福尔曼先生的《中国解放区见闻》,也就是其中之一吧!本书完整真实地记录了抗日游击区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教育等内容,不仅是外国人眼中中国解放区的真实记录,也是抗日战争史重要的参考资料。

内容推荐

《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丛书包括《中国的抗战》《抗战一年大事记》《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扬子前线》《中国解放区见闻》《华北前线》《人民之战》《红色中国的挑战》《上海不宣之战》,在这些图书中,有一些内容是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报道,描写了许多浴血杀敌的场景和细节,同时在书中也客观公正地揭示了战时中国各派力量的政治主张、抗日战略及中国政局的现状、缘由和发展趋势;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北部和西部解放区的见闻和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的事迹,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人进行了直接的、较深的、公正客观的报道和介绍,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争取国际人士的同情和支持提供了有力帮助。

本书是其中的《中国解放区见闻》,以一个美国记者(福尔曼)敏锐的眼光、独特的笔触,记录了自己在中国北部和西部解放区的见闻和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的事迹。完整真实地记录了抗日游击区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教育等内容。

目录

一 重庆底缄默

二 那是集中营吗

三 踏进共产党区

四 延安

五 混合经济

六 乡村民主

七 生产运动

八 日本人民解放联盟

九 抗日根据地

一○ 军事记录

一一 晋察冀边区

一二 新四军

一三 国民党对共产党

一四 这是共产主义吗

一五 他们是共产党吗

一六 中国要起内战吗

后序 和平团结建设新中国,一定会成功

附录 中共所提和平建国纲领草案

试读章节

中国为自己底生存对日本的绞杀式封锁进行了数年战争,但是,五十余万的中国最精锐军队却作对内封锁之用。这的确是世所罕有的奇观,这便是中国再爆发内战的先兆。

我们都知道那个封锁的存在,那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对于驻在重庆的外国记者那更是一件只可私语而不可公开谈论的怪事。我们外国记者谁也不知道封锁线里的真相。我们除了引用蒋委员长或其他中国政府高级官员们谴责共产党时所说的“强占国土"“攻击国军”“阻碍抗战”等骂言之外,在我们底任何快报中绝不许提及共产党三个字。这种办法自然而然地激起我们对共产党的兴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外国记者既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共产党底同情者。中国共产党宣称他们在华北及华中掌握了九千余万的民众,这个数目几乎等于美国人口的四分之三,只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便令人感到惊奇。在过去五年间,中国政府从未允许任何记者到共产党控制区。我们曾屡次请求中国政府允许我们去访问共产党控制区。中国政府对我们虽未断然拒绝过,但是,却始终搪塞地说:“等一等”“现在不方便”“情势紊乱”等遁词。

在封锁线里究竟发生着什么事情呢?中国共产党的确像中央政府所描写的那样凶恶吗?他们是叛变地攻击中央军吗?他们与南京伪组织勾结吗?他们压迫民众吗?他们逃避对日作战吗?他们与俄国共产党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在日本与国民党底二重封锁之下怎样处理一切呢?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基本异点是什么呢?而且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又是什么呢?他们在对日战争中究竟在作及能做些什么呢?从纯正的新闻立脚点,这些以及其他迫切的问题都需要根据目击事实与事实的回答。但是,在共产党继续被封锁的情形下,我们便无从有机会得到这样的回答。

去年春某日,政府发言人在外国记者招待会上答复我们底问题时,公然地否认中国境内有任何封锁共产党区的封锁线。我们马上就抓住了这个漏洞,我们做一张直接呈给蒋委员长的请愿书,驻在重庆的全世界外国记者在这张请愿书上都签了字。在下一次的外国记者招待会上,我们把请愿书正式地公开地交给政府发言人,请他转呈蒋委员长。使我们大吃一惊的是:蒋介石将军竟同意我们去访问共产党控制区,而且我们还是以中央政府宾客的资格去访问。不过我们等了好几个月才实际地由重庆出发。

从重庆到宝鸡乘卡车、大汽车需时一个礼拜或一个多礼拜,在中国后方卡车与大汽车时常抛锚,有时几分钟便可修理好,但是,有时须等好几天才成。坐飞机两小时便可到宝鸡。我们得到了特许飞行,六位外国记者与十五位中国记者坐一架由美国人驾驶的大型道格拉斯DC3飞机由重庆启程。我们被公称为“西北参观记者团”。

从宝鸡换火车东行,大约在夜半我们底特别快车到了西安。在灯火辉煌宫殿式的西安车站,有一百位左右的西安名士在欢迎我们。宾主经过了一番介绍及交换过名片之后,我们被接到豪华的西安招待所。我们在西安过了四天很有趣的生活。因为我们是蒋委员长的宾客,所以西安地方政府官员真是不知道如何款待我们是好;因为我们是政府的客人,所以他们应给予我们一切的便利与帮助;因为我们是眼光锐利的新闻记者,所以我们也许会看见他们所避忌的事而得到坏印象。因此之故,在形式上的交往中彼此都是笑容满面而且更非常客气,但是,在暗地里西安的官员们却监视着我们底一言一动而把它记录下来。以后我们才知道:那些顽强地拉我们坐车的黄包车夫都是被特别派到招待所的××分子。我们拒绝坐他们底车的时候,他们便到处尾随着我们。我们温和地向他们提出抗议之后,他们才一哄而散。黄包车夫散去之后,随后便来几个身穿普通衣服的特务,他们都骑着脚踏车,等我们在街上随便坐车时,他们便跟在我们后头。我们以和悦的态度观看他们底动静,有时我们对他们笑一笑或逗他们一下。他们一点也扰乱不了我们底心绪。我们不能断定所有这些特务的行动究竟是出于××命令呢,或是出于素与××当局采同一步骤而闻名的西安地方政府底指令呢。

有一天当我走进招待所的时候,一位私人信差递给我一封信,这封信是用英文写的,我把它一字不漏地抄在下面,但是,因为这封信的签字是发信者底真名,所以我只把它略去(译者附注:这封信相当长,暴露了许多详情,但因此只好不译。这是对读者很觉抱歉的)。

初看这封信虽像是半狂人所发出,但是,因为它充满了特别情报,所以绝不能置若罔闻。P1-3

序言

1937年7月7日夜,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以此事变为发端,中国迅速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由此大量的外国记者云集中国,他们的行迹遍及各大战场以及抗日革命根据地,报道中国人民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情况,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这些记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出版了一系列图书。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从中选出部分图书,编辑出版《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丛书,一方面缅怀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英灵;另一方面是勿忘国耻,激励后人,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之梦。

《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丛书包括《中国的抗战》《抗战一年大事记》《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扬子前线》《中国解放区见闻》《华北前线》《人民之战》《红色中国的挑战》《上海不宣之战》,其中《中国的抗战》《抗战一年大事记》两书原为《中国的抗战:日本侵华大事记》,在本次整理出版时根据内容和体例分成了两册出版。在这些图书中,有一些内容是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报道,描写了许多浴血杀敌的场景和细节,同时在书中也客观公正地揭示了战时中国各派力量的政治主张、抗日战略及中国政局的现状、缘由和发展趋势;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北部和西部解放区的见闻和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的事迹,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人进行了直接的、较深的、公正客观的报道和介绍,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争取国际人士的同情和支持提供了有力帮助;此外,《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较早记载了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内容,郭沫若先生为该书作序并亲笔题写了书名。

宋庆龄在读了爱泼斯坦的《人民之战》清样后写道:“这本书不同于任何的外国人关于我国抗战的著作,因为它把第一手分析性报道同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展望联系了起来。每一位中国的友人都应该读一读。”埃德加·斯诺则称赞《人民之战》是“极为出色的战争新闻作品,对中国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充满同情和理解”。

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在倡导、促成、维护、坚持和巩固统一战线的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了主导作用,是团结抗战的核心。在《中国解放区见闻》《红色中国的挑战》等书中作者不仅澄清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许多造谣和歪曲宣传,而且使人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与前途。

书中插图为编者所加,与书中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只是便于读者直观了解抗战时期的真实场景。

尽管这些记者国别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但是他们都全力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给予日本侵略者以强烈的谴责,但由于对事件的认识角度不同,或者对现场的深入程度不一,对一些事件有着不一样的描写。为了使读者70年后依旧能够读到这些最原始的关于抗战的图书,我们在出版过程中没有作任何删改。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我们对原书仅就错别字作了修改,人名、地名、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一些常见字词的用法都保留原样,这样的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阅读困难,但内容更为真实,更为贴近那个时代,希望读者给予理解。

编者

2015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解放区见闻/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福尔曼
译者 朱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65683
开本 16开
页数 1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2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2015030842
中图分类号 I712.5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