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都市里的漂泊与安住(新生代农民工社交媒体使用及社会认同)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第一手资料,运用传播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在媒介化视域下观照新生代农民工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认同,认为:第一,京津冀新生代农民工运用社交媒体、人际交往建构社会网络,使其拥有了融入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信息和人脉支持;第二,地域认同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主要因素,并影响群体认同、职业认同和文化认同;第三,女性农民工除了经历男性农民工身份错位、社会认同等问题外,还要经受用人单位的性别刻板印象、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以及独立意识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第四,北京皮村新生代农民工运用社交媒体创建微信公众号“皮村之友”作为其娱乐和学习平台,也构筑了自我发声、传播群体形象的公共空间,塑造了一个昂扬奋发的新工人群像。 作者简介 王锡苓,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传播研究方法》《互联网与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源起 二 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第一章 京津冀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群画像 一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征 二 京津冀三地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三 他们如何使用社交媒体 四 他们的梦想和现实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 一 社会认同的已有研究回顾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认知 三 社会认同的面向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资本 一 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资本研究的回顾 二 打工服务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 三 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资本建构 第四章 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认同的路径分析 一 社交媒体嵌入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 二 社会认同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三 建构社会认同模型 四 社交媒体对社会认同的影响路径 第五章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自我认识 一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研究回顾 二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三 “依附意识”有弱化倾向 四 女性自我认识的逐渐觉醒 第六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表达与形象建构 一 媒介化理论及相关研究 二 “皮村工友”的背景及其内容 三 “皮村工友”的四个发展阶段 四 自我赋权之可能 五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问卷部分 二 深访记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都市里的漂泊与安住(新生代农民工社交媒体使用及社会认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锡苓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224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23-10-01 |
首版时间 | 2023-10-01 |
印刷时间 | 202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18 |
CIP核字 | 2023144711 |
中图分类号 | G71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7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