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不宣之战/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
内容
试读章节

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卢沟桥事件,为日本在华大战之前奏曲,日军即利用此“事件”借词侵犯华北。当时河北察哈尔政治分会主席兼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对北平当局之军政机关,极表信任,虽卢沟桥事件之前,北平及北平附近已数度发生事件,然宋哲元随时皆有廿九军驻防区内局势之情报,认为凡与九一八满洲事件类似之行动,皆属不可能之事。

宋氏之镇静如此,然事变之来,竞有出人意料者,七月八日,中日两军在北平之西南,平汉铁路线上之卢沟桥附近,接触开火,是为中日大战之导火线。

当时一班之观察家,皆深信此事不致严重,而在事实上,七月九日之情形,亦大有证实此说之倾向,因双方军事长官皆同意将此事就地解决,并将军队撤回原防也。

届此之时,局势又忽急转直下,变本加厉,七月十一日之夜,在北平西六哩外之八宝山战事又起。于是日本积极行动,为先发制人计,大批日军,开入战区,同时南京政府亦宣言赞助宋氏之行动及其措施。

华北之日军当局,方坚固其战略上之地位,东京政府官场方面,正希望此事就地和平解决时,日军向河北察哈尔政治分会提出下列五项条件:

一、二十九军立即退出北平天津区域。

二、日本军队得在卢沟桥驻扎(按卢沟桥为平汉线上之军事重要车站,亦即中日战争于七月八日开火之处)。

三、重新改组河北察哈尔政治分会,其行政独立,不受南京政府之统治。

四、允许日本投资并用日本技术人员以建筑沧州至石家庄之铁路,连接晋省冀省之交通。

五、重认庚子拳匪条约,日本得有在北平天津驻兵之权。

南京政府对上述五项条件,拒绝接受,于七月十九日,答复日本,称该条件有妨碍中国政府之完整行政权,不能接受。同时,华政府拒绝此项条件时,蒋介石将军亦于同日发表华政府对于时局之意见如下:

一、所有之中日事件,无论其如何解决,应以不损害中国土地之完整为原则。

二、河北察哈尔政治分会之地位为中央政府所法定,不得受任何非法之改组。

三、当地之官吏,如北平察哈尔政治分会主席等,为中央政府所委任,不得受外界之压迫而撤其职权。

四、中央政府对于廿九军现有之地位,决不容任何限制束缚之。

华军第三十七师于七月二十一日开始撤退卢沟桥一带及永定河,空气又呈和缓,此事似将就地解决,但至七月二十六日中日军队又在廊坊开火。廊坊为北宁铁路上之重要车站。廊坊之接触,波及天津,大战之恐怖,结果实现,华军首先将天津西北三十哩杨村之铁路桥炸断,于是北平至天津之交通遂绝。

七月二十八日,华军向廊坊及丰台日军阵线反攻,华北之大战乃于是开始,廊坊与丰台为北宁铁路平津段上之二重要车站,双方在此经剧烈之战斗后,华军退回原地。

七月二十九日,天津战事开始,日本之空军陆军向华军猛攻以促其退走,午后大火四起,天津乃遭浩劫。同日宋哲元将其司令部移往保定,又据同盟社消息,蒋介石总司令于七月三十日在保定集中中央军五万,于是南京政府之坚决抵抗日本之一再侵略,乃显然明白。

根据上海得到消息,全部华军已于七月三十一日退出天津区域,于是北平及北平西北之西园皆落日军之手。

战事之趋势,将延至华南,其最初情势现于八月二日,传日本军舰已在华中沿岸活动。同时又传天津苏俄领事馆被日便衣兵及白俄抢劫。

八月三日,苏俄官方莫斯科政府向东京提出抗议。

南京政府官员于八月三日布告民众,于二三日内恐有重要事件发生。接华北之报告称日军大队集中,于是大战之爆发,为时已不远矣。

八月五日,上海闸北居民,成千累万,开始预备退出闸北,避人公共租界及法租界,是为战事将延及上海之惟一警告。

八月六日,日本陆战队在汉口登陆,八月七日,日人又将全部日租界移交中国官厅管理,完全撤退,是为中日大战之预兆。P1-3

目录

自序

中日爆发之回忆

一九三七年

序言

1937年7月7日夜,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以此事变为发端,中国迅速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由此大量的外国记者云集中国,他们的行迹遍及各大战场以及抗日革命根据地,报道中国人民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情况,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这些记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出版了一系列图书。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从中选出部分图书,编辑出版《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丛书,一方面缅怀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英灵;另一方面是勿忘国耻,激励后人,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之梦。

《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丛书包括《中国的抗战》《抗战一年大事记》《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扬子前线》《中国解放区见闻》《华北前线》《人民之战》《红色中国的挑战》《上海不宣之战》,其中《中国的抗战》《抗战一年大事记》两书原为《中国的抗战:日本侵华大事记》,在本次整理出版时根据内容和体例分成了两册出版。在这些图书中,有一些内容是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报道,描写了许多浴血杀敌的场景和细节,同时在书中也客观公正地揭示了战时中国各派力量的政治主张、抗日战略及中国政局的现状、缘由和发展趋势;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北部和西部解放区的见闻和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的事迹,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人进行了直接的、较深的、公正客观的报道和介绍,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争取国际人士的同情和支持提供了有力帮助;此外,《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较早记载了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内容,郭沫若先生为该书作序并亲笔题写了书名。

宋庆龄在读了爱泼斯坦的《人民之战》清样后写道:“这本书不同于任何的外国人关于我国抗战的著作,因为它把第一手分析性报道同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展望联系了起来。每一位中国的友人都应该读一读。”埃德加·斯诺则称赞《人民之战》是“极为出色的战争新闻作品,对中国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充满同情和理解”。

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在倡导、促成、维护、坚持和巩固统一战线的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了主导作用,是团结抗战的核心。在《中国解放区见闻》《红色中国的挑战》等书中作者不仅澄清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许多造谣和歪曲宣传,而且使人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与前途。

书中插图为编者所加,与书中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只是便于读者直观了解抗战时期的真实场景。

尽管这些记者国别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但是他们都全力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给予日本侵略者以强烈的谴责,但由于对事件的认识角度不同,或者对现场的深入程度不一,对一些事件有着不一样的描写。为了使读者70年后依旧能够读到这些最原始的关于抗战的图书,我们在出版过程中没有作任何删改。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我们对原书仅就错别字作了修改,人名、地名、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一些常见字词的用法都保留原样,这样的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阅读困难,但内容更为真实,更为贴近那个时代,希望读者给予理解。

编者

2015年1月

内容推荐

《上海不宣之战》为作者勃鲁司以年代纪事法、实写一九三七年之上海战事,用日记式记载中日在华北事态之发展及与全部战事有关之事实,以贡献于读者。

本书内所载之事实,及发展之程序,其大部分皆为作者所目睹,其余部分乃从中立之新闻记者、通讯社及新闻发言人摘得,本书所根据消息之来源,亦明白注于册中。作者在编辑此书时,曾尽力避免任何个人之私见记述于内,抱绝对中立之态度,以记载正确之事实。

本册内之摄影作品,作者之用意,并非以照片叙述近世战争,以臻本书精美之资质,所刊之图,皆系在三千余照片中,郑重拣选,凡对于记载之事实有切实关系者,乃刊于册中,俾读者于浏览本书时,如身历其境,目击当时之事变,对中日战争,得到真实之印象。

编辑推荐

《上海不宣之战》是一本用日记形式记述1937年的中日战争,作者勃鲁司以年代纪事法、实写一九三七年之上海战事,用日记式记载中日在华北事态之发展及与全部战事有关之事实。并收入数百张有关战争照片的图文书。前面为日记式的文字说明,逐日记录事变进展情况,后面是由三千多幅图片中选出的新闻摄影图片,按照战事过程中大小事件的内容进行编排,对中国军队和租界各国军队情况介绍较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不宣之战/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勃鲁司
译者 佚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65720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9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2015030892
中图分类号 K265.506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