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肉共和国(美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精)
内容
内容推荐
到19世纪后期,美国富人和穷人几乎每顿饭都期待能吃到高品质的新鲜牛肉。美国的牛肉生产已经从小规模的本地化经营转变为遍布全国的高度集中化的产业。这本书讲述了关于谁将从这个新产业中获得好处,以及谁将承担其沉重成本的故事,其中充满了激烈冲突。
施佩希特将一个以印第安战争、芝加哥劳工骚乱和纽约街头食品暴乱为标志的动荡时代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肉牛-牛肉联合体”之所以能获得持久成功,肉类加工商之所以能在美国产业化牛肉生产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是因为贪婪的肉类加工商与饥饿的公众的利益有重叠之处,而苦苦挣扎的牧场主、绝望的屠宰场工人和破产的肉铺的利益则退居二线。《红肉共和国》揭示了美国人今天消费的食物背后复杂、引人入胜的历史
作者简介
柴晚锁,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导,持有大社部CATTI一、二级笔译资格证书。学术方向包括翻译研究、语言教育等,尤见长于经济、文化、心理等学术著作英汉双向互译。实践经验丰富,与多家部委机关及科研院所有广泛合作,曾在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CASIO杯翻译竞赛、《英语世界》杯翻译竞赛等中获得奖项。
目录
导论
牛肉何以成了一种时尚?
牛肉如何使美国面貌焕然一新?
超越美国疆界
“牛”眼看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全书概览
第一章 战争
平原地区游牧业黄金时代:遍地野牛、原驰骏马
“荒凉狂野之地的得力帮手”:得克萨斯边境生活与红河谷战争
牛肉分发现场与保留地制度
由战争到罪行:故事的翻版
小结
第二章 牧场
“面积之辽阔,堪比整个约克郡”:购买、清点以及管理肉牛
土地:公有和私有
“牛仔的道行”:养牛工与西部神话
人心不足酿灾殃:严酷的寒冬与行业的崩塌
小结
第三章 市场
肉牛营销体系
从牧场到屠宰场
马匹、饮水及惊牛踩踏事故:赶牛生态学
肉牛瘟疾及对流动性的监管
赶牛道与市场之间
敲定交易
小结
第四章 屠宰场
劳工
车轮上的冰箱
批发肉铺的衰落与白条牛肉的兴起
早期监管理念及办法
小结
第五章 餐桌
牛肉采买
罐装牛肉及相关批评
牛肉消费“鄙视链”
尾声:一块牛肉引发的骚乱
第六章 牛背上的美国
注释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始终将人与社会的冲突置于中心地位。技术进步和管理手段创新使价格低廉的牛肉生产成为可能,却很少能够决定在这一过程中谁将受益最多(肉类加工商及投资人)、谁将承受最沉重的代价(劳动者、小型牧场主以及美洲印第安人)。
通过本书了解美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战争、牛仔、牧场、屠宰场、铁路、罐装牛肉,如何塑造美国人的餐桌与民族性格。
书评(媒体评论)
施佩希特的《红肉共和
国》追溯了现代牛肉产业的
兴起,讲述了从赶牛小路到
屠宰场的故事,对食品历史
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
一部令人感到不安而又引人
入胜的读物。
——吉尔·莱波雷(Jill
Lepore) 《分裂的共识:一
部全新的美国史》作者
本书通过描述牛肉产业
的兴衰,展现美国社会几个
世纪的动荡与冲突,为研究
美国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
角度。
——安德里亚·迈克尔逊
(Andrea Michelson) 史
密森学会
《红肉共和国》解释了
美国人是如何吃这么多牛肉
却花这么少钱的,以及牛肉
加工业是如何成为一个庞然
大物的,沉着冷静的施佩希
特以通俗、明快的文风完成
了这部著作。
——塞缪尔·莫恩
(Samuel Moyn) 新共和
国周刊
精彩页
美国创造了现代化牛肉生产行业的同时,牛肉也打造了现代化的美国。19世纪末期冉冉升起的这个国家,的确堪称是一个“红肉共和国”;牛肉的生产和分销与联邦国家的发展以及美国在密西西比河西岸势力的增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19世纪70年代,小规模肉牛牧场主游说、煽动并挑起了针对平原地区印第安人(Plains Indians)的战争,同时也构成这一系列战争背后的主要支持力量。在怀俄明、蒙大拿等州,富裕牧场主构成了各州及地区政府中的主导力量,同时也塑造了这些州和地方的早期历史。与此同时,规制型国家的诞生也与牛肉生产行业之间有着密切的渊源。联邦政府中的某些重要部门,如农业局、畜牧产业局、企业管理局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国家为了加强对牛肉生产和分销环节的监管而衍生出来的机构。在芝加哥,肉类加工厂中的“四大”均位列全美首批成立的大型集约化公司之中,都率先采用了流水线生产、全球分销体系管理、复合式供应链等创新体系,并都相继发展成为那个时代里规模最庞大的私营雇主。
在乔纳森·奥格登·阿默看来,价格低廉的牛肉及蓬勃兴起的集中式肉类加工产业既是铁路、冷冻技术等新兴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像他父亲菲利普?丹佛斯?阿默(Philip Danforth Armour)那样一大批勤劳、诚实的商人精明敏锐的生意头脑所构想出来的产物。然而在批评者看来,这个行业的诞生就是资本家小集团滥用技术、勾结腐败政府官员的一场阴谋,意在打垮传统屠户、销售病畜肉品,让广大劳动者陷入贫困。说到底,上述两种观点都各有其合理性。全国性生鲜牛肉市场的形成的确是技术革命达到巅峰的自然产物,但同时也是各利益相关方密谋勾连及掠夺式定价行为的结果。现代化屠宰场既是人类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获取胜利的标志,也是残酷的劳工剥削的发生地。牛肉产业化生产既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也不可否认地为人们带来了福祉,是貌似矛盾重重的客观现实的反映和写照。本书将追溯牛肉生产这一既具革命性又具剥削性的体系的起源,分析和探寻牛肉生产体系至今不衰的韧性与活力的渊源。
为此,本书始终将人与社会的冲突置于中心地位。技术进步和管理手段创新使价格低廉的牛肉生产成为可能,却很少能够决定在这一过程中谁将受益最多(肉类加工商及投资人)、谁将承受最沉重的代价(劳动者、小型牧场主以及美洲印第安人)。这一新型牛肉生产体系的形成是千千万万规模或大或小的抗争与斗争的结果,发生的场地既包括得克萨斯州“锅把地带”,也包括美国西部蓬勃兴起的畜牧围栏,还牵涉全国大大小小的屠户和商铺。因此,现代牛肉生产的故事本质上具有政治属性。
本书详细审视劳动者、产业主、政府官员以及消费者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重点聚焦于对食品产业化经营业态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个体及冲突。其中,从关注冲突的视角出发所进行的那部分研究借鉴了他人在农业生产、资本主义转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威廉·克罗农(William Cronon)所著的《自然的大都市》(Nature's Metropolis)。不过,这些作品偶尔忽略了置身于经济大转型中心位置的人及相关斗争,以至于不免让人感觉集中化、商品化等过程仿佛是上天注定的趋势,尽管实际情况根本不是如此。本书通过事实分析证明,牛肉产业中某些貌似属于结构性的特征,比如屠宰场中劳工默默无闻的身份状态以及他们残忍的宰杀行为,其实都是个人主观选择以及经过激烈论战所做出的政治决策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使我们有机会思考其他的可能性一倘若当初不曾出现这些现象,那么当下那些正艰难维持的牧场主有可能成为当前由肉类加工商支配的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吗?在分析由肉类加工商主导、成本低廉的牛肉生产体系何以能够胜出的偶然性原因的过程中,我深入剖析了这一体系至今存在不衰的韧性与活力的根本原因。毕竟,这一体系中的很多关键方面,自《屠场》出版的那个时代开始至今,似乎都仍然并未发生过多大改变。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肉共和国(美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书亚·施佩希特
译者 译者:柴晚锁//赵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原子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127897
开本 16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25
出版时间 2023-10-01
首版时间 2023-10-01
印刷时间 202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656
CIP核字 2023117978
中图分类号 TS251.5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56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