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从全球到中国(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创新)(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回顾了现代教育体制产生的背景及其面临的挑战,借鉴教育生态学中的教育生态系统理论,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创新型学习环境系列报告中提出的教学内核概念的四个维度——教学者、学习者、资源和教学内容——入手,系统分析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和一定生命力的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创新案例,并且以深圳市为例,描述了中国内地的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创新的实践案例。书的最后提出了未来构建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可持续性的教育生态系统的政策建议。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一、从历史到现在:学校教育的诞生与发展 (一)欧美:文明演进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二)中国:官私并举的传统与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三)小结 二、从全球到中国:教育系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传统教育危机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二)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教育危机与“学校消亡论” (三)20世纪80-90年代:新的教育危机与终身教育、全民教育讲 (四)21世纪:教育质量危机与未来学校 (五)危机破局:学校与社会的互动 第二章 模式与探索:教育协同创新的国际经验与路径 一、教育生态学理论与研究框架 二、从现在到未来:国外教育创新的案例解析 (一)美国特许学校运动 (二)美国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 (三)新加坡“德育在于行动”项目 (四)英国博物馆教育 (五)孟加拉国B黜妃教育项目 三、国外教育协同创新案例的启示 第三章 发展与创新:深圳教育优势与启示 一、深圳教育发展历程 (一)从古代到近代:官学缺位与私学鼎盛 (二)从改革开放至今:从追赶经济到引领发展 二、深圳教育的特点:政府投入、社会参与、协同创新 (一)政府投入保障 (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三)引入资源协同创新 三、深圳教育创新案例 (一)“四点半学校”与“四点半活动”:深圳市提供课后服务的创新实践 (二)深圳明德实验学校:走出围墙的学校教育 (三)深圳图书馆:推动未成年人终身学习 (四)“安全号列车”项目:城中村流动儿童安全教育 (五)深圳志愿者制度:社区、家庭协同助力学生素质教育 四、深圳教育的前景与启示:引进资源、内化发展、融合创新 (一)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二)深圳社会形态与其教育取向 (三)深圳教育协同创新的启示 结语:教育协同创新的破局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从全球到中国(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创新)(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哈巍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320354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27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128 |
| 出版时间 | 2023-11-01 |
| 首版时间 | 2023-11-01 |
| 印刷时间 | 2023-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46 |
| CIP核字 | 2023064323 |
| 中图分类号 | G40-05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7.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8 |
| 宽 | 153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