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传统工艺研究与鉴赏(四川皮影) |
内容 | 内容推荐 20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四川皮影戏受众多因素影响及自身的局限,发展明显滞后,呈现逐步衰落之势。2007年,成都皮影戏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国家开展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发展工作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抢救这一行将消失的民间艺术瑰宝,并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力,使之发扬光大,是本书的主要目的。本书主要以四川皮影为展示对象。 作者简介 钟远波,男,生于197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成都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国际动画研究学会(SAS)会员、国际动画协会(ASIFA-CHINA)会员;成都市动漫游戏协会会长。 目录 第一章 皮影溯源 四川皮影艺术发展史概略 四川皮影戏 果然皮里有春秋 ——成都灯影戏溯考 “遗产时代”的民间戏剧 ——四川巴中皮影戏生存现状的个案考察 近三十年来的川北皮影戏研究 四川博物院馆藏皮影艺术鉴赏 第二章 本体研究 中国皮影艺术的研究 四川皮影戏的民俗功能 川北皮影唱段解析 浅析川北皮影的源流、特色及现状 皮影过稿之美探微 第三章 对比研究 川北民俗“四朵金花” 陕西皮影与四川皮影的比较研究 影幕上的华姿 ——略论四川皮影与川剧造型的相似性特征 中国西北与华北皮影的审美模式之比较 成都皮影与渭南皮影影人服饰特征对比 第四章 现状研究 亟待抢救的民间艺术瑰宝:四川皮影戏 ——四川民间戏剧现状调查报告之二 四川皮影的生存现状与保护策略 巴蜀文化的印记 ——重庆梁平皮影艺术 四川文化产业链的构建 ——以川北皮影产业开发为例 皮影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动画对四川皮影戏的保护传承策略探讨 第五章 应用研究 浅析四川皮影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以色彩运用与造型特点为例 成都博物馆皮影元素在耳饰上的应用研究 浅谈成都博物馆皮影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初探 皮影电脑动画解析 利用皮影艺术的民族特色加强二维动画的发展 第六章 传播研究 艺术传播学视域下中国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川北皮影艺术的新媒体传播路径思考 传统皮影艺术的新媒体转换与发展 以戏为本 ——皮影艺术收藏理念 川北王皮影 附录 皮影欣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传统工艺研究与鉴赏(四川皮影)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钟远波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90590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1 |
出版时间 | 2023-10-01 |
首版时间 | 2023-10-01 |
印刷时间 | 202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70 |
CIP核字 | 2023004195 |
中图分类号 | J528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