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庄子(平民的生活心态)/重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庄周原著的《庄子:平民的生活心态》又称《南华真经》,是一部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道家著作。道家重道,强调修养,倡导无为。什么是无为呢?无为,即自然。以我们身边的世界为例,我们抬头仰望天空时,能够看到太阳自然地升起、落下;我们低头看大地,它坦荡铺展,自由地承载着万物。天空无为,然而孕育了风雨;大地无为,滋生一切。天地之道,就是成就一切,给一切以生机,给万物以机会。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而已。

内容推荐

《庄子:平民的生活心态》是一位当代官员对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的阐释与思考!

《庄子:平民的生活心态》由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构成。作者庄周以普通人的视角,以章句分析的形式,重新解读了无为,解读了自然,解读了生命的真谛、道家丰富超然的精神世界。

目录

代序:无为与中庸/1

内篇/1

 逍遥游/2

 齐物论/10

 养生主/25

 人间世/30

 德充符/46

 大宗师/58

 应帝王/75

外篇/85

 骈拇/86

 马蹄/93

 脍箧/098

 在宥/104

 天地/116

 天道/134

 天运/147

 刻意/160

 缮性/165

 秋水/170

 至乐/186

 达生/196

 山木/212

 田子方/226

 知北游/242

杂篇/257

 庚桑楚/258

 徐无鬼/270

 则阳/290

 外物/306

 寓言/317

 让王/324

 盗跖/338

 说剑/350

 渔父/355

 列御寇/363

 天下/372

试读章节

逍遥游

题解:在自己的世界寻找快乐

海里有很多鱼,鱼也有很多种。

但是能够化为鹏的鱼,就只有一种。

而且,它只有在大海之中,才能化育。

傲然临之而不顾,然而天地之间,何处能容?

无论多么大,都是在天地之间。

没有什么能够超出天地之外,也没有什么能够充满天地。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释

[彭祖]姓篯,名铿,帝颛顼之玄孙。尧封之于彭城,故称彭祖。历经夏商周,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

[汤]帝喾之后,契的苗裔,姓子,名履,字天乙,商朝的建立者。

[棘]商汤时的贤大夫。

[宋荣子]名宋钘,齐宣王时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列子]名列御寇,郑国人,战国时代思想家。

译文

北方的大海,叫北溟,北溟的海里有大鱼,大鱼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形很大,没有人知道,据说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名字改叫做鹏。鹏的脊背很大,更是没有人能够确定长到几千里;奋起高飞,双翅就像垂天之云。这种鸟,天性就是飞翔。它展开翅膀,追逐海上汹涌的波涛,远赴南方的大海。南方的这块海水,名字叫南溟。南溟,本来就是一个与天地共生的大池。

《齐谐》这本书记载了天下各种怪异的事或物,书中写道:“潮起潮落间,鹏就飞抵南海,羽翼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波涛,于是乘风借力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六个月后,呼啸波动的大海方才渐渐恢复原来的状态。”无边的原野上野马奔腾疾驰,尘埃沸扬升腾,有生命的生灵或是无灵魂的微尘,都是大自然的呼吸运动。天空高远而湛蓝,这就是它本源的色泽吗?如此高远哪里是它的尽头呢?大鹏从这极高之处俯视大地,所看到的一切,也都无非是微如尘埃罢了。

如果水蓄积不深广,则无力浮载大船。倒一杯水在低洼的地上,小小的芥草就像一只小船浮在上面;如果将杯子放置其中就会粘紧地面而不能动,这是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所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就无力托负巨大的翅膀飞翔。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托举着,于是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它的飞翔,从此自由地飞到向往的南方去。

寒蝉与斑鸠讥笑大鹏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会先飞落在榆树和檀树的枝条上,很多时候飞不到,就中途落回地上喘息,何必一定要到九万里的高空飞向南方去呢?”到莽莽苍苍的郊野去,只需三餐就可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去百里之外,就需要准备隔夜的干粮;远行千里之外,至少也需要准备够用三个月的粮食。寒蝉和斑鸠这两个小东西哪里懂得这个道理呢?

小聪明不能理解大智慧,寿命短促的经历不如长寿的体会深刻。怎么知道是这样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会懂得月令的晦朔终始,夏生秋死的寒蝉也不会明白一年的季节变化,这是因为生命短促。楚国南部有一种灵龟,名叫冥灵,它的生命是以五百年作为一个季节;有一种椿树,生长于上古时代,名叫大椿,这棵古树的年轮,是以八千年作为季节,这就是长寿。而彭祖至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棘:“据说在那草木不生的极荒远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叫做‘天池’。其中生长着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名字叫做鹏,它的脊背像大山,双翅展开就像天边的云,乘着旋风而飞,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越云气,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去,一直飞到南海。斥鴳笑着说:‘哪里才适合它呢?我奋力腾身而飞,不过几丈高就又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飞跃,这也就是我飞翔的境界。而它哪里才是适合的地方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

因此,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官之职,品行可以使一乡之人心服,道德深得国君敬重依靠,能力足以取得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自以为能,正如斥鴳的感觉一样。而宋荣子对他们的这种心态只是轻轻一笑而已。他做到了即使举世之人都赞誉他也不会更加努力,即使举世之人都非难他也不会灰心沮丧。明确划定内心与外界的区别,明确辨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对于整个社会,也是不多见的,然而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仪态轻曼美妙,周游十五天后返回。对于远行所采用的方式来说,也是很不多见的,虽然免去了行走的劳苦,但他还得依赖于风,有所凭依。如果能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之境,还能够依赖什么呢?因此说,至人忘掉自我,神人的心中没有功利,圣人无意追求名誉和地位。

P2-4

序言

代序:无为与中庸

修德济世,是诸子百家各派共同的文化主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诸子学说中贯穿始终的一个核心,就是匡救世道。他们的立场和角度会有所不同,但目标却是惊人的一致,即构建一个太平安定、和谐自由的理想社会。通俗来说,他们都关注民生,热衷寻求长治久安、强国富民的大治之道。

道家以无为治天下,儒家以中庸处世。道家重道,儒家尚德。有道就有德,德备而道生。于是道德成为中国古代为人处世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理念。他们都崇尚古代先王,都景仰三代帝王的德治。无为就是以天下之心为心,不执迷自己的主张。中庸就是包容天下各种不同的见解,以天下共同的方向为方向。无为与中庸,其实质就是崇尚自然,奉行天地之道,自然自在。它们都强调修养,但修养的方向和方式却不相同。道家的修养求静,静而致无为;儒家的修养求恕,恕则包容。静如止水,水静则平,映照天地。

一、无为就是自然

太阳的升起或落下,只是它固有的天性,并不是要成长什么,而万物却因为太阳的升落而自在地生长。天地无为,万物自然成就。

天空静默无为,然而却孕育了风雨。

大地沉静无为,然而却滋生了一切。

天地之道,就是成就一切,给一切以生机,给万物以机会。一切只是自然而然而已。

天地无目无口无耳无鼻,但是看得见我们的一切行为,听得到我们心底的声音,感知得到我们的一切需要,因而为我们准备了万物。因此,天地,无视而无不视,无为而无不为,无闻而无不闻……

以无为的姿态,顺应自然。

二、中庸就是包容

中庸就是在一个大的系统条件下,没有什么是唯一标准,不执其一端而否认另一端。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没有严格界限。所谓的真理或谬误只是此一时与彼一时而已——保持心地的空明澄澈,自由地生活。目光无所阻拦,任思想遨游于旷远——一切都不必偏执。

大地曾埋葬了多少颗破碎的心呵!这些破碎的心都在大地的怀抱中找到了归宿,不再为苦难烦忧,彻底地得以解脱。而大地无所挑选,只是默默地包容。

只要有明天,就有希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并立即开始,不要等待。

中庸就是恕,恕就是包容。

三、包容就是任其自然的发展演变

不论是太阳还是风,自然总有其固然的秩序。

花园里长满了杂草,任风抚过树梢,也任思想的鸟羽飞过。

我注定是那只生活在池塘咕咕叫的癞蛤蟆,我不是天鹅,我的生活不在天空!天鹅有天鹅的天空,我有我的水塘。而无论我们多么不同,最终我们都得回归大地。那么,谁会是我的邻居呢?

大家不过是在同一规则界定下的不同角色,在寻找着各自的座位。

在静静的阳光下,我们深情地低语。其实,只要拥有阳光就已经足够。

没有就是拥有,拥有一切选择的自由。

四、静

静,是无为的基调,是包容的核心。

静,就是无欲,无欲即无为,无为就是任其自然,任其自然就是听任万物成就其天性。  静,就是无思,无视,无听,无嗅,无确定的方向,就是持守浑圆如一,就是面向一切方向而又不确指某一方向。它无所不在而又无所在。

静以无容容物,以无为而为。

天地因其能静,故无物可以充满其间。

道因以重静,故能充满天地之间。

静,就是澄澈如月华,略无杂念,从而处于天籁、地籁、人籁之间。

任何动,最终必将归于静。动是表象,静则是本原。动只是瞬间,静为永恒。

天,高而远,静静地远处;地,厚而博,静静地铺陈。静,与天地相合。

庄子的真谛,就是静,就是无为。静则道生。

由此可见,无为与中庸其实质是同一的,只是外在表现有所不同。儒家刻意求仁,积极求成,追求闻达;道家不以仁为仁,自然顺应,不求显名。以无名而名,任由天性自然,方是至道。

有人将《庄子》做了以下分类:

《骈拇》《马蹄》《胠箧》大概是庄子早期作品。《在宥》《天地》《天道》《天运》《缮性》大概是庄子中期作品。《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府充》《大宗师》的一部分、《应帝王》《至乐》《达生》《山木》《知北游》《庚桑楚》《则阳》《外物》《寓言》《天下》大概是庄子晚期作品。《秋水》《让王》大概是魏牟所作。《大宗师》的一部分、《刻意》《田子方》《徐无鬼》《列御寇》《天下》大概是庄子流派在战国末期写成。《盗跖》《渔父》可能是庄子整理的民间故事,也可能是其后人整理的。《说剑》可能是庄子后人所整理,而且讲的不是庄周,是庄辛。

其实没有必要这样划分,能归集在《庄子》之中,必定有其理由。既然归为《庄子》,就是《庄子》,何必费力猜测?与其在此劳神,何不潜心体悟庄子的思想精神。

目光不应受到任何局限。

参加本书编撰的有天水市麦积区水务局水政大队张雪红女士、庆阳市正宁县委宣传部长高鹏程先生等。在此一并致谢。

刘强

2005年9月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庄子(平民的生活心态)/重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战国)庄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70356
开本 16开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4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5-49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9
17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