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上海的风花雪月 最新修订版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上海的风花雪月》,陈丹燕"上海三部曲"之一。全书图文并茂地将鲜活流动着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从历史的尘烟代入当下的情韵。那些被当作城市起居室的咖啡馆数十年来的变迁,那些为保护城市记忆而永不拓宽的街道,那些物是人非的名人故居里飘荡着的张爱玲、白先勇乃至当年蓝苹的气息,那些被文学青年奉若珍宝的外国文学经典在白皮书时代的尴尬往事,那些在法国传教士镜头里与我们对视的一百多年前的上海,还有那些以散步为名,不动声色地、前赴后继地在淮海路上争妍斗艳的时髦女子……世事沧桑的无尽感慨,寻常巷弄的前世今生,俗世生活的知足常乐,"战场边缘处,浮生半日闲"的小情调、小感伤……陈丹燕那种细腻精致,有时也毒辣尖刻的直觉既有着冷静的感性,也提供了参差的对照,于灯光暗影营造出的氤氲中,带读者徜徉于上海的百年历史中,在上海的前世今生间穿梭往来。此次新版,陈丹燕在每章中新添了一小节,在原来的开放式结构基础上加入了2008-2015年的近期新内容,文字增加了两万多字,图片新添了数十张,整个排版思路做了重新梳理,装帧设计上也将焕然一新。 目录 一、咖啡馆 时代咖啡馆 1931’S咖啡馆 裘德的酒馆 爱尔兰酒馆 白发苍苍的及时行乐 1997—2007,咖啡馆十年记 2008—2015,咖啡馆再八年记 二、房屋 张爱玲的公寓 颜文梁的客厅 江青的房间 旧屋 1993年上海大拆屋 怀旧的理由 1997—2007,房屋十年记 2008—2015,房屋再八年记 三、街道 上海法国城 有普希金像的街角 外滩的三轮车 华亭路 福佑路旧货街 弄堂里的春光 1997—2007,街道十年记 2008—2015,街道再八年记 四、城市 圣彼得堡与上海:红色都市的浪漫 巴黎与上海:不夜之城的红唇 纽约与上海:移民都市的自由 1997—2007,城市十年记 2008—2015,城市再八年记 五、人群 上海女子的相克相生之地 欲望的车站 街心花园的舞蹈者 上海美容院 过年回家 星期二晚上的记事 上海的狐步舞 白皮书时代的往事 1997—2007,人群十年记 2008—2015,人群再八年记 六、肖像 张可女士 皮克夫人 郭家小姐 王家妹妹 传教士的私人相册 上海人杜尔纳 1997—2007,肖像十年记 2008—2015,肖像再八年记 七、跋和其他 跋(1998年) 再跋:上海十年记(2007年) 再跋之后,又一跋(2015年) 地图星标志的说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上海的风花雪月 最新修订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丹燕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5747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3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79000 |
出版时间 | 2015-08-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2-0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8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