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商镇兴衰 洪江的商业历史与地域社会建构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在明清以来国家西南开发的历史视野之下,以深入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保存于地方上的各类文献进行细致解读,去呈现一个由外来客商“制造”出来的洪江商镇数百年的兴衰历程。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群赋予“洪江”这个地域符号以不同意义,这一过程中,“洪江人”这一身份不断内化成为地域社会认同,地域社会也被建构了出来。 目录 导言/001 章国家“苗疆”经营与沅水上游区域商业化/028 节“苗疆”前哨:沅水上游区域社会环境/029 第二节贵州苗疆开发与沅水流域的客商活动/044 第三节沅水上游“苗木”集散与洪江的商业版图/059 讨论整体性视角:因“远方”而存在的区域中心商镇/075 第二章制造商镇:清代洪江的空间流转与商业社会构建/079 节“七冲八巷九条街”:洪江街市空间格局与人群组织/080 第二节空间流转中的“土”与“客”/100 第三节“洪江十馆”:客商治理社会的实践与逻辑/116 讨论公共性:空间、身份与策略化的地域符号/132 第三章政商交互:商镇社会的近代化与国家形塑/136 节洪江镇商会的商户管理/137 第二节洪油、油号与“油案”:嵌入商业的地方与世界/151 第三节边陲商镇的战时教育实践/170 第四节流动的智慧:战争之下的商镇与商人/187 讨论离散、流动与国家:战争之下的地域社会整合/200 第四章传统商业社会解体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社区重构/205 节社会资源重组与行业境遇变迁/205 第二节商人及其家庭的改造与转换/220 第三节社会主义工业城市的空间再造与社区身份认同/238 讨论基层社会细胞化与地域身份塑造/251 第五章新老洪江:繁华落幕后的地方文化重建与商业“历史”再造/254 节两个“洪江”的恩怨/254 第二节工业与商业:地方文化重建中的“历史”抉择/266 第三节被展演的“历史”:旅游开发与商业情境再造/277 讨论身份焦虑、地方命运反思与“历史”的意义/289 结语/294 附录育婴堂、恻隐堂、旷庐置产情况/314 参考文献/318 后记/33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商镇兴衰 洪江的商业历史与地域社会建构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晓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8565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97000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729.4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