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是我们可以随时携带在身上的火种,不但可以用来取暖,更可以为我们的人生照亮继续前行的方向。
什么让你感觉最成功?金钱、事业还是家庭?黑幼龙用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告诉你——成功,属于有影响力的人。《赢在影响力》,告诉你成功的最高境界。
图书 | 赢在影响力(卡内基人际关系9大法则) |
内容 | 编辑推荐 影响力是我们可以随时携带在身上的火种,不但可以用来取暖,更可以为我们的人生照亮继续前行的方向。 什么让你感觉最成功?金钱、事业还是家庭?黑幼龙用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告诉你——成功,属于有影响力的人。《赢在影响力》,告诉你成功的最高境界。 内容推荐 人生就像一个电瓶,需要常常自我充电,否则电力不停地消耗,就会越来越黯淡无光。如果你经常在使用自己的电瓶,记得要常常补充电力。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事需要输入密码才能进行。在人际之间的互动上,也需要一个密码,让我们可以开启自己的影响力,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而获得那个密码的方法,就是记得别人的名字。 懂得聆听,比说什么精巧的言词,都更能赢得他人的心。 目录 【自序】好好地活一生 【序曲】成功,属于有影响力的人 【人际关系法则一】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 我的实战录 EPSON副总经理 李隆安 反求诸己,让我从“黑脸”变“白脸” 【人际关系法则二】给予真诚的赞赏与感谢 我的实战录 铼德科技执行长 叶垂景 鼓励别人向上提升的魔法 【人际关系法则三】引发他人心中的渴望 我的实战录 全国电子董事长 林琦敏 让员工比老板更关心公司 【人际关系法则四】真诚地关心他人 我的实战录 晶华酒店总裁 潘思亮 将心比心,打动顾客心 【人际关系法则五】经常微笑 我的实战录 中华汽车总经理 苏庆阳 笑容是一个人的无形资产 【人际关系法则六】记得别人的名字 我的实战录 联邦快递总经理陈信孝 适当的“称呼”,让客户变朋友 【人际关系法则七】聆听——鼓励他人多讲自己的事 我的实战录 富资产管理大中华区共同基金营销总监宋文琪 聆听是最高明的智慧 【人际关系法则八】谈论他人感兴趣的话题 我的实战录 光启社 丁松筠神甫 找到话题,就能打开沟通大门 【人际关系法则九】衷心让别人觉得他很重要 我的实战录 福特六和总裁 沈英铨 重视员工,让我赢得向心力 【结语】影响力,始终来自感恩与宽恕 【附录一】谈心卡 【附录二】《赢在影响力》座谈会 试读章节 1865年4月14日,晚上,福特剧场。10点30分,一发子弹从角落里射出,射进了一名男子头部左侧。这名男子就是当时的美国总统——林肯。 因为这发子弹,林肯英年早逝,享年只有56岁。 林肯的一生虽短暂,他的影响力却深植美国人的心中。 这位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总统,曾经秉持坚定信念防止美国南北分裂,并主张解放黑奴。他的仁慈、智慧和卓越的能力,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爱戴的领袖。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更成为美国建国的最高理想。 卡内基曾花了10年的时间研究林肯的一生,他发现林肯年轻时,不仅喜欢评论是非,还常写信、写诗讽刺别人,甚至会把写好的信丢到路上,故意让当事人看到。这种充满挑衅的风格,终于为林肯惹来了麻烦。 有一次,他又写了一封匿名信讽刺当地一位政客。当事人十分气愤,终于查出了写信的人,并要求决斗。要不是在最后一刻,有人出来圆场做和事佬,美国历史上可能就少了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 林肯后来谨记教训,不再写信骂人,也不再任意嘲弄别人。终其一生,他都把一句话当做座右铭——你不评判他人,他人就不会评判你。 后来,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战役”中,林肯旗下的米地将军,因为不听他的命令,造成敌军逃逸。在盛怒之下,林肯写了一封给米地将军的信。 信中最后几句,林肯毫不隐藏地流露了他的不满:“期盼你会成功是不智的,我也并不期盼你现在会做得更好。良机一去不再,我实在深感遗憾。” 当时,林肯并没有寄出这封信,直到他过世后,后人整理遗物时,才发现这封信。 为什么林肯没寄出这封信?也许他心里明白,这封信寄出后,他和米地将军之问的关系,将出现一道永难弥补的裂痕。米地可能从此不再全心全力为他打仗,甚至会卸甲离去。这对林肯自己并没有任何的好处。 一念之间,林肯就留住了这封信。 所以我想,一个人是否伟大,不是看他的丰功伟业,或是看他的战绩彪炳,而是要从这些小地方去检验他。 现在翻开报纸,常看到很多政治人物用严词批评对方,大打口水战,他们其实都应该学习林肯的精神。 批评和攻击,效果为零 任何一个领导人都必须懂得一个道理: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的效果都是零。 在《情商》这本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出版公司被另一家更大的出版公司并购了。并购后,新公司高层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解雇原来的执行长。这位遭到解雇的执行长非常意外,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做得不错,本以为新公司会留任他。 百思不解下,他就去问公司的高层。最后,终于有一个人向他坦白:“我们在并购前,曾经仔细观察你一段时间,我们发现你常常用很尖锐的语言责骂、批评别人。所以我们决定对你不留任。” 这位执行长还是不解:“别人犯了错,我能够不管吗?”对方告诉他:“在过去的年代,企业走权威领导风格,很多主管都会骂人,用带军队的方式来带企业。但是现在带人要带心,外面竞争这么厉害,你动不动就责骂同事,对他们进行很激烈的批评,这样的领导风格,很难获得同事由衷的合作。” 对方认为,如果这位执行长还留下来,底下的员工就不愿意在工作上冲刺,因为无论怎么做,都可能挨骂,所以最好自扫门前雪。公司的竞争力无形中在流失,所以必须请他走。奇迹发生了! 卡内基谈人际沟通的第一条原则,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原则,就是三个“不”: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 记得我刚到美国接受卡内基训练时,已经四十几岁,有点人生经验了。兴致勃勃,远洋而来,第一课上的就是“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我心里的第一个反应是:“就这个啊!怎么这么简单?”一时之间,还真有点儿失望。 这九个字看起来真的很简单,好像没什么了不起的大道理。当时的课程是14周,14周以后,我却突然发现,自己发生了奇妙的转变。也就是说,我对别人的批评、责备,或者是面对工作的负面态度,都变少了。无形中,自己就成了一个对人生怀着积极、正向态度的人。 这种奇妙的转变,不只发生在我身上。 后来我在台湾讲这条“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的原则,就有一个学员举手说:“黑老师,那我们不是一天到晚都没话可说了吗?”全班哄堂大笑。 还有一个学员说:“黑老9币,我认为这完全不可能。比方说,我老婆一天到晚打麻将,我怎能不批评她?” 于是我问他:“你批评多久了?”他说:“至少10年以上,可是批评也没有用,她并没有因此改变。” 对于卡内基提出的这“三不”,他不太认同:“其实我不太相信,也不同意这一条。可是既然来接受训练了,我就练习两三个礼拜看看吧!” 三个星期过去了,他在课堂上用很惊讶的语气对全班宣布:“奇迹发生了!我太太把麻将戒掉了。这太不可思议了,我什么都不说,她反而改变了。” 在美国时,我认识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她是一家大企业的总裁特别助理。这个助理人缘很不好,常常跟同事发生冲突。她曾经和我提到这些工作上的冲突,心情显得很低落。有一天,总裁对她说:“你最好想想办法解决好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如果各部门的主管还是没办法跟你相处,我也保护不了你了。” 这个女孩于是来接受卡内基训练,学习这“三不”原则。后来我有机会遇到这位总裁,他告诉我:“几个礼拜之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亲眼看到这个女孩发生的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她不再那么负面、尖锐、爱批评。 批评和责备,只会造成冲突 亲爱的读者,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当你遭到别人的批评和责备时,心里的第一个反应会是什么? 曾经有专家研究,当一个人遭受批评时,心跳会加速,然后本能的防卫机制就会启动。为了维护自尊,他可能会采取攻击的手段,转移焦点。所以批评和责备,只会造成更多的冲突。 有一次,我在意大利旅行时,在一家餐厅和朋友吃饭聊天。可能是聊得太尽兴了,我不知不觉用脚尖点踏地板。隔壁桌有一名意大利人,面带笑容,而且很客气地对我说:“你的脚能否不要这样?” 我赶紧向他敬个酒,化解了状况。但是我猜想,如果他态度不好,用指责的语气,我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不服气:“我踏我的脚,关你什么事?哪一条规定说人不准踏脚?”要不然就是耍赖:“想管我啊?你去找经理来呀!”要不然就把焦点转移到对方:“看不顺眼的话,你也可以踏啊!” 难怪卡内基曾经说:“当一个人受到批评、责备时,是一个危险时刻。”当你批评别人、指责别人时,就是在冒一种风险,非常可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即使你的批评和指责是出于善意,但对方因为自尊受到伤害,就算知道自己错了,也要为自己辩护,死不认错,甚至故意跟你唱反调。所以,批评和责备,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同事讨厌你,朋友疏离你,亲人回避你。 我们常听说,有些大企业的老板以骂人出名,这些公司的员工离职率通常蛮高的,有的甚至高达三成。仔细想想,老板把员工骂跑了,那么公司在员工身上投资的时间、训练和金钱,都跟着付诸流水,更不要说要凝聚员工的向心力了。 所以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需要别人由衷的合作,而前提就是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 P21-27 序言 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今年(2003年)2月我真的踏进了美国蒙大拿州。 不久前,就在上一本书——《与成长同行》中,我还提到对蒙大拿州的河流、山岭、草原的向往,想不到,如今真的可以在这里徜徉、奔驰。 我开着雪车(Snowmobile)在白色天地中穿梭,开了100多公里还不知道。路旁的麋鹿好像一点也不受干扰,野牛好像知道我们会让它们先走(或停下来)。这真是一种新的感觉。 我觉得好开心。 我觉得好幸福。 然而,山水之美应该只是一种衬托或加分,真正让我有那么美好感觉的原因,可能是这些年来,我抓住了我最喜欢做的,也是我做得最好的事,譬如说分享、写作。 这本书就是最好的见证。 阅读着谢其溶的稿子(他的文笔真好),我真的觉得能与大家分享如何才能更成功、更快乐,是一件幸福的事。特别是我所分享的是卡内基90年前,带着一群人实践出来的金科玉律。 最近有一篇报道披露,在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的心理学研究调查都将重点放在痛苦、悲伤方面,很少有人研究快乐、幸福,比例大概是100:1。 这几年情况大为改变,很多有名的心理学家或著名学府开始“大胆”探讨怎么样人才能更快乐、更幸福了。 如果你回想一下,会发现过去在探讨人性时,多半也着重在人的缺点、问题、毛病方面。其实,我们大可帮助人找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做得好的事,甚至发挥自己的天才,好好地活一生。 这本书也刚好搭上了这班列车。 卡内基先生如果今天还活着,一定很高兴。因为他的理念又一次借着这本书得以与大家分享。要是你能因为这本书,开始一种充满更多喜悦的生活,那就更好了。 我知道很多人做到了,你也一定能做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赢在影响力(卡内基人际关系9大法则)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黑幼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62475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2.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0-4836 |
版权提供者 | 黑幼龙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