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说:一个人看到了罗马,就看到了一切。
★透过“永恒之城”的陨落,看罗马如何塑造西方文明。
★入选摩根大通2018年度推荐书单。
★《纽约时报书评》《华尔街日报》盛赞!
★布克奖短名单入围作家、惠特布莱德年度好书奖获得者,马修·尼尔15年心血力作。
★硬精装,双封面,装帧设计精致典雅,是私人典藏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
图书 | 罗马 七次劫掠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歌德说:一个人看到了罗马,就看到了一切。 ★透过“永恒之城”的陨落,看罗马如何塑造西方文明。 ★入选摩根大通2018年度推荐书单。 ★《纽约时报书评》《华尔街日报》盛赞! ★布克奖短名单入围作家、惠特布莱德年度好书奖获得者,马修·尼尔15年心血力作。 ★硬精装,双封面,装帧设计精致典雅,是私人典藏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 内容推荐 罗马人一次次劫后余生,一次次东山再起,又一次次筑造新的伟大丰碑。和平与战争,二者缺一不可,将罗马塑造成一座非凡之城。 作者积十五年之功,搜集大量史料,重现罗马这座城市遭遇七次入侵的重要历史阶段,揭示劫掠如何改变罗马的历史进程。 这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叙事体罗马史。三十多幅作者实地拍摄图片,七幅地图,二十多幅精选名画插画,全景展现了经历七次浩劫洗礼及其间数次自然灾害侵袭后,依旧稳固矗立于历史舞台的罗马城。 目录 第一章高卢人001 第二章哥特人027 第三章还是哥特人079 第四章诺曼人107 第五章西班牙人和路德宗信徒147 第六章法国人209 第七章纳粹分子267 后记341 致谢346 注释347 参考文献356 插图出处379 书评(媒体评论) "这封写给罗马的情书,以生动的纪实文字呈现了这座伟大城市反复发生的灾难和复苏。尼尔目光敏锐,见多识广,他不知疲倦的好奇心和带着寓意的笑语,是陪伴罗马朝圣者的完美维吉尔,与他们一起追寻罗马从古到今那些巨大的历史谜团的答案。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哈佛大学教授,新历史主义批评流派泰斗) 《罗马:七次洗劫史》是难得的:一部博学的历史著作,读起来却令人欲罢不能。凭借小说家对揭示细节的眼光和优秀导游一般和蔼可亲的优雅,马修·尼尔带我们进入了迷人的文字版的“永恒之城”。这部书中每一处都很精彩! ——玛利亚·森普尔(《伯纳黛特,你要去哪》作者) 以令人惊喜的精彩重述罗马……书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小插曲。这部书与其说是一个衰亡的故事,不如说是一次放慢速度的过山车之旅,在一个深深沉浸于历史中的地方穿梭。 ——格雷格·伍尔夫(历史学家,发表于《华尔街日报》) 尼尔在罗马辉煌历史书写上的突破,在于他所带来的选择性原则,以及他的深度研究。……尼尔领先于大多数其他罗马编年史家一步。 ——艾伦·雷蒂卡(资深编辑,发表于《纽约时报书评》)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罗马 七次劫掠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马修·尼尔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57540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41000 |
出版时间 | 2022-10-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2-10-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126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