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切为了生命--抗震救灾中震撼人心的瞬间/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纪实
内容
试读章节

新郎奔赴抗震一线,新娘一个人的婚礼感动南京

5月16日下午6点46分

成都彭山机场

来自南京某陆航团的飞行员饶新和战友整装待发,只待领导一声令下,立刻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南京金陵饭店

这里正在举行一场隆重而又特殊的婚礼,宾客悉数到场,却独缺主角新郎,因为这个新郎正是飞行员饶新。

一、婚礼前,新娘支持新郎奔赴前线

5月16日上午,新娘邱媛媛独自坐在客厅里,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上关于地震灾情的转播,她握着手机,生怕错过新郎打来的电话或发来的短信。

二、“没事,你安心去吧”

婚礼当天,没有接新娘的仪式,“失望,肯定有一点,哪个女孩不盼望结婚那天新郎捧着玫瑰花来接自己?”媛媛无奈地笑了。

其实这场婚礼从5月13日开始就注定了主角的缺席。那天上午,饶新突然接到命令,要求他立刻结束休假,归队待命!饶新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命令,而对于5月16日他就要结婚的事,只字未提。当天,饶新将这个消息告诉媛媛,媛媛听了,眼眶顿时红了,但这位爽直的南京姑娘一扬脸说:“没事,你安心去吧,我等你回来。”

15日早晨6点,带着救援同胞的决心和勇气,带着对媛媛的不舍和抱歉,饶新整装出发前往成都。

三、“儿子儿媳都让我感动”

5月16日这个日子是饶新的父亲饶国兵在2007年10月选定的。

30年前,饶国兵是空军情报员,儿子奔赴前线,饶国兵也是在14日上午才知道。“我很惊讶,但我也曾是一名军人,我理解儿子的决定,我为他自豪。”

由于请帖全部发出,老饶夫妇和媛媛商量怎么办,媛媛说,婚礼照常举行。

“作为饶新的父亲,对媛媛也抱有一分歉疚,但是我没有想到媛媛如此宽容。儿子令我感动,儿媳妇也令我感动。”

四、饶新短信汇报情况

邱媛媛的叔叔邱军是饶新的部队领导。邱军告诉记者,饶新在部队是机长,非常优秀。这次奔赴四川,饶新主要担任直升机驾驶工作,为灾区空投物资,并承担进入灾区一线、救出伤员的任务。

5月16日下午,听到报道说灾区仍有余震发生,饶新亲人们都为他牵挂。不过懂事的饶新在四川给叔叔先后发来了四条短信,给亲人们很大的安慰。

15点8分:我们会注意安全的,谢谢关心。

15点19分:一会儿飞行准备了,今天准备接受任务。

15点22分:我正在地图作业,等待开会接受任务,晚饭时间不确定。

16点7分:刚刚经历了一次余震,房子在摇动。千万不要跟媛媛讲喔。婚礼时婚宴上捐款15万元。

5月16日下午,金陵饭店的钟山厅打扮得如同宫殿。

五、宾客夸新郎“了不起”

数百名宾客来参加婚礼,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场婚礼的特殊。严先生是媛媛父亲邱宁方的战友,特地从马鞍山乘汽车赶到南京。

严先生从记者口中得知这场婚礼新郎缺席时,嘴巴张得老大,在得知新郎是奔赴前线赈灾时,严先生竖起了大拇指,“了不起,的确是个好小伙,我们也支持他!”迎宾时间新郎两次来电。

17点14分,穿着一袭白色婚纱,媛媛在妈妈和众亲友的陪同下来到钟山厅外。因为临时改变婚礼计划,两天来,她忙里忙外,娇弱的身躯扛起众多繁重的琐事。

18点22分,媛媛站在楼梯口迎宾。

接到女婿饶新的电话,媛媛妈妈赶紧一路小跑将电话递给了女儿。“你现在在哪儿啊?”媛媛关切地问。一会儿媛媛沉默了,不住地点头。“你放心吧。”这个电话不到1分钟便匆匆挂掉。

15分钟后,媛媛叔叔邱先生接到了饶新电话,没说几句,邱先生便将这宝贵的时间给了媛媛。这次,媛媛一直没有出声,只是不住地点头,凝重的脸上终于展开一丝羞涩的笑容。

六、婚礼隆重开始

18点46分,随着整个钟山厅灯光渐渐暗了下来,优美的音乐声响起,喧闹的人群变得寂静。司仪宣读起婚礼的开场白……

大门打开那一刹那,大家屏住了呼吸,全场所有的灯光、目光全部聚焦在媛媛一家三口身上,闪光灯不住闪耀,热烈的掌声响彻整个大厅。挽着父母,媛媛缓缓迈上红地毯,走向公婆。媛媛父母将女儿的手放到饶新父母手上,五双手叠在一起。

七、婚宴上捐款15万元

独自走上主婚礼台,媛媛安静地站在那。本来,这个时刻心爱的人会给她戴上婚戒。可当天,这个任务交给了新郎的妈妈席庆芳。打开紫色的盒子,席女士取出亮晶晶的钻戒戴在了媛媛无名指上。婆媳目光交错,满是相互安慰的眼神……

此时恰巧是19点2分,司仪激动地举起手机向全场宾客宣布,饶新来电了。全场掌声雷动。

媛媛连忙接过了电话,“喂,你好。你在那边好吗?”她的声音已经颤抖了,泪水瞬间滑落。

“行,我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等你回来。”媛媛的心情稍稍缓下来,“希望你在灾区好好工作,帮助更多受灾的人。”媛媛说,电话那边饶新向全场宾客表示歉意和感谢,他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随后,代表两家人的心意,饶国兵上台将红纸包好的两万元礼金投进了捐款箱中,饶新的领导陈立新政委向媛媛这位军嫂敬礼。南京婚庆礼仪行业协会、金陵饭店等单位的一笔笔捐款投进了捐款箱中。据悉,16日晚这场婚宴共筹得善款15万多元。

动情的一幕感染了台下亲朋好友,为了祈祷,每张桌子上点起了蜡烛……

八、婚礼后记者连线新郎

记者:你现在在哪里?

饶新:我现在成都彭山机场待命,可能随时要登机。

记者:13日你接受命令时为什么不向上级汇报结婚这件事?

饶新:我是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我并没有感到意外,只不过对媛媛有些抱歉。起初媛媛的感情有些复杂,但最终她还是支持我。

记者:你在成都待命,而你的婚礼在南京举行,你现在心情如何?

饶新:到了四川,我才感受到灾区的艰难。这里余震不断,天气也比南京冷得多,灾民们真的很辛苦。家人和媛媛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现在只想奔赴一线,尽我所能,为灾区受困的同胞作出最大的贡献。

记者:等你抗震救灾回来了,最想做什么?

饶新:我要补偿媛媛。

记者:祝你平安归来。

饶新:谢谢。我不会让四川人民和家乡人民失望的。

(《现代快报》2008年5月17日 记者:解璐、李彦)

P50-54

后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抗击天灾。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我们的新闻媒体深入前线、忘我工作,为人们展示了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救灾场景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英勇、顽强、感人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得到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鉴于此,我们特邀请中宣部新闻局组织力量,将相关新闻报道汇编成“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纪实”,由《我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大聚焦》和《一切为了生命——抗震救灾中震撼人心的瞬间》两本分册组成,全景式地记录了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图片等。我们相信,本套书的出版有利于全面展现新闻战线在抗震救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作为新闻报道集,本书内容来源于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在此特向这些深入前线、忘我奋战的新闻工作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因时间关系,本套书难免还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敬希广大读者不吝指教。

编者

2008年5月28日

目录

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代序)

一、生死大救援

“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

为了春梅重新绽放

160名军人齐唱生日快乐歌唤醒昏迷女孩

一对军人夫妻的大爱行动

武警大校李丕金:13名亲属遇难失踪仍坚持一线救灾

母亲的求救电话

让我们听听伞降勇士的心声

江油最美女警察用奶水喂灾区婴儿,称只是件小事

发自四川救灾前线的北京消防总队消防员战地日记

蒋敏——“坚强的警花”

救灾医疗队员42小时未眠,扇自己耳光继续救人

最坚强的人:年轻护士劳累流产,休息l天坚守岗位

地震中的3小时手术

手术台上经历余震,医护人员全部岿然不动

失去7位亲人的党员护士长黄琼:“白天忙,回家哭”

都江堰聚源镇副镇长忙救人,7天只睡10小时

没有时间伤心——一位民政局长失去15位亲人后的抗震纪录

张朝军:一心想着村民的羌族书记

“孤城”茶坪传出两封“遗书”——一位林业干部在抗震救灾中的七天七夜

在地震来的那一刻——记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大河店乡柳树村党员们

二、感天动地的爱

地震中感人一幕:上百人“尾随”孕妇从楼道慢慢撤离

12岁少年:不救人,我会感到很惭愧

女生飞奔百里刨出4亲人

妻子的歌声和爱意,给了他生存的力量

抗震中两名消防队员举行网络婚礼

新郎奔赴抗震一线,新娘一个人的婚礼感动南京

母亲给孩子留下最后的短信:宝贝,记住我爱你!

年轻妈妈怀抱女儿遇难,女婴含乳头吮吸活命

一教师将近40名学生安全撤离,儿子却留在了废墟中

女子被困102小时获救,男友在外向其求婚

母亲被埋废墟,儿子守候四天四夜

年轻女老师用生命保护学生,身体断成两截

追思湘籍教师谭千秋:“永远记住你张开双臂的姿势”

感人!男子摩托载亡妻送太平间保尊严

英雄女教师地震时4次冲进教室救出52名学生

新婚夫妇在九寨沟被困7天后获救

都江堰民警邓波:抱着儿子遗体,守了一夜枪支

兄弟民族,血脉相连——抗震救灾中血浓于水的民族情

北川中学幸存学生日记

台湾游客亲诉:被困汶川七天终获救

女子被埋哭求先救未婚夫:我没事,救我老公啊!

兄弟俩背断腿母亲逃生,13小时轮换上千次

四川虹口79岁太婆给群众和官兵近5000人做饭

丈夫舍身为妻挡飞石:我们到死也不分开

强震吓坏大熊猫,冒死也要救它们

三、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

女孩遭遇地震在废墟下打手电筒读书

废墟缝隙传来稚嫩的声音:叔叔,你快来救我!

喝血、锯腿,我一定要活下去!

抗震救灾人物故事: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见到了阳光

想喝冰冻可乐的男孩展示着未来的希望

男子在废墟下坚持78个小时:我老婆怀孕了

突破72小时生命极限,掩埋74小时后获救

刘德云18点26分获救,距大地震整整100个小时

贵州慈母千里寻亲,儿子125小时奇迹生还

成功救出被埋127小时的老人

52岁稽征人员沈佩云被困146小时后成功获救

映秀镇虞锦华被埋150小时后获救,营救耗56小时

九旬老人撑160小时获救,腿被砸断后顽强存活

马元江:被埋179个小时奇迹生还

彭州六旬老妇被埋196小时获救,坚持就会有奇迹

子弟兵成功营救一被困216小时妇女

四、不仅仅是新闻人

“用信息守卫生命!”——新华社记者汶川震区手记

“救不出来你,我们就不走”——北川县救人目击记

震区六名记者争让一瓶水,情节感人神似上甘岭

在前方我们定格历史

孙静:没有消失的电波地震时难忘的113分钟

网络救援队,看不见的生力军

灾情《号外》动民心,为灾区筹集赈灾善款

难忘!救灾直播中泪洒荧屏的十大主播

新闻记者在一线:没有什么比救人更重要

五、让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全国哀悼日:感天动地托起希望

世界历史上最大哀悼活动感动全球

中国第一高塔化身巨烛为灾民祈福,万众捐流不息

哀悼日:让13亿人在泪水中坚强如钢

给死者最高的尊重,给生者最大的抚慰

哀悼日:北京幼儿园孩子集体默哀

这一刻,成都不相信眼泪

海拔4000米抢险路上的哀悼

与祖国同步,驻美使馆深夜举哀

将灾情感受沉淀为文化记忆

北川中学在没有伴奏的国歌声中复课

六、结束语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后记

序言

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

(代序)

当阳光再临大地,时针指向2008年5月19日4时57分40秒,天安门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下降。

当笛声警报长鸣,13亿中国人齐身肃立,低首默哀,历史定格在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

这一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神州共悲;这一刻,山峦无语,江河呜咽,举国同哀!为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同胞失去的生命,为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同胞遭受的灾难……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降半旗志哀。

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些在黑暗中寂灭的生命致哀!截至5月19日12时,汶川大地震已造成34073人遇难,而这冰冷的数字还在无情地增长。他们是父亲、母亲、儿女、兄妹,是我们血脉相连的骨肉同胞,是共和国无法割舍的挚爱。这份痛楚,将由13亿中国人共同承受;这份哀伤,将由中华民族一起分担。

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些与死神不屈抗争的生命致敬!汶川大地震,是对脆弱生命的无情摧残,也是对生命意志的永恒见证。残垣断壁之下,多少生命依靠顽强的信念苦苦支撑,不管是否创造了生命奇迹,但他们都与死神搏斗过,与命运抗争过。他们的执着,他们的不屈,他们的坚韧,他们的渴望,都将作为人类的共同记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生命里。

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种生死瞬间的人间大爱致礼!山崩地裂,造成了狰狞恐怖的自然断裂,却也呈现了可歌可泣的挚爱真情。在灾难来临的瞬问,多少人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生与死的边缘,多少人将死的选择留给自己。让我们记住他们的爱,记住这些普通生命绽放出的温暖光辉,记住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精神疆界。

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高于一切。一个文明进步的现代社会,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必定把人的生命置于最高的价值地位。因为每一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失去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国家的损失,都是民族的哀伤。尊重生命,铭记苦难,将使一个国家在挫折中奋起,将让一个民族在磨难中前行。

7天7夜,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驰援,爱心涌动的无私奉献,激发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再现了我们民族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历史会证明,地震能摧毁一些东西,但它必将以另一种形式重塑。世界将看到,“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上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救援还在继续,挑战仍在眼前。愿全民哀悼凝聚起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顽强信念,用我们的不屈斗志和实际行动激励国人,告慰逝者——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人民日报》2008年5月加日社论)

内容推荐

本书精心遴选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新闻单位以及部分地方媒体的优秀报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气势磅礴的抗震救灾全景,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思想性。同时还配有150余幅现场照片,均为前线记者拍摄,内容震撼人心。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记录了抗震救灾重大决策、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等,是广大读者全面了解抗震救灾情况的重要读物。

本书精选了中央新闻单位和部分地方媒体的优秀报道作品,全景式地记录了抗震救灾重大决策、重要事件和抗震救灾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等,并配有150多幅震撼人心的现场照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切为了生命--抗震救灾中震撼人心的瞬间/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本书编写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70827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1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9: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