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东亚视阈下的明初中琉关系研究(1368-1435)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将明初近70年的中琉关系置于东亚区域秩序演进的整体视阈下进行探讨。通过搜检关联性史料,依托奉天门晓谕、杨载凿空、李浩市马、梁民出使、地保奴移居、吕渊使日、柴山渡琉等重要交往事件,分析明朝与琉球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兼及其与北元、高丽、朝鲜、日本、倭寇等的内在联系,尝试构建立体、动态、系统的“明初中琉关系相”,借以凸显明初东亚国家关系的广泛联动性和区域秩序构建的复杂过程。 作者简介 李健,山东潍坊人,1987年出生,历史学博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明代东亚关系史、中琉关系史。代表性作品有《明初“倭人入寇”与明朝的应对》《洪武十六年明朝往琉球“市马”的目的探析》等,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1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对“明初中琉关系”的定位 第二节 “碎片化”的关系相 第三节 “串珠成链”的尝试——区域视角和关联史料 第一章 明朝招抚琉球与国交建立 第一节 明初招抚琉球的国际形势背景 第二节 明朝招抚琉球的前期筹划 第三节 明朝招抚琉球的意图 第四节 琉球中山王遣使朝贡动因的再探讨 第二章 李浩出使琉球 第一节 对李浩“市马”说的质疑 第二节 耽罗“索马” 第三节 琉球首次到明“贡马” 第四节 李浩“市马”的成行 第三章 梁民出使琉球 第一节 出使前夕的东亚局势 第二节 山南王朝贡的影响 第三节 梁民出使琉球的文本分析——以所携敕谕为中心 第四节 “赐印”的内涵 第五节 “市马”的意图 第四章 “地保奴事件” 第一节 明朝对归附的故元宗室的处置 第二节 “地保奴事件”的发生与明朝的应对 第三节 “地保奴事件”与明丽关系 第五章 永乐、宣德时期明琉关系的变容 第一节 永乐前期的明琉关系 第二节 永乐后期明朝东亚战略中的琉球角色 第三节 宣德时期柴山三次出使琉球 结语 附录一 明朝初期遣使琉球一览 附录二 明初琉球遣使到明一览 附录三 明初琉球与高丽、朝鲜遣使往来一览 附录四 明初琉球与日本往来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东亚视阈下的明初中琉关系研究(1368-1435)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3291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8 |
出版时间 | 2024-04-01 |
首版时间 | 2024-04-01 |
印刷时间 | 202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02 |
CIP核字 | 2024055550 |
中图分类号 | D829.31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