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临平十九韵
内容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另类风格的回忆录,在极简的标题下蕴藏着丰厚的内容,既是一部古镇的变迁史,也是一部个人的心灵史,两者水乳交融,远远超越了风土人情的范畴。
本书共计十九篇,主要围绕临平特定时期的风物人事,间用小说的白描手法叙述,兼顾作品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文中大多数内容皆有一定的依据与出处,少量因文学创作需要进行了适当的演绎。
文章行文自然、生动、细腻,不仅让时光倒流、往事重现,还让那些平凡的瞬间如雕塑般凝固下来并熠熠生辉。
目录
推荐序一 最后的守望者
推荐序二 一字唤起一整套意念



















代跋一 岁月的下酒菜
代跋二 清醒的沉沦者
序言
推荐序一
最后的守望者
法 鸿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部文学作品了?
就我而言,即便对世界名著也失去了耐心,而以改
编的电影代替原著。
而在抖音里,将一部电影剪辑成几分钟的速看版,
配上几句粗糙的解说,俨然成了主流的阅读模式。
阿健的新著《临平十九韵》,却让我找回了久违的
阅读之乐。虽然成书前它只是一份简陋的打印稿,但我
却渐渐沉迷其中,几乎每一页、每一行都藏着精彩、惊
喜,令我拍案叫绝、会心一笑或怅然若失。
这是一部另类风格的回忆录,在极简的标题下蕴藏
着丰厚的内容,既是一部古镇的变迁史,也是一部个人
的心灵史,两者水乳交融,远远超越了风土人情的范畴

阿健从 50 多年的岁月里提炼出 19 个关键字,每
个都形成一个独特的视角。它们纵横交错,如榫卯结构
般无比坚实地重建了他的梦中家园。
他的行文是如此自然、生动、细腻,带给读者 360
°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途》是可以看的,《虫》是可以听的,《臭》是
可以闻的,《味》是可以尝的,《舞》是可以触摸的,
《站》是可以想象的。
然而,深深打动我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在阅读过程中,我的脑海里渐渐浮现出三个词:自
由、平等、博爱。
一、自由的表达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
跌倒……”
自由,是《临平十九韵》带给我的第一重感动。
就像地底下蓄积多年的泉水,突然找到了一个出口
,阿健的“叙述流”裹挟着所有回忆、联想、感悟喷涌
而出,尽情流淌。
这种流淌是不拘形式、自由自在的,想到什么就写
什么,想怎么写就这么写。有时如同在向知己倾诉,有
时又像自言自语。
很多篇章放弃了装饰性的技巧,形似流水账,比如
《厂》,就是一家一家地聊:油厂、酒厂、啤酒厂、绸
厂、工具厂、铝合金厂等,但在不经意间,就聊出了一
部地方经济史、发展史,也聊出了社会变革、世态炎凉

有的文章跨度很大,比如《桥》,将现实中的桂芳
桥、隆兴桥、保元桥与南斯拉夫的老电影《桥》做了无
缝衔接。
又如《雅》,从晚清曲园先生的对联一路聊到做灯
笼、听唱机、画速写、玩口技,将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
人、事、物放在一起,却毫无违和感。
大部分文章聊完了,结尾来几句思考性的总结,整
个流程行云流水。
这种写作姿态,就像抱着吉他即兴弹唱,配乐朴素
简单,歌词信手拈来,沙哑的白嗓子却唱尽了沧桑。
说到底,写作还是要靠天赋的。在《病》中,我读
到这样一段文字:
但我始终觉得自己时常带点忧郁气质,主要还是和
童年经历有关,特别是厂卫生所里的那张椅子,曾给我
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它是用水泥和磨石子浇铸而成
的,通体呈现出曼妙的像摊开的半张蛋卷一样的曲线,
又像一件旧上海的旗袍。它是那种接近果绿色的色调,
本来质感是粗粝的,但因使用时间久了,被无数的屁股
摩擦得光滑无比,像一件艺术品。
类似的细节比比皆是,阿健的文笔不仅让时光倒流
、往事重现,而且让那些平凡的瞬间如雕塑般凝固下来
并熠熠生辉。
在所有文章里,《演》《雅》《摊》《虫》等是我
偏爱的。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演》的写作
明显游离了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改用第三人称
写了三个小人物的命运交集,《演》更像是一部短篇小
说,虽然精彩绝伦,但放在一本散文集里多少有点不和
谐,本想建议阿健修改一下,转念一想,为啥一定要保
持统一的文风呢?为啥不能有点例外?文学的生命在于
创造,在于打破固有的范式。既然阿健的创作已进入自
由的境界,就让他保留那份率性任意发挥吧!
二、平等的视野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
感动。”
平等,是《临平十九韵》带给我的第二重感动。
阿健用文字重建的老临平,也许并不完美,但是非
常平等。对身边那些平凡的生命,包括人、植物和动物
,他倾注了同样的热情与关切。
他爱白兰花“清雅的幽香”,但并不排斥浓烈的栀
子花、含笑,它们也“很像青春的味道”。
他在蝈蝈、知了、纺织娘的鸣叫声中安然入睡,也
用大量篇幅写了螳螂、天牛等“不太友好的虫子”。
他爱临平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穿过夏季那场雨
,在石马岭的山道上回望远处的厂区,感慨这些建筑是
“多么踏实和伟岸”。
“厂”“井”“桥”这些原本冰冷的词汇,在阿健
笔下变得有血有肉,仿佛一张张黑白、模糊的老照片被
修复了颜色,瞬间鲜活起来。
在阿健笔下,每个个体生命从各个犄角旮旯里走出
来,走到人生舞台的中央,在聚光灯的照射下成为主角

做灯笼的杨老先生、画速写的方老师、玩口技的老
韩大伯(《雅》),干苦力的挑水阿毛和“脑子搭牢”
的大头太子(《井》),小人书摊、气枪摊的摊主(《
摊》)……
如果没有这部作品,这些人也许早已被边缘化,早
已被岁月的尘埃掩埋。
在《乡
导语
临平是长三角地区江南小镇嬗变的缩影,它有山有水,有城镇,也有村庄,还有说不完的历史人文,又具备一座江南重镇的所有元素,还不失江南佳丽地的婉约。虽则在岁月的变迁中,临平湖
不在了,纵横交错的河港不在了,青石巷弄、深宅大院也不在了,但城镇总要前行,总要迎接和拥抱变革。怀念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和前行。
精彩页

“炎炎夏日何处去,木桥浜路影乐宫。”
本文的“舞”,试图叙述三个意思:一是舞厅,二是舞种,三是舞者。
说舞厅,要从影乐宫说起。
影乐宫大约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附属于著名的临平电影院。和临平剧院相比,虽同属文化系统的国营单位,但电影院因为历史悠久,感觉档次要高一些。改革开放初期,临平电影院是最早试水市场化经营模式的。
电影院北侧挨着著名的木桥浜路,那里曾是临平最繁华的小商品地摊发源地。而剧院北侧出租店面占据了临平最大规模的游戏街机市场,后来跟风承包出去搞了个金苹果夜总会,这些都晚于临平电影院。
影乐宫吃到了临平娱乐圈的第一只螃蟹。它最早辟了一个明星电影厅,开始小厅放映。后来又搞了一个明星商场,虽然不大,但进货渠道值得点赞,一时门庭若市。接着又有了一个明星音乐茶座,在明星商场二楼,再发展到明星卡拉OK。起初没有包厢,只有大厅,点一杯茶饮或者酒水就可以坐下点唱了,记得是两元钱一首。那时候效益比较好的炭黑厂正式员工的工资也不到月均100元钱。曲目不多,需要把歌名写在纸上交给服务员,按序播放。
在大厅唱歌的好处是听众很多,唱得好掌声雷动,唱得不好也有礼节性的鼓励;坏处是等待的时间较长,不得不忍受各种离奇的跑调。让人沮丧的是,有时会出现插队播歌的情况,不知问题是出在音控师还是服务员环节,这难免招致顾客的不满,有时还会引发摩擦。后来,经营方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便诞生了临平镇上最早的卡拉OK包厢。
木桥浜路影乐宫一带一直都是引领小镇时尚的前沿地带。
当时,在影乐宫跳舞的基本流程是这样的:先是交谊舞,慢三、慢四、快三、探戈等,晚九点开始放迪斯科乐曲,持续半小时,然后是歌手献唱,再恢复交谊舞,穿插伦巴、恰恰这些相对小众的舞种。
这样的安排很是妥帖,就像一首完整歌曲的起承转合。在没有学会交谊舞之前,我们去影乐宫只是为了九点钟的那场迪斯科。迪斯科是不需要固定舞步和动作的,只要随着劲爆的音乐乱蹦一气,营造一个群魔乱舞的氛围就很成功、很快乐了。那时最流行的音乐是《猛士的士高》之类,我还记得一个非常好听的系列音乐,是把彼时众多港台流行歌曲串烧在一起,叫作《跳动72》。我还从来源可疑的地下渠道淘到过一盘《跳动72》盒带,但上面标注的歌手却是欧阳菲菲。当时,我们手里的盒带要么是借来的,要么是盗版的,正版的只在西大街中山桥对面的新华书店音像门市部有售,那可是笔“巨额消费”,品类也不算时尚前卫。
影乐宫经营得如日中天之际,我已经从部队回到地方,进了一家国有银行,从事柜面工作。临平人早些年调侃地把柜员叫作“柜头猢狲”,但我们不一样,银行还算比较吃香的单位,尤其专营外汇外贸业务的银行,客户多来自三资企业。工作内容有些单调枯燥,也极不符合我的个性,每天核对交进来的支票、汇票并在回执上盖章,虽然整日和让我最头疼的数字打交道,但生活安定,待遇尚可。我甚至和几位同事兄弟憧憬起退休后在×行老干部俱乐部下围棋、喝黄酒的情景。
可惜我们之中大部分人没在这家银行撑到最后。2000年至2010年,亦是金融体制改革大潮涌动之际,在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纷纷涌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怀揣着不同的离绪各奔东西,有的仍在金融行业或其他领域颠沛流离,有的随波逐流或自强不息地开创了新局面,缔造传奇……
影乐宫的辉煌时期正值我们风华正茂,下了班就换上休闲时髦的服装,浪迹于影乐宫等娱乐场所,享受生活的馈赠。那时,我们认识了一种叫作“电力纺”的丝绸面料。我在《厂》一文里说到,丝绸是临平的支柱产业之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用从丝织厂或者别的各种渠道搞来据说是要出口的真丝电力纺面料,制成真丝短袖衫。这种短袖设色大胆,图案繁多。这种短袖衫的版型极为宽松,半袖样式,下摆掖进腰间,下身的标配是紧身小脚西裤,脚上配一双浅口尖头皮鞋,故意露出一大截白色线袜。走动起来,空气会把上衣鼓起来,有点飘飘欲仙的味道,再配上中分或者四六分的发型,无论在舞厅的激光下还是走在街头,都是一道亮丽时尚的风景线。再说说舞者和舞种。
影乐宫有一部分是真正的舞者。他们通常年届中年,因为热爱舞蹈艺术,常年坚持练习舞技,精气神保持得很好。他们都穿正装,男士是素色或条纹短袖衬衣以及裤线熨得笔挺的西裤,女士身着艳色连衣裙或缀有精致花边的曳地长裙。
《月朦胧鸟朦胧》《桑塔·露琪亚》是标准的慢三,《容易受伤的女人》《让我欢喜让我忧》是慢四,《鸽子》是探戈,《春之声圆舞曲》《多瑙河之波》是快三华尔兹,还有欢快俏皮的恰恰和伦巴舞曲。
真正的舞者值得尊敬。他们不在乎跳舞的场所有多简陋和嘈杂,音乐一旦响起,就是他们神采飞扬、自信爆棚的时刻。检验真正的舞者和我们这些伪舞者的标准,除了着装,就是快三和探戈。
探戈舞曲响起的时候,男伴彬彬有礼地上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临平十九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阿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515086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7
出版时间 2023-06-01
首版时间 2023-06-01
印刷时间 202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24
CIP核字 2023002830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