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葡萄酒的世界史(自然惠赐与人类智慧)
内容
内容推荐
诞生于中近东的葡萄酒先是传入埃及,经过希腊,向西扩展至欧洲,但它并没有进入东方。暂且将伊斯兰教禁酒这样的宗教、文化壁垒排开,印度、西亚、中国以及更东的日本等国,也是葡萄酒的不毛之地。中国虽然自汉朝起,就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带来了葡萄,到唐朝时,文人墨客也开始喝到葡萄酒,并栽植葡萄,但在此之后,葡萄酒却忽然消失了。……从葡萄酒发展分布图就可知,埃及、犹太、希腊、罗马等文明在形成欧洲文化底色的“两希文明”(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同时,作为其中一环的葡萄酒文化也逐渐发育起来。那么,葡萄酒到底是如何与欧洲文明相辅相成的,就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进行探究吧。
作者简介
瞿亮,南开大学世界史博士,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史、中日文化交流史,参著有《日本近现代文化史》,在《世界历史》《世界历史评论》《南开日本研究》《日本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序章 东洋对于葡萄的爱慕——日本人何时开始喝葡萄酒
第一章 探求葡萄酒的源流——美索不达米亚的酒宴图
第二章 培育葡萄酒的母亲——促使技术进步的埃及
第三章 古典葡萄酒的形成与确立——与希腊神话的关联
古代希腊神话与传说的时代
后期的庶民阶层
后期的知识分子阶层
第四章 与宗教结合的葡萄酒——旧约、新约圣经与以色列
两个版本的圣经
《旧约全书》与葡萄酒
《新约全书》与葡萄酒
第五章 葡萄酒的希腊化与希伯来化
葡萄酒文化的熔炉:罗马
早期罗马的反葡萄酒派
葡萄酒贸易与葡萄酒产业的兴隆
贵族的葡萄酒
庶民的葡萄酒
作为罗马军团必需品的葡萄酒
罗马和平与葡萄酒的普及
葡萄酒与木樽的完美结合
第六章 卫生与信仰的葡萄酒——多样化的中世纪
葡萄酒并没有缺席的中世纪
王侯贵族的葡萄酒
教会·僧侣·修道院的葡萄酒
城市与市民的葡萄酒
农村与农民的葡萄酒
第七章 知识与理性的葡萄酒——近代前的变革
从神到人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绝对主义王权与该时代的葡萄酒
波尔多干红葡萄酒的进军
英国人创造的雪莉和波特
贵腐葡萄酒的诞生
玻璃酒瓶与软木酒塞
绝对主义王权的功罪
第八章 市民社会与科学的葡萄酒——近代塑造葡萄酒的理想美
激荡的时代:自18世纪末至19世纪
法国革命前后的科学思想及其对葡萄酒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滋生的法则——《拿破仑法典》和葡萄酒的关系
葡萄园的变化
餐馆的诞生、从贵族的葡萄酒到市民的葡萄酒
工业革命与葡萄酒——巴黎世博会与上档次的波尔多葡萄酒
工业革命的光与影——铁路与葡萄酒
19世纪后半叶的噩梦——葡蚜的蹂躏
葡萄酒世界中19世纪的意义
第九章 科学技术引起的巨大变革——20世纪的葡萄酒
激荡的20世纪
普遍的葡萄酒法案诞生
葡萄酒产业的现代化——机械化
葡萄酒产业与现代酿造学
葡萄酒产业的结构性变革——葡萄酒业界的再编成
葡萄酒报道的发展
第十章 葡萄酒的新文艺复兴时代——世界各国的新组合
面貌发生变化的世界葡萄酒格局
新大陆葡萄酒的崛起
世界葡萄酒的新动向
葡萄酒将来的展望
导语
一部葡萄酒的全球史,见证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鸣。
葡萄酒是如何开始在美索不达米亚起源,并在埃及、希腊、罗马、欧洲、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旧约与新约中对葡萄酒的描述有何不同?葡萄酒如何在罗马形成了平民化与贵族化的差异?葡萄酒在欧洲中世纪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又如何?本书对葡萄酒的历史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和影响做了详尽的叙述。
精彩页
第一章 探求葡萄酒的源流——美索不达米亚的酒宴图
去往香槟诞生的地方,日本人都为其土质感到惊叹,那里有像白墨一般纯白且柔软的白垩土。那里的小村庄塞尚发掘出了野生葡萄的化石。这是法国最古老的化石,推断大概在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前期。调查欧洲各地的化石,第三纪晓新世(约6500万年前)和始新世(约5500万年前)的地层中,也发现了许多葡萄属科的树叶和种子化石。不仅是欧洲,北美和东亚的第三纪地层也有类似的发现。
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呢?因为在古代,不用说欧洲,世界各地都茂密生长着葡萄。然而,到了第四纪冰河期,它们几乎全部灭绝了。但是在欧亚大陆的高加索地区还留存着葡萄。存留葡萄的地方就在如今政治上依然处于动荡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地区,大概是因为黑海和高加索山成了阻挡冰川的天然屏障吧。冰河时期结束后,气候再度回暖,残存下来的葡萄再次扩展到中近东和欧洲。经过几万年,就发展成适应了其地势和气候条件的生态作物。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名为“维京传奇”的有趣故事。公元1000年左右,发现了格陵兰岛的“红发埃里克”的儿子雷夫自大西洋向西航行,最终到达了大陆。他为那里生长旺盛茂密的葡萄感到惊奇,并将其果实带回维京,该地也被命名为“瓦恩兰”(vineland,葡萄园之地,近年来也有称瓦恩兰并不是葡萄园的其他说法)。学者们推断其地就在而今的新斯科舍及波士顿地区,后来又确认其在北美,这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500年的事情。
那里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似乎对酒没有兴趣,因此并没有把葡萄酿成葡萄酒。而后,远洋而至美洲的欧洲人带来了酒,由于印第安人对酒没有免疫性,很快就养成了沉湎于酒的酒精上瘾症。在而今隶属于纽约的地区,当时荷兰人只要用少量的酒就可欺骗印第安人而夺取财物。总之,一直到后来,美洲都是葡萄酒的不毛之地,过去生长着的茂密葡萄,也完全变成了与欧洲不一样的品种。
大概因为这种情况所致,而今学者们把世界上的葡萄分为酿酒用的欧洲系和食用的美洲系。欧洲系称为“维缇斯·维尼菲拉”(Vitisvinifera),美洲系则是“维缇斯·拉布鲁斯卡”(Vitis labrusca)。“维尼菲拉”即为酿造葡萄酒用的意思,而“拉布鲁斯卡”则是野蛮的意思。这或许对美洲是歧视失礼的,而将欧洲系葡萄命名为“维尼菲拉”则是因为欧洲葡萄能够酿酒(可生吃的干葡萄例外),这种观念被根深蒂固地流传下来。
然而,野生葡萄和银杏、椎树一样,实际上属于雌雄异株。最初采集葡萄的人们,习以为常地只是将能够结出果实的雌株挖掘并栽培,而没有雄株的话,雌株也无法结果。而后,人们终于在深度观察之后,发现了突然变异的雌雄同体株,逐渐进行栽培。人类最早开始培育葡萄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6000年。学者们推断黑海和里海之间的亚拉拉特山是其发祥地。虽然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前5000年)的遗迹中发现了葡萄的种子,但这依然是野生的雌雄异株品种。
P13-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葡萄酒的世界史(自然惠赐与人类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山本博
译者 译者:瞿亮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219976
开本 32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3-06-01
首版时间 2023-06-01
印刷时间 202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332
CIP核字 2023029703
中图分类号 TS262.6-091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