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儿童的人格教育
内容
内容推荐
孩子不愿意上学、拒绝与同伴玩耍,甚至习惯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新手爸妈,矫正它们也成了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在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看来,上述行为或许是儿童感到自卑、进而寻求卓越的表现,其中隐藏着他们对自己的懵懂认知与初步探索。
《儿童的人格教育》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儿童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这是影响其成长的关键,将儿童视为有能力的个体,而不是需要被照顾的弱者,引导其克服自卑,才能培养起受用一生的健全人格。阿德勒对儿童心理问题的洞见,深刻影响了包括正面管教、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在内的诸多当代教育实践。因此,这部畅销全球近百年的心理学经典,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儿童教育的本质,也能为家长和教学者提供可靠的教育指南。
目录
译序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性
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及其教育意义
第四章 追求优越感的引导
第五章 自卑情结
第六章 儿童的成长:预防自卑情结
第七章 社会情感及其发展障碍
第八章 儿童在家庭中的位置:心理处境及对策
第九章 检验儿童准备工作的新环境
第十章 在学校的儿童
第十一章 外界的影响
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第十三章 教育上的失误
第十四章 对父母的教育
附录一 个体心理问卷
附录二 五个案例及其评述
精彩页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一体的。我们之所以追求优越感,是因为感到自卑,因而力图通过富有成效的努力来克服这种自卑感。只有当这种努力受到了阻碍,或者当对器官缺陷的反应严重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自卑感才会是心理问题。这时我们就会形成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分的自卑感,它必然促使人去寻求可以轻易获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同时,这种自卑情结会通过夸大困难和削弱勇气堵住通往成功的道路。
还以那个口吃的13岁男孩为例。正如我们所知,这个男孩的不自信是造成他持续口吃的部分原因,而口吃反过来又强化了他的不自信。78这就造成了通常所说的神经性自卑情结的恶性循环,男孩想把自己隐藏起来,他已经放弃了希望,甚至可能想到过自杀。口吃是他生活模式的表达和延续,也是他给周围人留下的印象,并让他成为关注的中心,从而缓解他的心理不适。
这个男孩的人生目标太过高远,希望自己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总是追求认可和声望,因而他就必须表现得心地善良、能与人友好相处,并把工作做得有条不紊。他还感到自己需要找一个借口,万一失效,口吃就是他的借口。这个案例之所以富有启发性,是因为这个男孩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朝着对自己和社会有益的方向,只是在这一阶段,他的判断力和勇气遭到重击。
当然,口吃只是这些丧失勇气的孩子所采用的众多手段之一,当他们并不相信可以依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取得成功时,口吃就派上用场了。他们所采用的手段类似于大自然赋予动物的利爪和锐角,都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不难看出,这些手段产生于这些孩子的脆弱和绝望:没有这些手段他们就无法应付生活。有些儿童采取的唯一手段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这表明他们不想告别婴儿期,不想告别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其中只有极少数人的确有大肠和膀胱毛病,他们使用这些伎俩只是为了博取家长和教师的同情,尽管有时也会招致同伴的嘲笑。因此,孩子诸如此类的行为不应被视为某种疾病,而是他们自卑情结的自然流露,或者是他们追求优越感的病态表现。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小男孩的口吃是如何发展而来的,起初或许只是一个很小的心理问题。他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家里的独子,母亲全身心地为他操劳。当他慢慢长大时,他也许感到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表现的机会也在减少。因此,他便想用新的花招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于是,口吃便有了不寻常的意义:他注意到别人跟他说话时会观察他的口形和吐字。通过口吃,他便把原本属于弟弟的关注和时间争夺过来了。
在学校的情况也类似,他发现老师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在他身上。这样,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都因为口吃而获得了一定的“优势”。他一点都没有错失只有好学生才享有的欢迎和喜爱,而这也正是他所热烈渴求的。他无疑是个好学生,不过,这个“好学生”来得过于容易了。 另一方面,虽然口吃让他获得了教师的宽大处理,但这并非值得推荐的方法。一旦这个男孩没有获得他想要的足额关注,他会比其他孩子感到更受伤。坦白地说,弟弟的出现使得这种引人注意的方式有了一种悲伤的色彩。和别的孩子不同,他从没有把自己的兴趣转移到别处:妈妈才是家里他唯一觉得重要的人,其他人他一概不感兴趣。
对于这种儿童的治疗,首先一定要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力量。跟他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特别重要,一定要对他们抱一种同情态度,不要用严厉的态度威吓他们。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利用这种友好的关系鼓励他们不断取得进步。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使他们自立,通过各种办法使他们对自己的心理能量和身体力量都感到有信心,并使他们信服,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勤奋、毅力、练习和勇气去获得他们向往但尚未实现的一切。
儿童教育中的一个最为严重的错误就是,家长和教师对于一个偏离正道的儿童作出恶毒的断言。这种蠢话加重了孩子的怯懦,只会让情况变得更棘手。我们要做的是正向激励他们,正如诗人维吉尔所说,“因为相信,所以可以”。
千万不要认为贬损或羞辱能真正改变孩子的行为,即使我们有时也会看到,那些害怕被耻笑的孩子似乎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案例来看看这种做法是多么不合理。有个小男孩因为不会游泳而遭到朋友不断地嘲笑,终于,他忍无可忍,从跳板跳入深水之中,人们费了很大劲才把他救上来。情况往往就是如此,怯懦者在面临失去尊严的危险时,通常会为克服怯懦铤而走险,但这种做法显然不对。这种方法恰恰验证了他的怯懦,这就是懦夫行径,有害无益。他真正怯懦的是,承认自己不会游泳就会失去在朋友中的地位,这种不顾一切的一跳并没有使他克服怯懦,反而加强了他不敢面对现实的怯懦心理。
怯懦总会破坏人际关系。一个怯懦的人不会考虑别人,反而还会不惜以同伴为代价来赢得认可。怯懦带来了一种个人主义的、好斗的人生态度,它破坏了社会情感,却远未消除对他人看法的恐惧。懦夫总是担心被嘲笑、被忽视、被贬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儿童的人格教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译者 译者:牛海群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23007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6
出版时间 2024-04-01
首版时间 2024-04-01
印刷时间 202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258
CIP核字 2023223230
中图分类号 B844.1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