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道德冷漠的教育省思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道德冷漠与道德恶、道德冷漠的教育关联、教育如何抵御道德冷漠。道德冷漠是对他人的漠视,即眼中无人,他人的生死痛苦在冷漠者那里都激不起一丝涟漪。道德冷漠的“冷气”是向外的,但也是向内的。我们对他人的冷漠,正是内在灵魂枯萎的表征。道德冷漠有教育关联性。现代教育竞争过度的,可以说是被竞争附体。被竞争绑架的现代教育,在很大程度教给孩子的是你死我活,是对他人遭受的不管不问。现代科技提供了太多让人逃离自己的通道,现代人在远离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快。当人无法与自身对话时,人就失去了道德敏感性和道德判断力,冷漠、作恶而不自知。道德冷漠也记忆相关,记忆品质的下降也是道德冷漠的一个根源。从历史的高度来看,道德冷漠的教育关联还在于现代教育是以道德作为代价发展而起来的。从事实上看,道德冷漠有教育关联性。教育有现实形态,也有应然形态。不要以为后者毫无意义,应然的、理想的教育形态起着建构新的教育形态的作用。今天的教育现实,其实也只不过是一种建构。我们完全可以建构新的教育现实以来抵制、消解道德冷漠的蔓延。 作者简介 高德胜,1969年生,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德育论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德育学科组成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国家统编教科书小学《道德与法治》执行主编。在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生活德育论》等有广泛学术影响的专著6部,是有学术原创力的教育学者。 目录 第一部分 道德冷漠与道德恶 第一章 道德冷漠与教育之能为 一、对道德冷漠的再思考 二、道德冷漠之恶 三、道德冷漠的“现代生产” 四、抵抗道德冷漠的道德教育 第二章 意志薄弱及其克服 一、一个“卡脖子”的问题 二、作为“概念串”的意志薄弱 三、意志薄弱与恶的距离 四、意志薄弱的克服 第三章 教育:道德恶的抵抗 一、道德恶及其形态 二、在恶的诸形态之间 三、现代教育与“根本恶”的诱惑 四、教育:站在去恶的最前线 第二部分 道德冷漠的教育关联 第四章 竞争的德性及其在教育中的扩张 一、教育与竞争的暖昧关系 二、竞争是一种“灵恶” 三、被竞争附体的教育 四、竞争借教育之身“传道” 五、教育还有“还魂”的希望吗? 第五章 教育与人的“自我离异” 一、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二、现代教育:推着人远离自己 三、“自我离异”意味着什么? 四、教育还能照亮我们“归家”的路吗? 第六章 论学校教育对记忆的处置与后果 一、“记忆问题”的教育关联 二、不同的记忆,不同的意义 三、不同的记忆,不同的遭遇 四、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后果 五、重构教育与记忆的关系 第七章 论道德作为现代教育之代价 一、“四轮驱动”的现代教育 二、“谋生术”:智者派的全面胜利 三、“教育印刷术”:现代教育对人的降格 四、学校:一个道德贫乏的地方 第三部分 教育:作为道德冷漠的解救之道 第八章 解除痛苦:教育的固有使命 一、教育与痛苦在“这里”相遇 二、痛苦的混沌 三、教育的“痛苦使命” 四、“他人的痛苦”与教育的“特殊使命” 第九章 教育爱的复归 一、爱的拯救 二、爱:人之根 三、何为教育爱? 四、拿什么去拯救爱? 第十章 教育重构:从一端到中道 一、张力中的教育 二、执于一端的古代教育 三、执于另一端的现代教育 四、教育的预言式存在 附录: 爱与超越——鲁洁先生教育思想的两个关键支点 一、爱是超越的根基 二、爱是先生教育思想的底色与追求 三、超越:对可能世界永不停歇的追求 四、爱与超越的内在统一性 五、“最有魅力的教育学” 后记:真话即修行 序言 引言被冷漠刺痛的心灵 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 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按 着这个逻辑,在总体实现小 康的今天,我们的道德水平 和文明素养也应该有大幅度 的提高。但一桩又一桩冷漠 旁观事件,否证了物质发展 与道德文明同步发展的预期 。从“小悦悦”事件,到妇女 被车撞倒躺在路上无人援手 ,再被后车碾压致死事件; 从女子跳楼,数百人观望起 哄,到一个又一个老人摔倒 ,有人围观却无人援手…… 这些无不刺痛着我们的心灵 。 有人说,这是媒体炒作 的结果。确实,媒体尤其是 电子媒体的真实再现功能, 使这些事件毫发毕现地呈现 在我们眼前,那样醒目、如 此刺眼!类似的事件,在过 去时代不是没有发生过,但 限于传播技术手段,能够亲 眼目睹的人有限,对社会心 理的影响也就没有现在这么 大。电子媒体的记录能力、 传播能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 起到了扩散、渲染负性社会 事件的作用。但是媒体记录 、传播是一方面,媒体所记 录、传播的内容则是另外一 方面。媒体所记录的这些冷 漠事件都是真实发生的,经 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连续 考验着我们的神经。被媒体 披露出来的某一冷漠事件, 在当时似乎已经突破了人们 的心理底线,但很快又有更 糟糕的事件被披露出来,让 人不知道底线在哪里。 如果道德冷漠只停留在 媒介中,看得多了,也就不 再震惊,“同情疲劳”随之而 来。问题是,冷漠不单是媒 介事件,而且是多数人的切 身体验。或者说,冷漠是切 身的,是切身的冷漠。一方 面,作为社会人,我们都感 受到了来自他人的戒备与冷 眼,在遇到困难时不敢寄希 望于他人;另一方面,我们 也将自保放在第一位,遇到 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 护自己,而不是勇敢地伸出 援手。 有人说彭宇案是重大的 道德事件,甚至影响了一代 人的道德观。不可否认,“ 彭宇案”的发生,确实给正 在变冷的人心又泼了一盆冷 水。但我们也不能夸大单个 案例的影响。客观地说,不 是彭宇案影响了一代人的道 德观,而是彭宇案迎合了冷 漠的社会心理。改革开放为 物质发展松绑,但社会规范 上的要求还一直延续。也就 是说,几十年的社会发展, 人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并非道德滑坡,而是道德已 经褪去了过去时代所附加的 高大上装饰。彭宇案的发生 恰当其时,为被社会控制所 压抑的冷漠找到了理直气壮 的借口:我为什么要去帮助 别人?要是他反咬我一口怎 么办? 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 道德冷漠不是中国独有的现 象,而是全球现象。英国社 会学家鲍曼(Zygmunt Bauman)对此有敏感而深刻 的体察,他用“道德盲 视”(moral blind)来命名这 一问题。媒体总是有意无意 地暗示西方世界的高文明修 养,但西方世界的知识分子 ,对西方世界的冷漠同样痛 心疾首,并对此进行了毫无 保留的揭示。比如,鲍曼从 现代性的根源来揭示道德冷 漠的根源,贝克(Ulrich Beck)则从风险社会的角度 来揭示人人自保、漠视他人 的现实。 现代化的成就不可否认 ,但富足而又冷漠就是我们 想要的生活吗?如果说一定 程度的孤单与冷漠还可以忍 受的话,那么冷漠积聚到一 定的临界点而导致的爆发则 会导致社会的崩溃、民族间 的仇杀,甚至是世界性、毁 灭性的战争。这绝不是凭空 杜撰的,而是真实可能的, 甚至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这 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既然如此,道德冷漠, 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课题 。 一、何为道德冷漠 人是道德的存在,正是 道德使人从自然界中脱颖而 出,成为“万物的尺度”。如 果说人是“万物的尺度”,那 么道德就是人的尺度,即人 之所以为人的标志。我们可 以把道德理解为人内心的法 则、对美好灵魂的守护,但 道德必须落实在人际,没有 对他人的观照,也就无所谓 道德。道德冷漠则是对他人 的漠视,即眼中无人,他人 的生死痛苦在冷漠者那里都 激不起些许涟漪。道德冷漠 的冷气是向外的,也是向内 的。对他人的冷漠,正是内 在灵魂枯死的表征。我们首 先要做的,就是清醒认识道 德冷漠的人性后果。 人性不是固定的,而是 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柏拉图说灵魂的公正就是灵 魂各个部分间的井然有序, 就是灵魂中理性对欲望和激 情的支配。人有自保的本能 以及从这一本能发育出来的 各种心理需要,也有源自灵 魂的善以及由此发育出来的 各种道德品质。人们常常将 为己与为人对立起来,但实 际上真正关心自己的灵魂的 人,也是关心自己灵魂善的 人。最为奇妙的是,在灵魂 善中为己与为人是统一的, 为己也是为人、为人也是为 己(为更好的自己)。在道德 冷漠中,自保的需要超过了 灵魂善的力量,是人性力量 的失衡、失序。 道德冷漠不是现代现象 。道德冷漠与人类一直相互 伴随。但现代之前的社会都 有较好的抑制、疏导道德冷 漠的方式,只有现代社会, 对道德冷漠不是抑制、疏导 而是一定程度上的放纵。现 代社会有诸多道德冷漠的生 产机制,这是以前社会所没 有的独特现象。可以说,道 德冷漠不是现代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道德冷漠的教育省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高德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4969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3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首版时间 | 2023-09-01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70 |
CIP核字 | 2023121972 |
中图分类号 | G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