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南戏曲文化史(上下)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作为一部通史,阐释了上至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下至新时代的戏曲文化,分析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变迁对戏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江南戏曲发生发展的整合性和矛盾性与文化传承的具体性和内化性,还原了江南戏曲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形态到新形态的兼收并蓄、交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构建了清晰、系统的江南戏曲文化发展谱系。同时,通过具体分析江南地区吴文化与越文化,中华文化、海外文化与江南文化,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以及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深入阐述了影响江南戏曲文化发展的文化生态结构和重要内生动力,有利于人们整体认识南北戏曲之间异质互补特征,把握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全貌,使人们从波澜壮阔的艺术传承史中,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发展的宏阔历程。
作者简介
黄文杰,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宁波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宁波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宁波财经学院兼职教授。宁波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理论)人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对象(第一层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多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悦·读宁波》《文·化宁波——宁波文化的空间变迁与历史表征》《书香月湖——江南士人的精神构建与历史流变》《水·化宁波——江南濒海区域水利文明的演进与表现》《浙江戏曲文化史》《浙江文史记忆(宁波卷)》等。
目录
绪论 江南文化与戏曲的发展
第一章 古代江南文化与戏曲的源流
第一节 上古江南的文化生产与文明特质
一、江南史前文化的流变与特征
二、史前文化中戏剧基因的萌芽
第二节 江南文化初成与乐舞的发展
一、南北对话与吴越楚文化的变迁
二、先秦乐舞与南方乐舞的发展
三、先秦乐舞的文化机制与戏曲的远源关系
第三节 江南文化初成与戏剧的雏形
一、楚声的接受与吴歌西曲的发展
二、汉唐百戏与戏剧雏形
三、六朝江南与佛教音乐的本土化
第二章 南戏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节 唐宋江南与南戏的创生
一、隋唐治乱与江南的发展
二、宋代社会转型与市民文化的兴起
三、两宋江南与南戏的形成
第二节 南戏的声腔与体制
一、南戏的声腔与流播
二、脚色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戏曲体”与演出的组织
第三节 南戏的剧目与文化意义
一、《张协状元》与早期婚变戏
二、南戏剧目遗存与市民文化
三、傩戏、目连戏与仪式戏剧
第三章 南戏北剧时代
第一节 民族融汇与北杂剧兴盛
一、从金院本、诸宫调到元杂剧
二、元杂剧的文化生态
三、元杂剧作者与作品
第二节 南北戏曲的交融
一、元代江南文化风习与民族关系
二、北杂剧的南下与杭州
三、南北曲的融合
第三节 元代南戏的重要剧目
一、元代南戏的发展
二、“四大南戏”的盛行
三、《琵琶记》与南戏蜕变
第四章 从南戏到传奇
第一节 明初南戏与南杂剧
一、诸声腔的兴起
二、南戏的市场与民俗形态
三、明代南杂剧的发展
第二节 南曲的完善与传奇的繁荣
一、江南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
二、传奇体制的确立与名家名作
三、文学思潮与戏曲理论的建构
第三节 明末清初昆曲的兴盛
一、士大夫家班与昆曲的全盛
二、昆曲的商业化与新消费型城市
三、明清戏曲管理与昆曲传播
第五章 地方戏的兴起与盛行
第一节 花部争艳与雅部衰落
一、明清之变与学人之曲
二、花部兴起与声腔流变
三、花雅之争与江南演剧的繁荣
第二节 晚清戏曲与理论的转型
一、晚清江南的昆曲演出
二、救亡图存与杂剧传奇的再兴
三、戏曲改良运动与理论探究
第三节 西风东渐与近现代戏曲
一、近代江南变局与新剧种的丛生
二、新舞台、新风尚与海派京剧
三、新文化运动、抗战救亡与江南越剧
第六章 当代江南戏曲的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十七年与“文革”时期的戏曲
一、戏曲“三改”与“人民新戏曲”
二、戏曲“大跃进”与创作“三并举”
三、“文化大革命”与“革命样板戏”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与戏曲发展新境遇
一、改革开放与剧团恢复
二、大众文化的挑战与戏剧的突破
三、文化体制的改革与民营剧团的发展
第三节 21世纪的江南戏曲
一、文化新潮与都市戏曲
二、新时代戏曲理论与戏曲评论
三、戏曲与走向新时代的江南文化
参考文献
序言
江南文化是诗性文化,
代表了我国区域文化的最高
水准,符合马克思提出的“
人的全面发展”和“按照美的
规律来建造”,是满足人民
幸福生活新期待和建设高品
质生活城市的重要载体。其
对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
进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高质
量发展,具有重大的资源价
值和实践意义。
江南美学和诗性文化的
生产与传承,不只是士大夫
文人的事情,还涉及更为广
泛的创造主体,尤其是江南
的平民阶层;不仅属于书房
、园林这样的文化空间,也
属于渗入乡村、城镇各个角
落的民间舞台。唐宋以降,
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农
商经济日益成为主体形态,
江南地区也从过去如何适应
中原文化转向如何推动中原
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正如文
杰在本书中所说,商品经济
是江南众多新兴艺术形式形
成、勃发的重要基石,江南
城市更多地表现出与近代市
民生活甚至是当代消费文化
相似的特征;新兴的市民阶
层与文人士大夫成为社会的
中坚力量,成为各类社会活
动的接纳者、参与者及观赏
者,推动了文人士大夫代表
的“高雅”文化与新兴市民代
表的“通俗”文化的融合汇通
。乐人逐利成为江南新兴通
俗文化繁荣的重要驱动力,
社会文化生活出现了商业化
、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新趋势
;大众开始成为社会文化的
重心,以市民阶层的审美价
值取向为主的平民艺术取代
了以往的宫廷贵族艺术而成
为主流。杂取众艺之长,舞
台歌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在江南形成,并成为江南文
化最为动人、魅力无穷的景
观之一。
戏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华
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
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戏
曲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
,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
、雕塑、杂技等艺术形式,
其基因、萌芽可以追溯到诗
、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
术。文杰的《江南戏曲文化
史》作为一部通史,阐释了
上至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下至新时代的戏曲文化,
分析了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等变迁对戏曲发展的决
定性作用,揭示了江南戏曲
发生发展的整合性和矛盾性
与文化传承的具体性和内化
性,还原了江南戏曲由简到
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形
态到新形态的兼收并蓄、交
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构建了
清晰、系统的江南戏曲文化
发展谱系。同时,通过具体
分析江南地区吴文化与越文
化,中华文化、海外文化与
江南文化,精英文化与民间
文化,以及城市文化与乡村
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深入阐
述了影响江南戏曲文化发展
的文化生态结构和重要内生
动力,有利于人们整体认识
南北戏曲之间异质互补特征
,把握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
全貌,使人们从波澜壮阔的
艺术传承史中,深刻地认识
中华文化发展的宏阔历程。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看,
尽管迟至两宋时期,戏曲才
在江南地区诞生并日益走向
成熟,但却迅速成为中国艺
术文化的杰出代表和社会各
阶层普遍喜爱的文化消费方
式。江南戏曲经过数百年的
发展,广泛汲取各种艺术门
类的精华,形成了特色鲜明
的表现手法,具有完整的表
演美学特征,涌现出大量代
表中华民族艺术创作最高成
就的经典作品,构成了数代
艺术家历经千年、薪火相传
的赓续发展史。从宋代南戏
到当代的诗化越剧,一脉相
承地体现了以诗性思维为核
心的文化模式。“曲”的诗歌
意义始终是戏曲关注的第一
位,是戏剧舞台艺术的审美
核心,是最具代表性的、最
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戏剧魅
力的戏剧因子。而“戏曲意
境”不仅是剧作家的审美追
求,也是舞台表演的审美观
追求。阐释江南戏曲的诗性
精神文化特质以及内蕴的感
情、情绪、伦理模式和思维
习惯,是本书着重展开的部
分,也是非常精彩的部分。
二是从内容的角度看,
江南戏曲容量巨大,保存了
诸如越俗祭祀舞蹈、参军戏
、明代传奇、清代地方戏等
,全景式展现了江南人民的
社会生活,展现了江南精英
与民间、城市与乡村等阶层
对新价值的不同诉求,以及
这种价值发展的生动博弈过
程。从本书的分析中,可以
看到戏曲传承连续性与创新
性的统一,很多作品为世代
累积型集体创作而成,构建
了一幅聚合本区域、本民族
各种生存经验的文学图谱;
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审美形态
,江南戏曲强化了江南人民
的思维方法、行为习俗,充
实和提升了江南人民的精神
文化内涵和品质,并参与构
建了江南人民的区域身份和
区域文化意识,是一部生动
形象的江南“心史”。同时,
江南戏曲作为江南优秀思想
文化的重要载体,还反映了
江南百姓对中国文化的情感
认同与精神创造,由此也深
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精神的构
筑,成为族群文化记忆的核
心内容与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从江南戏曲与江南
社会的互动和影响看,本书
还展示了戏剧与市场、戏剧
与观众共同创造诗性文化生
活的总体过程和生动细节。
职业戏班是江南戏曲有效的
生存方式,早在早期南戏《
宦门子弟错立身》中就有记
录,其大规模发展始于明中
后期,承担了绝大部分演出
任务,并带动相关行业的消
费和就业。在戏曲发展中,
也存在文士豪富家班、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南戏曲文化史(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文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绘画:黄炜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241199
开本 16开
页数 6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30
出版时间 2023-10-01
首版时间 2023-10-01
印刷时间 202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1328
CIP核字 2023155324
中图分类号 J809.2
丛书名
印张 4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60
185
3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