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审计与法治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环境治理属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属于政府的法定职责。基于公共受托环境责任及鉴证、评价等功能,国家审计能够监督政府及其部门良好地履行环保职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参与环境治理不仅在理论上具备基础,而且实证检验了其对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效果。对于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建设而言,世界审计组织以及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提供了相关先进经验,本书从坚持党对审计的领导、明确审计的法治目标、引入环境审计的公平价值、改进环境审计的立法结构、搭建环境审计的协同机制、优化环境审计的法规内容、构造环境审计的正当程序、提升环境审计的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完善国家审计体制机制的建议,以期更高效地达致环境治理目标。 作者简介 胡耘通,河北沧州人,管理学学士(会计学),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工商管理博士后研究人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审计系主任、法务会计与财税合规研究中心主任,注册会计师、律师。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会计领军人才,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市级预算绩效评价专家,重庆市生态执法专家,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重庆市审计学会理事,重庆市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在《会计研究》等期刊公开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循环经济视野下税收制度创新研究》等著作5部,主持、主研各类科研教改项目20多项。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研究成果奖、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参与《审计法》《重庆市内部审计工作办法》等立法研讨工作,多项建议被采纳。 目录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治理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诉求 第二节 环境治理与“市场失灵” 第三节 环境治理与“政府失灵” 第二章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基本阐释 第一节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起源 第二节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发展 第三节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制度体系 第三章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联向度 第一节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基础奠定 第二节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理论关联 第三节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实证关联——以环境审计促进水环境治理为例 第四章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域外借鉴 第一节 世界审计组织审计及其环境治理 第二节 美国国家审计及其环境治理 第三节 荷兰国家审计及其环境治理 第四节 澳大利亚国家审计及其环境治理 第五节 环境治理的国家审计域外经验 第五章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创新选择 第一节 坚持党对环境审计的领导 第二节 明确环境审计的法治目标 第三节 引入环境审计的公平价值 第四节 改进环境审计的立法结构 第五节 搭建环境审计的协同机制 第六节 优化环境审计的法规内容 第七节 构造环境审计的正当程序 第八节 提升环境审计的专业能力 第六章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实践例证——基于河长制政策跟踪审计协同治理的考量 第一节 河长制政策的简要介绍 第二节 河长制政策跟踪审计的提出及实践归纳 第三节 河长制政策跟踪审计与协同治理连接 第四节 河长制政策跟踪审计的协同治理阻碍 第五节 河长制政策跟踪审计的协同治理完善 参考文献 序言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 得其养以成。生态文明关系 国家、民族的未来,关乎广 大人民的福祉。对于快速发 展的我国而言,经济、社会 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 ,乃一个长期、宏大的命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 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 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并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 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长制 等制度,制定、修订30多部 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和行政法 规;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 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 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 34.8%,全国地表水Ⅰ—Ⅲ 类断面比例上升至84.9%, 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与 此同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总体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 ,尚有29.8%的城市PM2.5 平均浓度超标,臭氧污染仍 较为突出,城市空气环境治 理任务依然严峻。党的二十 大报告明确,我们坚持可持 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 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 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 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乃中国式 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国家审计作为党和监督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 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与审 计全覆盖,在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 有天然优势。基于委托代理 产生的环境公共受托责任, 乃环境治理的基础,国家审 计以此监督、评价环境公共 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能够 促进政府有效地履行环境保 护职责。例如,国家审计审 查环境资源治理资金,跟踪 环境资源政策执行,监督环 境治理和资源管理项目…… 在本质上就是在维护、践行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诉求。 2021年修正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 《审计法》)要求,审计机 关对国有资源、国有资产, 进行审计监督;可以对被审 计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经 济社会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审 计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 计,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 定执行。《“十四五”国家审 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以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 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助力美丽中国建 设为目标,全面深化领导干 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资 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 况的审计。显然,国家审计 在环境治理领域具备了法律 和政策的执行依据。在环境 治理的整体结构体系中,国 家审计的独立性、专业性、 权威性特征,使其具有其他 监督机制无法替代的地位。 基于环境治理的紧迫要 求、国家审计的特有职能, 本书围绕环境治理与国家审 计,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展开深入探讨。 可持续发展作为迫切的时代 诉求,环境治理属于其实现 的具体路径之一,治理过程 不可避免地存在“市场失灵” 与“政府失灵”的问题。保护 环境与管理资源乃政府的法 定职责,亟须在国家治理体 系中获得有效监督。鉴于环 境公共受托责任的基本属性 ,国家审计(本书中国家审 计与政府审计均系同一概念 ,不做区分,环境审计属于 国家审计的一种类型)具有 对其鉴证、评价等法定职能 ,目的就在于监督政府能够 良好地履行环境保护职责。 我国国家审计参与环境治理 不仅在理论上具备坚强厚实 的基础支持,而且通过实践 进一步检验了其对水环境治 理的促进作用,其实践工作 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由此,国家审计获得了理 论和实证的正当性。对于我 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审计制度而言,世界审计组 织以及美国、荷兰、澳大利 亚提供了丰富的关于国家审 计与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 当然也亟须从坚持党对审计 的领导、明确审计的法治目 标、引入审计的公平价值、 改进审计的立法结构、搭建 审计的协同机制、优化审计 的法规内容、构造审计的正 当程序、提升审计的专业能 力等层面,创新国家审计的 治理路径,进而提升环境治 理的整体效能。 事实上,无论是环境治 理,还是国家审计,均是需 要长期专注的重大课题。本 书在撰写过程中,囿于学术 水平及其他诸多因素,可能 存在疏漏、偏颇等不足之处 ,希望各界同人批评指正、 不吝赐教。 胡耘通 2022年10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环境治理与国家审计/审计与法治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胡耘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856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5 |
出版时间 | 2023-08-01 |
首版时间 | 2023-08-01 |
印刷时间 | 202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08 |
CIP核字 | 2023000019 |
中图分类号 | F239.44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6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