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居里夫人自传/世界文学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个获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的伟大女科学家。玛丽·居里所著的《居里夫人自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自传》语言直白,坦诚,是一个普通女孩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真实写照。第二部分是由居里夫人撰写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和日记、他人的评价等多个角度展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书稿记录了并肩战斗的两位科学名人的一生,从中体现出来的致力于科学的精神和崇高品德至今仍值得世人学习,对于青少年读者更有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玛丽·居里所著的《居里夫人自传》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居里夫人为自己撰写的自传。通过直白、坦诚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自己——一个普通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传奇一生。第二部分则是居里夫人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书中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日记,以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出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目录

居里夫人自传

 第一章 成长历程

 第二章 从事研究

 第三章 经历战争

 第四章 美国之行

 附 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

皮埃尔·居里传

 前言

 第一章 居里家族

 第二章 最初的科学研究——压电现象的发现

 第三章 在物理和化学学校的初期研究

 第四章 婚姻和家庭 性格与品德

 第五章 梦想成真 发现了镭

 第六章 出名的重负 国家迟到的关怀

 第七章 民族的悲痛 成为圣地的实验室

 第八章 皮埃尔·居里评介文章选录

附 居里夫人日记选录(1906—1907)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成长历程

我的美国朋友们要我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下来。一开始,我觉得这一建议对我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但我最后还是被友人们说服了,凑凑合合地写了这个简略的生平传记。但我不可能在这本简略的传记里写出我一生中全部的感受,也无法详述我所经历过的所有事情。时过境迁,许多当时的感受已经记忆模糊,时间越久,就越加模糊不清,竟至有时还以为有些事情与己无关。还有许多事情似乎应该是与我有关的,但一提笔想写下来时,却又好像是别人所经历的事情。无疑,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主要的思想和某些深刻的感受在影响和支配着他的一生,使其生活沿着一条主线往前走。这条主线通常比较容易确定,容易找到。有了这条主线,就会明白当初为什么这么做而没有那么做,就可以看到当事人的性格等各个方面的特点。

我祖籍波兰,名叫玛丽·斯科洛多斯卡。双亲都出身于波兰的一个小地主家庭。在我的祖国波兰,像家父家母那样拥有一份不大产业的中产阶级家庭为数颇多。他们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阶层,彼此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目前为止,波兰的知识分子大多源自这一阶层。

我的祖父领导着一所省立中学,闲暇时还干一些农活。我的父亲勤奋好学,曾就读于俄国的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回到祖国,在华沙的一所大学预科学校担任物理和数学教师。他娶了一位与他情投意合、志趣相同的年轻女子为妻。她很年轻,但已是华沙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了。在当时,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被看作是极其崇高而庄严的事业。

我的父母亲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严肃认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们的学生遍布波兰全国,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这些学生至今仍对我的父母爱戴而感激,永远地怀念着自己的恩师。即使在今天,每当我回到波兰,总会遇见一些父母以前教过的学生,他们总要向我倾诉他们对我父母的温馨怀念。

我的父母尽管居住在城市,在学校任教,但他们与身在农村的亲戚们都保持着来往。每到放假,我就会跑到农村亲戚家里去小住,这使得我对波兰的农村情况颇为了解,而且也使我喜欢上了农村。在农村,我会感到无拘无束、散淡惬意。我之所以终生喜爱田野乡村,喜爱大自然,想必与这段值得怀念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

我于1867年11月7日在华沙出生,是家里几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因为我大姐在十四岁时不幸病逝,所以我只有三个姐姐和—个哥哥。

由于大女儿的不幸病逝,我母亲悲恸欲绝,从而因伤痛而患了不治之症,年仅四十二岁便撒手人寰。母亲去世时,我才九岁,我哥哥也只有十三岁。全家人沉浸在难以言表的悲痛之中。

大姐的突然去世,是我一生中遭遇的第一次最悲惨、最痛苦的事情。这之后,我常常会无缘无故地突然陷于忧伤悲戚、沮丧消沉之中,想必与这一悲惨之事不无关系。

我母亲为人高尚、温柔敦厚、心慈面善,而且她知识渊博、心胸坦荡、严于律己。她不但宽容大度、温情善良,而且在家中很有威望,大家都信服她。她非常虔诚笃信(我父母亲都是天主教徒),但她能包容一切对宗教的不同看法,她从来都是求同存异的,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她对自己的孩子们有着很大的影响,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是小女儿的缘故而备受呵护、关切,所以我深深地爱着我母亲,而且有一种崇拜之情把我和母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母亲的不幸去世使父亲悲恸欲绝,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投入到对自己的孩子们的教育上来,致使自己没有多少空闲时间。母亲过世多年后,我们仍感到若有所失,百无聊赖,仿佛家中少了一个主心骨。

我们兄弟姐妹很小就开始学习了。我六岁时就上学了,是班里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学生,每当有人前来听课或参观时,老师总是把我这个坐在第一排的学生叫上讲台朗读课文。我生性腼腆,一叫我上台我就吓得不行,恨不得跑出教室躲起来。我父亲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对我们的学习十分关心,并懂得如何指导我们,但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开始时我们上的是私立学校,后来不得不转到公立学校去了。

华沙当时处于俄国的统治之下,而这种统治最残酷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学校和学生的严格控制和迫害,波兰人办的私立学校都受到警方的监视,并且一律用俄语教学。学生们很小就开始学俄语,以致母语——波兰语反倒说不利索了。幸而这些学校的老师都是波兰人,他们不愿受此迫害,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们多学一些波兰语。这些私立学校都不准授予正式文凭,只有公立学校才有权利授予。

P2-4

序言

若干年前,当我还是个初中生时,我就听见老师们崇敬有加地对我们讲述居里夫人的伟大成就。几十年前的我听得入迷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少年时的我,只知道她是个外国女人,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今天,出版社约我翻译她的自传,我当然是欣然从命,因为这可以让我有机会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这位伟大女性的一生。这种有意义的事情,谁都会很乐意去做的。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不言而喻的,她同时也是一位谦虚的科学家。她之所以写自传,完全是难拂美国好友、女记者梅乐内夫人的一再劝说之美意,以免让她失望。这位美国女记者为了支持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工作,曾呼吁美国妇女积极捐款资助居里夫人因经费紧张而陷于困境的研究工作。最后,梅乐内夫人用妇女界的捐款购买了一克镭相赠,美国总统哈定亲自主持了捐赠仪式,令前来美国接受捐赠的居里夫人感动不已。在这个异国友人的敦促下,居里夫人只好勉为其难地动起笔来。她的自传有数万字,直白、坦诚、不加修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普通家庭女孩的不平凡的一生。她刻苦努力、顽强奋斗,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之后,只身前往巴黎大学求学。她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其苦其累可以想象。她在与皮埃尔·居里相识、相知,到喜结良缘之后,性格相近、志趣相投的夫妻二人,为了科学研究而甘于寂寞,过着清贫的生活,终于发现了新元素——镭,并将它运用到医学上,救死扶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她带领医疗队奔赴各个战区,利用与丈夫共同发明的X光设备,积极地投入抢救伤病员的行列中去。一位知名的科学家,在战争爆发后,又在前线当上了白衣天使,其高尚的精神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她与丈夫一样,整天待在由于经费不足而设备简陋、条件极差的实验室里,冒着受到有毒气体伤害的危险,为寻找新元素而废寝忘食,先后发现了镭、钋、钍等当时尚不为人知的新元素。由于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的卓越成就,他们和贝克莱尔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成为该奖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获得者。后来居里先生不幸遇车祸而英年早逝,不到四十岁又中年丧夫的居里夫人,曾一度被这意外而沉重的打击所压倒,终日思念自己的丈夫——科学研究事业上的战友和朋友。但最后,她还是把自己的痛苦深埋在心中,一边抚养两个年幼的女儿和照顾年迈的公公,一边继续进行科学探索,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两次诺贝尔奖的得主,而且与第一次不同,这一次是她单独获奖,真可谓史无前例。

这本十多万字的“小书”的第二部分,是居里夫人撰写的她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其篇幅大大地长于她自己的生平传记,她对丈夫的深情由此可见一斑。书中详细记述了皮埃尔·居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以大公无私、不计回报、无怨无悔的精神,与妻子一道,矢志不移地走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他的精神感染、鼓舞着自己的妻子,二人并肩战斗,终于登上了科学研究的高峰,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人类增添了幸福。尽管生活很清贫,但有妻子这样一位志趣相投的伴侣,他很满足,一门心思地埋首于实验之中。婚姻美满,事业有成,但天不遂人愿,他因惨遭飞来横祸而丧生。这不仅是法国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他的突然逝世令世界为之震惊。唁电唁函如雪片般纷纷飞来,有各国著名科学家发来的,也有一般平民百姓发来的,足见他的崇高品德,他的伟大贡献深入人心。

我仅在此摘录几篇知名科学家在吊唁中对他的评价的片段,作为对这位英年早逝、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缅怀。

法国著名科学家普安卡雷在法国科学院的悼念会上的悼词:

在物理学研究中,居里先生头脑缜密至极,能够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在别人很可能被引入歧途的错综复杂的谜团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所有与他交往的人都能体会得到他的真诚、率直,可以说,从他的温柔谦和、天真坦率、思维敏捷之中散发出巨大的魅力。在他的朋友们甚至对手们面前,他总是礼让三分……谁能想到这么温柔可爱的一个人却深藏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呢?他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在绝对真诚的道德理想上也绝不妥协……

著名科学家让·佩兰在1906年5月《当月》杂志上撰文:

但凡认识皮埃尔·居里的人都知道,与他在一起,你就会感到那种急于工作、急于研究、急于弄出个水落石出的劲头。

我们将把这种感受广为宣扬,以此来更好地缅怀他。我们还将从他的苍白但英俊的面庞上探寻那种使得接近他的人力量倍增的感召力的秘密……

他的学生,著名科学家什内沃1960年4月在物理和化学学校校友联谊会上的发言:

我们中间有些人对他不无道理地崇拜至极。就我本人而言,除了我的家人以外,他就是我最爱戴的一个人,因为他懂得如何以一种极大的、细心的爱去关怀我这个卑微的助手。他对人和蔼可亲,他的助手们都非常崇敬他。当实验室里的学生们听见噩耗时,一个个泪流满面、痛不欲生……

他的学生、后来的继任者、著名科学家朗之万1906年7月在《当月》杂志上撰文:

我作为学生走进他的实验室时,他只有二十九岁,但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整整十年的时光使他做起实验来游刃有余。尽管我才疏学浅、笨手笨脚,但一见到他在悉心指教时那副成竹在胸的坚定神态以及他那腼腆但坦然的表情,我便心中有底,不慌不忙、认认真真地跟着他做起来……我学生时代最美好的记忆也许就是在实验室里的那段时光,我站在黑板前面,听他兴致勃勃地同我们交谈,启发我们丰富的想象力,激起我们对科学的热情与爱好。他的探索精神很强,而且极富感染力,他知识面宽广而扎实,唤起了我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还有许多人,包括闻名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以及皮埃尔·居里的学生们的缅怀文章和讲话,不一而足。从以上所摘录的不多的一些片段中,就足以看出皮埃尔·居里是怎样一个人。让我引述居里夫人的原话来结束我的这篇译序吧:

他像是一个感悟真理的先知,完全摆脱了羁绊,全身心地向往理性和真知。他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只要以追求理想为自己的生活目的,以自由和正直的精神鼓舞自己勇往直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我们就完全可以像他一样达到尽善尽美的精神境界。

陈筱卿

书评(媒体评论)

这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感谢麦隆内夫人所做的努力,能让世人永远看到居里夫人对自己的人生记录与总结。尽管她只是平静地叙述,但仍然能让我们看到她坚强的意志、纯洁的心灵、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而公正的判断。

——爱因斯坦

很少有一部名人自传像《居里夫人自传》一样,几十年畅销不衰。这位伟大的女性不仅创造了科学史上的奇迹,她的这部内心独白和奋斗经历同样也创造了图书销售的奇迹。

——亚马逊书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居里夫人自传/世界文学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玛丽·居里
译者 陈筱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2458
开本 32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6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2015200975
中图分类号 K835.656.13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9: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