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思与果(佛家业力论的现代阐释)/思问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上下篇,共十一章。第一章讨论佛教业力论成立的逻辑背景和思想背景,第二章讨论作为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的业所具有的最基本的三个面向。第三章讨论业力因果关系。第四章讨论《阿含经》业论的归宿:依业出离。第五章讨论业力论中的难题:业力的相续与保存。第六章讨论在业力论背景下佛教对人类社会的一般观点。第七章是瑜伽行派对行为实质的探讨与证明。第八章讨论诸识的各别功能及其在行为中的角色。第九章讨论行为的善恶与价值判断。与《阿含经》直指人心的特点第十章讨论业力的储存与相续的问题。首先简单分析了部派论师有第十一章讨论瑜伽行派视野下的业果理论。
作者简介
刘朝霞,河北黄骅人,哲学博士,自2005年始于四川大学哲学系执教至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佛家哲学、宗教伦理,涉及天台哲学、瑜伽行派、佛家经典阐释、魏晋玄学等多方面。出版专著《早期天台学对唯识古学的吸收与抉择》,发表《随自意三昧中的无明与空》《阿赖耶识缘起与一念三千》《时间的性质与边界》《拔理于向郭之外》等二十几篇学术论文。
目录
导论
上篇 《阿含经》中的业力论研究
第一章 业力论的背景、主要对话者以及入手处
第一节 人生现实境况的三类归因和主体性的思考
第二节 婆罗门教的神意论
第三节 耆那教的宿作因说
第四节 佛家讨论业力问题的基本面向
第二章 业的内在性、缘起性及善恶属性的探讨
第一节 “我说业是思”:业的内在性
第二节 业之善恶
第三节 业的缘起性
第三章 业与因果
第一节 业的影响与回馈
第二节 关于后世受及业力认知问题的再探讨
第三节 业之影响的反思
第四节 关注行为的影响与功利主义
第五节 再论功德
第四章 依业出离
第一节 业力法则的几个特点
第二节 依业出离
第五章 业力论中的难题:业力的保存
第一节 《弊宿经》中对生命相续的讨论
第二节 从认知心识开始
第六章 业论背景下的人类生活和人类社会
第一节 群体生活与公共权力的诞生
第二节 转轮圣王与共业
第三节 共业洪流中的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的重建
下篇 瑜伽行派的业力论研究
第七章 “思即是业”:对行为实质(自性)的探讨与证明
第一节 业的定义
第二节 有部的观点与世亲的评破
第三节 正量部的观点与世亲的评破
第四节 譬喻论者的观点与世亲的评破
第五节 世亲在《成业论》中对三业的界定
第六节 关于无表业
第八章 诸识的各别功能及其在行为中的角色
第一节 前五识的功能与在行为中的角色:以眼识为例
第二节 意识的功能与在行为中的角色
第三节 执持识及其意义
第四节 结论:八识背景下的行为
第九章 行为的善恶与价值判断
第一节 善恶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心所与善不善法
第三节 行为之善不善性的解析
第十章 藏识、种子与业力的储存
第一节 部派对业力相续的理论探索和困境
第二节 藏识、熏习与种子
第十一章 异熟果与唯识所现
第一节 行为的多重影响与异熟
第二节 论唯识所现
第三节 唯识所现视域下的色法、他者与公共世界
附录一 业力空不空?——《中论·观业品》思想探析
附录二 意愿:理解佛陀社会政治学说的新进路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思与果(佛家业力论的现代阐释)/思问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朝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813957
开本 16开
页数 5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23-01-01
首版时间 2023-01-01
印刷时间 202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754
CIP核字 2023023416
中图分类号 B94
丛书名
印张 3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3: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