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太平公主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二月河雄厚壮丽的史诗遇见张爱珍缠绵哀婉的情事——奇妙的文字火花闪耀出云波诡谲的朝庭权术、暗涌潮生的宫闱秘史!孙自筠教授以科班出身的扎实功底再现大唐盛世,讲述与百家讲坛《蒙曼说唐》不一样的太平公主和武则天的私密生活!

一个风雨飘摇的大唐王朝,一个不幸女人的内心斗争,一个旷古绝今的传奇故事。

她是大唐帝国中最受宠爱的女人,梦回唐朝,大明宫风云际会,江山美人,千古英雄尽折腰!

内容推荐

太平公主一生并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更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历史往往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的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悲剧的结局告终。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乌龟叠罗汉

第二章 掷绳上青天

第三章 打他一辈子

第四章 中国小仙女

第五章 天赐驸马爷

第六章 再觅如意郎

第七章 天授大周朝

第八章 知母莫若女

第九章 女皇接班人

第十章 失败的监国

第十一章 情人与敌人

第十二章 十九种武器

第十三章 轰母皇下台

第十四章 革命的果实

第十五章 盛唐风流事

第十六章 太子的政变

第十七章 悲歌《郁轮袍》

第十八章 女大不当留

第十九章 母女弑君王

第二十章 女人的战争

第二十一章 胜利的滋味

第二十二章 乱世众生相

第二十三章 姑侄生死斗

第二十四章 图穷匕首现

第二十五章 魂归离恨天

后记

试读章节

唐时,民间流传一种精奇绝妙的龟戏表演,太平公主小时最爱看,从而拉开她紧张激烈且戏剧性一生的序幕。

这两年的长安城非常热闹,就好像发得一盆特别旺的面,鼓鼓囊囊,蓬蓬松松,胀得越出面盆横流四溢。莫说那些繁华的大街上熙熙攘攘,人流如潮,就连以前一些僻静的背街小巷,也是人群如织,川流不断:做生意的肩挑小贩,包医百病的江湖郎中,耍把式,变魔术,卖春药,问卦算命,斗鸡玩鸟等等行当,在大街闹市实在找不到立足之地,便向僻静的地方挤过来。他们靠一条板凳,或一张桌子,或一幅布幌,甚至只消扫出一块干净地方,便就地设摊。两通锣鼓,几声吆喝,人们就被吸引了过来,于是在街巷两边便画出许多人的圆圈。直到日落黄昏,燕雀归巢,摊主们开始清点他们或鼓或瘪的钱包,发出笑声或叹息时,人群才渐渐散去。

这两年长安城非常热闹固然是因为连年太平,风调雨顺,老百姓日子好过些;还有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两年朝廷不断采取宽恩措施:大赦天下,减免粮税,放赈救贫……使百姓得益不少。

可知道,朝廷这两年为什么一再“皇恩浩荡”泽被天下吗?也就是说,那盆发得特别旺的面是谁撒下的酵母呢?人人心里都明白,这应归功于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武则天。

这个武则天在宫廷斗争中,依靠自己的美丽妩媚和阴狠毒辣,连连得手,由昭仪而皇后而天后,后来竟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这在中国历史上已是绝无仅有的了。但她并不满足,她还要创造一个更惊人的奇迹:要当女皇。于是她在宫廷内广用计谋的同时,对宫廷外的百姓普施恩惠,以收揽民心。甚至连域外的异国他邦,也从她那里得到比以往更多的好处,引得外国使臣商贾云集京都。中国人加外国人,把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塞得满满的。

比如今天,就有父子二人从乡下赶到长安城,找一块街边空地,儿子拿出扫帚细细打扫干净;父亲从肩上取下一个包袱,慢慢解开,从里面取出只木箱,小心翼翼放在面前。然后取过包袱皮,从头到脚掸去尘土。掸罢,又对扫地的儿子喊道:

“二龟,过来我给你禅掸。”

这二龟今年七岁,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听父亲叫,放下扫帚走过来,站在父亲面前,把身子转来转去,让他浑身上下掸个遍。

这时,已渐渐有人围了过来,都好奇地望着这对父子和那木箱,七嘴八舌地猜测着,议论着。有的说是卖药的,有的说是变魔术的,而其中一位年岁大的人大声纠正他们说:“你们都没猜对,他们是表演乌龟戏的,那中年汉子就是有名的乌龟韩,那孩子是他的儿子,叫韩二龟。”

依今天的人看,说谁谁是乌龟,那是绝对骂人的话,可那中年汉子听人叫他“乌龟韩”,不但不生气,还笑了笑表示认可。他还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二龟”。这岂不很奇怪吗?

其实,把乌龟用来骂人,是宋以后的事,那以前可不是。因为龟主寿,唐代人用龟作名字的人多的是,如陈龟龄、陆龟蒙等还都是著名人物。影响所及,来中国留学的日本人也以龟为名。至今,日本人中还有取名用龟的,如龟田、龟山等。如果远溯历史,早在战国时代,统军大将军的旗帜上多半画个乌龟,用以象征吉祥和胜利。可见乌龟在中国历史上也曾荣耀一时,只是到后来,人类更加进化了,思维更加发达了,联想也更加丰富了,因乌龟头一伸一缩,与男性某个器官颇为相似,于是联想下去,“龟儿”、“龟孙”等等骂人之词便流传至今。

闲话休絮,且说乌龟韩掸罢土,捡块烂砖头靠墙根坐下,取出烟袋,美美吸了两袋烟。随着最后那缕袅袅上升的青烟,举头看看天空,时候已经不早,便向身边的儿子仰了仰下巴,说一声:“干呗。”

二龟听到父命,麻利地从布袋里取出一面铜锣,随着当当当一阵锣响,便是一阵稚声嫩气的吆喝:

“喂,大家都来看,乌龟叠罗汉。叠了宝塔尖又尖,叠个陀螺滴溜转。小孩看了长得快,老人看了老得慢。不老不少看一遍,好运跟着你屁股转……”

两遍锣声后,人已围得水泄不通。但见那乌龟韩轻轻打开木箱,取出一面小鼓,提出一个竹兜。而后,扣好木箱,从竹兜里取出大小七只乌龟,随手放在木箱盖上。

那些乌龟大的如饭碗,小的如鸡蛋,一个个老老实实在、箱盖上趴着,绝不乱爬乱动,只是伸头缩脑,睁着闪亮的小眼睛东瞧西望。

这时,乌龟韩敲起了小鼓,或重或轻,或快或慢,抑扬顿挫,节奏分明。

随着鼓声,木箱上的乌龟开始爬动了,最大的那只首先占据中央,面向观众把头高高扬起,其余六只,依大小顺序,围着大乌龟爬成一圈,也都把头高高扬起。来了个“集体亮相”。

少许,鼓声转换,第二大的那只乌龟便爬上中间那只大乌龟的背上。随着鼓声加快,乌龟们自动以自身大小为序,依次爬到前一只的背上。最后,那只最小的乌龟,爬过层层龟背到了最上层。这时鼓声由急促陡然变得缓慢,只见那只小乌龟后腿一蹬,以头和两只前爪为支点,把身子坚了起来,小尾巴直立朝天。

人们看到这稀奇精彩的乌龟表演,突然爆发出一阵掌声,加上叫好声。口哨声,响成一片。P1-3

序言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悲剧结局告终。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最终未能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这本历史小说除了把太平公主传奇性的一生放在唐王朝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细致描述,使其具有历史内涵外,还特别注意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生活的某些方面,对一些有趣的历史现象做出解释。比如盛传于史籍的武则天皇帝命百花在一夜之内开放的记载,完全可能是一种神奇的戏法。因为唐代百戏十分流行,且技艺高超,精妙绝伦,其中许多今已失传。小说中写到的“乌龟叠罗汉”、“掷绳上青天”、“神童贾昌驯鸡”等等,都是见诸史书的。

本书在对太平公主丰富复杂的一生进行多刎面多角度描写的同时,力求使其具有一定历史含量和文化特色;但因为它毕竟是一部小说。是一本写距今千余年历史的小说,虚构的成分比较重,有的地方,只不过是借历史的影子以演绎故事而已。

后记

写长篇小说是我一个青春梦,因受制于我处的时代,那只能是一个奢侈的梦,故而两手空空,一无所获。若干年后,时势变迁,旧梦得以接着做。然而遗憾的是自己出道太晚,熟悉的题材和经历的故事,已有那么多大家写了,写得那么精美深刻,我哪能写过他们?于是把目光转向历史,然环顾左右,历代帝王已被人一写再写,名臣显将、文宗巨贾,乃至后妃太监等等,也早有人涉笔,最后只得把题材选定在相对较少有人涉及的公主身上。好在自己有在图书馆工作的经历,独享许多史料查阅的便利,一年多时间就写出以武则天之女和秦始皇之女为故事内容的《太平公主》和《华阳公主》两本,并得以出版。接着,又写了以武则天之子唐中宗女儿的《安乐公主》、武则天七世孙唐宣宗之女的《万寿公主》等两部。

四本书面世后引起影视界的注意,《太平公主》被改编为37集电视连续剧易名《大明宫词》在海外及全国各电视台播放;《万寿公主》已卖了改编权,拟冠名《唐宫谣》改编为32集电视连续剧,现正在筹拍中。《华阳公主》、《安乐公主》已有多家制片方联系改编事宜,有的已进入操作层面,却因种种原因未果。

公主题材的选择很容易被认为在追求趣味性、娱乐性和市场份额。是的,在文化商品属性被认可并大行其道的现实下,请原谅我的未能脱俗。然而,我却更注重作品的文化意蕴、历史价值和政治内涵。轻松写文化、谈笑品历史和评说帝王政治,是我写历史小说的艺术思想追求。这不是我有意忽略历史亮点,如秦始皇的一统中华,武则天的盛世繁荣,那是应当大书特书的,但是他们的那些文治武功的代价过于昂贵,所以才有武则天死后留无字碑任后人评说的佳话。她的自知之明和自我审判,是她之前之后的任何一代帝王都难以做到的。

历史小说是小说,小说讲求文学性,虚构、编排、剪裁的分量很重,所以不能当成历史读。只要历史的主线索不混乱,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不错位,所反映的那段历史的时代精神不被歪曲,怎么虚构都无可厚非。

记得在《大明宫词》初播时,有人撰文批评其中太平公主与王维的交往有悖史实。太平公主比王维早出生40年,死那年太平公主52岁,王维才12岁,二人间非同一般的交往纯系编导的胡编乱造。其实这不能怪编导,应该怪罪的是我,“板子”该打在我身上,因为我在《太平公主》小说中用了几乎一章的篇幅写太平公主与王维的交往。这当然是虚构,是为了增强唐诗文化色彩和分量在一点野史影子启发下的虚构,是在不违背历史的本质真实和艺术创作原则前提下的虚构,是应该被允许和理解的。

《大明宫词》播出时关于史实的议论很多,还有一些小插曲至今回忆起来仍觉趣味无穷。

电视剧中有一场太平公主主持殿试点魏明伦为状元,家住成都的著名戏剧家魏明伦知道我写过一本关于状元的书,打来电话问我唐代是不是有个叫魏明伦的状元。我当即翻阅书中状元名单告诉他说没有,不仅唐代没有,就是在历代所点的600余名状元中,也没有一个叫魏明伦的。同时我向他说明,我的《太平公主》小说中只写有王维请太平公主向考官推荐他为状元,书中没有魏明伦其人,至于编导据何虚构,我不知情。那头魏明伦听了,传来一阵爽朗开心的大笑,而且感染着电话这头的我也跟着大笑起来。

唐代离现在已经太远,许多历史细节早已淹没,通过合理的艺术虚构再现当时活生生的生活图景是文学艺术家用以还原和丰富历史的手段。可以说,没有艺术虚构便没有历史小说、历史戏剧和一切以历史为题材的文艺作品。

但虚构不能太离谱,对已有定评定论于史有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虚构,以采取慎重态度为好。如《大明宫词》中为了剧情的需要,甩开史料和原作,竞把唐睿宗李旦在中宗和少帝后还当了两年(公元711—712年)皇帝的历史给虚构没了。这种对历史的随意切割取舍,为了艺术震憾效果而不顾历史事实的做法,我认为是欠严肃的。

这种情况在我的另一部历史小说《万寿公主》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时又遇到一次。剧本写好后易名《唐宫谣》,在讨论中提出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但在对史实与虚构的关系上却出现了分歧。如要求把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牛僧儒、李德裕等历史人物,“甘露之变”、“武宗废佛”等历史事件作虚化处理;而对根据剧情需要而合理虚构的宣宗未登位前的抚平藩镇活动则被认为“于史无据”而要求删去。其原因据说是为了剧本审查易于通过。影视制作是个高风险行业,这种做法的用心良苦诚可以理解,但其既有悖于历史真实又有违于艺术真实的代价实在太大。此剧尚在筹拍中,剧本还未最终定稿,其虚虚实实究竟如何定位,还未可知。

历史文学在处理史实与虚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论,核心话题是谁主导谁,有的说以史为主;有的说史实只是影子,虚构才是主体;有的说史实是筋骨虚构是血肉;还有用简单的量化法以五五、三七、二八来划分其比例的。在评论家们各持一端争论不休时,一种完全颠覆传统的戏说历史的影视剧风行屏幕,引发热播同时引发异议:担心对观众产生历史误导。其实这种担心完全多余,因为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是在看戏找乐子,体味那种张飞杀岳飞、关公战秦琼的快乐,想通过电视剧学历史的人究竟不多;而有必要担心的应该是那些以正剧面目出现的历史剧中对历史的混淆和误读,如对史实的错讹,如对秦始皇的夸大颂扬,如对康熙皇帝的过份美化等等,更应当引起关注。

这些年因为爱好,读了不少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看了不少历史影视剧,还动笔写了几本历史小说,对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如何对待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有些心得体会,冒昧发表以上见解,请读者批评。

转瞬间,十年过去,四本公主题材小说已先后到了与原出版社签约的版权期,我旱就萌生过结集再版的想法,蒙北京读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黄中华先生和三峡出版社看重,以“公主系列”再版,算是了结了一个心愿。特借此深表感谢。

作者孙自筠

2008年秋於四川甜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太平公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自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34000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