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傲慢与偏见(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
内容
编辑推荐

小说围绕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个女儿嫁出去的主题展开。达西富有骄傲,代表傲慢;伊丽沙白聪明任性,代表偏见。最后,真爱终于打破了这种傲慢和偏见,小说在结婚典礼中结束,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饶有风趣地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情风俗和世态人情,给人以艺术的想象,是一部社会风俗喜剧佳作。

试读章节

“伊丽莎白小姐,你为什么不跳舞?达西先生,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这位小姐可以作你理想的舞伴。你眼前有这样多美人儿,你一定乐意跳。”说着,他拉起伊丽莎白的手,想叫达西先生牵着。达西完全没有想到,却无意推却,谁知伊丽莎白把手抽回来,对威廉先生有些没好气地说:“我实在半点也没想跳舞。先生误解了,我走过来不是为了找人跳舞。”

达西倒识体面,彬彬有礼地正式邀请伊丽莎白,但是徒劳。伊丽莎白矢志不移,连威廉爵士的劝说也没有打动她。

“伊丽莎白小姐,你的舞姿超群,不肯赏光让我瞧瞧,太不讲情面了。这位先生平常并不喜爱跳舞,但是让我们看半小时开开眼界,他也没说反对。”

“达西先生是礼貌多端。”伊丽莎白笑着说。

“没错,他有礼貌,但是伊丽莎白小姐,只要想想遇上了什么人,他有了兴致并不奇怪。有你这样好的舞伴,谁还愿错过?”

伊丽莎白一副俏皮相,转身走了。她的拒绝并没有损害达西先生对她的印象,达西正想她想得有些出神时,听到了宾利小姐的声音。

“我知道你为什么在发呆。”

“不见得吧?”

“你在想如果晚上经常就这样过会多乏味,全是些这样的人。说实话,我与你的想法差不多。我从来没有这样心烦过!这么些人,既枯燥无味,又吵吵嚷嚷,一文不值,还自以为了不起。我很想听听,对这些人你会说出什么中听的话来!”

“听我说吧,你的猜测完全错了。我没在想不称心的事。我想的是一个漂亮女人脸上的一双漂亮眼睛会叫人多么迷恋。”

宾利小姐一听,直愣愣望着达西,希望达西告诉她哪位小姐有本领使他产生这样的冥想。达西先生无所顾忌,说:

“伊丽莎白·贝内特小姐!”P22

序言

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的名字对我国的外国文学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她的《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更为许多人熟知。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爱情与婚姻,全书或详或略涉及了五门婚事。

作者主要着墨于伊丽莎白和达西。这两人性格大不相同,伊丽莎白外向,活泼可爱,达西内向,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傲慢。第一次相逢在舞会,达西得罪了伊丽莎白。后来伊丽莎白又听信了别人对达西的中伤,觉得达西可恶极了。同时,两人的门第与财产有别,达西大富大贵,伊丽莎白家只算中产阶级,由于父母膝下无儿,财产还得由一个远亲继承。最糟的是,伊丽莎白的母亲脑子笨,常出洋相,妹妹行为不检,都被达西瞧不起。然而达西喜欢伊丽莎白的聪明,无形中坠入爱河,把门第之差抛到了一旁。伊丽莎白了解到事实真相后,不但消除了误会,发现达西原来心地善良,品德高贵,而且觉得不同性格正好互补。这两人的婚姻既有爱情又有财产作基础,是美满的婚姻。

伊丽莎白的姐姐简与宾利的婚姻同伊丽莎白的有相同之处,就是既有感情又有财产作基础。

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真心喜爱威克姆,最后与威克姆结了婚,却无幸福可言。她单纯追求外表美,不问其他,尽管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美男子,却与幸福绝缘。威克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开始时迷惑了包括伊丽莎白在内的几乎所有姑娘,但最终上当的是莉迪亚。究其原因,是莉迪亚虚荣心太重。

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特与牧师柯林斯的结合另属一种情况。夏洛特其貌不扬,又无财产,难于出嫁,所求不在爱情,只在生活的依靠,而柯林斯只要娶到个女人就行,所以两人一拍即合。他们的婚姻当然远远比不上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却胜过莉迪亚与威克姆,虽谈不上爱情、幸福,却有满足、太平。

伊丽莎白父母的婚姻又有其特殊性。他们有一定财产,但没有爱情。伊丽莎白的父亲年轻时以为美貌女子能给他带来幸福,也如愿以偿,娶到位漂亮姑娘,婚后却发现与貌美而不聪明的女人共度人生索然无味。他的生活宽裕,却感情空虚。

这五门亲事作者没有各表一端,而是通过主人公伊丽莎白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看来,奥斯丁认为爱情与财产是构成婚姻幸福的两要素,缺一不可。

奥斯丁善于刻画她那个时代中产阶级妇女的形象,善于描写爱情和婚姻,同时她还算得上个美人儿,然而,她终身未婚。她曾接受过一位爱慕她的人的求婚,但苦想一夜后反悔了,第二天连忙改口,拒绝了那人。

简·奥斯丁的父母有子女八个,可谓高产,这位女作家是第七个孩子。她的一生主要是在名不见经传的斯蒂文顿(steventon)与乔顿(chaw—ton)两个小镇度过的,其作品描写的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天地。

这位英国18—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受的学校教育很少,只得益于父兄的指导和所看的大量小说。其实,她一家人都是小说迷,不但看18世纪的名著,而且看恐怖小说、伤感小说。她常在自己家客厅的一张小桌上进行写作,来了客人,便将一张纸或针线盒将书稿遮盖起来,也不承认出版过小说。作家这样做是社会情势所迫,当时的人对女人写小说抱有偏见。

奥斯丁于21岁(即1796年)开始写小说,名为《开初的印象》(FirstImpressions),于次年完成,由父亲交给一出版商,被挡驾。作者并不气馁,将作品作了精心修改,书稿更名为《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才问世,前后历时17载。奥斯丁写作的第二部小说是《理智与情感》(Sense andSensibility),开始于1797年,发表于1811年,虽也经过了14年的漫长时间,却成为奥斯丁首先推出的作品。

《理智与情感》出版后,奥斯丁才遇上顺风,不但于1813年发表了《傲慢与偏见》,而且于1814年发表《曼斯菲尔德园》(Mansfield Park),1816年发表《爱玛》(EMlMA),1818年发表《好事多磨》(Persuasion)与《诺桑觉寺》(Northangel·Abbey)。

然而,也就是在奥斯丁的作品接连出台时,死神悄悄走近了她。她患上了一种叫阿迪生病(Addison’s disease)①的肾上腺疾病。奥斯丁离开乔顿去温切斯特(Winchester)求医,医生回天无术,这位女作家于1817年病故,年方42岁。实际上,她的6部长篇作品在生前仅发表了4部。评论界承认她为名作家更晚在20世纪。

在6部长篇作品中,《傲慢与偏见》与《爱玛》是两部名作。读者与评论界对这两部作品的喜好似乎不完全一致。《傲慢与偏见》出版后马上受到读者好评,后来一直是奥斯丁流传最广的作品。在我国,读者对《傲慢与偏见》也比对《爱玛》熟悉。但是,评论界开始赏识奥斯丁却是在《爱玛》问世后。而且,国外当代大多数评论家也认为,在她的6部小说中,最优秀、最能代表她的风格的也是《爱玛》。

奥斯丁的父亲是位牧师,且父女间感情笃厚,但在作家的这两部主要作品中出现的两位牧师都不是什么正面人物,特别是《傲慢与偏见》中的那位柯林斯先生,又愚蠢,又虚伪,又心地狭窄,还是个对有钱有势的人一味阿谀奉承,令人恶心的马屁精。奥斯丁的父亲对此看来并不介意,因为这部小说开始时还是她父亲拿去找出版商的。作家的妙笔为什么会勾画出这样一位牧师来后人就不得而知了。

简·奥斯丁的小说都以她那个时代平凡琐碎的事为题材,却经久不衰。她去世后的19世纪与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大动荡、大变化的两个世纪,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沧海桑田的大变迁,而且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大变化,然而,今天处在完全不同时代、国情、环境的我国读者依然喜爱她的作品,这就太不容易了。其中原因,恐怕主要在于作家的高超艺术。

奥斯丁笔下的小说故事情节和场面都经过仔细推敲。她用细密的文笔把事件和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玲珑剔透。略带尖刻的评论和巧妙的对白更是独具匠心。语言幽默,妙趣横生,各种人物跃然纸上。

与奥斯丁差不多同时期的英国著名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曾高度评价她的才能,说:“这位年轻小姐在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心感情以及许多错综复杂的琐事方面,确实具有才能,这种才能极其难能可贵,我从来不曾见过。说到写些规规矩矩的文章,我也像一般人那样,能够动动笔;可是要我以这样细腻的笔触,把这些平凡的事情和人物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我实在办不到。”

司各特还说,奥斯丁的作品“不是向读者绘声绘色描写一个假想世界,而是真实、生动地再现读者身边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生活的真实从来就是美与丑共存,善与恶同在。奥斯丁的作品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表现了两者,既有人们的道德与理智,也有人们的愚蠢、虚伪、贪心、自我欺骗等等。

奥斯丁自己曾说:“我的作品好比是一件三英寸大小的象牙雕刻品。”

《爱玛》早在40年代由刘重德教授译成汉语,外语界罗皑岚教授与吴景荣教授认为该译作“畅达,颇能传达原著精神”。《傲慢与偏见》在50年代也由复旦大学王科一先生译出,在上海出版,到90年代还在重印。去年南京出了新译,据说海南出的译本早已发稿。

有人认为重译容易,因为有老译本作为借鉴。当然,借鉴给后来的译者带来一定方便,但新译与老译雷同,出版有何必要?而且,白纸黑字,众目睽睽,欺世盗名,又谈何容易!

译事之难,译界同仁尽知;复译之难,译界有人亦知。

拙译出版,译者不敢奢求,仅愿能不愧对在天有灵的作者与心明眼亮的读者,不辜负出版社的信任与厚爱!

张经浩1995年9月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傲慢与偏见》是世界上流传最广、最久的名著之一,毛姆推荐的“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奥斯丁最为人喜爱、流传最广的作品。  简·奥斯丁是世界卜为数极少的著名女性作家之一,介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运动的抒情主义之间的“小幅画家”和“家庭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眼里堪与莎士比亚在不朽性方而相提并论的英国作家。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003年12月13日公布的“英国人最喜爱的小说”的调查结果显示,《傲慢与偏见》位列第二。  1985年入选美国《生活》杂志评选出的“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书”,且位居第四。  我必须承认,伊丽莎白(《傲慢与偏见》的第一女主人公)是自有书籍以来十分讨人喜欢的人物,我竟不知道我怎能忍受不喜欢伊丽莎白的读者。  ——简·奥斯丁  奥斯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学艺术家之一,而《傲慢与偏见》又是她的代表作。  ——威廉·莱昂菲尔普斯  简·奥斯丁有两个明显的倾向,她是一个道德家和一个幽默家,这两个倾向经常掺混在一起,甚至是完全融合的。  ——英国文艺评论家安·塞·布雷德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傲慢与偏见(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奥斯丁
译者 张经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13457
开本 32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1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