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
内容
目录

前言

 一、理解“西方文论中国化”

 二、理解“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

 三、本课题的复杂性

 四、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其他

 六、本书的结构及内容

上篇 发生与足型

第一章 思想的遗踪: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

 导论:西来刺激下的传统新变与现代文论的发生

 一、启蒙与文教:梁启超的文学革命与文化传统

 二、审美与传统:王国维的美学与美育

 三、求真与语文:章太炎的文学与复古

 四、情感与思想:周氏兄弟的美学与心声

 五、从文体到语体:“言文一致”的理想及其现实化

 小结:清末民初文论的革命潜义与20世纪文论大趋势

第二章 制度的后果:中国现代文论的构型

 导论:知识制度与文论构型

 一、从田园型到都市型:中国知识制度的现代变迁

 二、学术交流和生产场域:大众传媒与现代文论

 三、学术的职业化与学科化:大学制度与现代文论

 四、学术共同体的引领和催生:文学社团与现代文论

 五、知识立法和权力控制:执政党文艺政策与现代文论

 小结:结构化和正规化的利与弊

第三章 风卷潮涌:中国现代文论的多元范式

 导论:“过渡时代”的多元范式选择

 一、中国现代文论的境遇与基本类型

 二、李健吾:在学问与印象之间

 三、梁宗岱:象征论体系

 四、朱光潜:移花接木,西学中取

 五、李长之:古典人文理想的诗学摹制

 六、宗白华:灵知烛照下的道德诗学

 小结

第四章 多元归一:中国现代文论的主范式

 导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合理性及品格

 一、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传播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导化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之集大成:毛泽东文艺思想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瞿秋白、周扬、胡风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

 小结

 中篇 对话与汇通

第五章 欧美文论在中国

 导论:中国现代文论对欧美文论的传播和接受

 一、德国古曲美学

 二、精神分析理论

 三、阐释学与接受美学

 四、法兰克福学派

 五、存在主义

 六、结构主义

 七、英美新批评

 八、女性主义

 九、新历史主义

 十、文化研究

 十一、西方马克思主义

 小结

第六章 俄苏文论在中国

 导论:作为中国现代文论范本的俄苏文论

 一、20世纪20~40年代:俄苏文论在中国

 二、20世纪50~60年代:俄苏文论在中国

 三、20世纪30~7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接受

 四、新时期以来俄罗斯重要文论思想在中国的接受

 小结

第七章 扶桑文镜——日本文论与中国文论

 导论:日本文论在中国

 一、作为中西文论之桥的日本现代文论

 二、厨川白村与中国现代文论

 小结

下篇 建设与转变

第八章 古今汇通:中国现代文论中的古典传统

 导论:作为中国现代文论建设之一环的中国古代文论

 一、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反思

 二、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

 三、在中西对话中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可能途径

第九章 中西之间:近30年中国文学批评

 导论:中西碰撞频繁的30年

 一、引进与更新:中国文学批评的复苏

 二、反思与转型: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

 三、回归与建构:21世纪头10年中国文学批评

 小结

第十章 中国现代文论中的比较诗学

 导论:中国现代文论的比较诗学维度

 一、比较诗学的海外生成

 二、比较诗学的本土生成

 三、比较诗学与文学理论

第十一章 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文化研究/批评

 一、从“内转”到“外突”

 二、文化研究(批评)的出现语境

 三、关于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关系的争论

 四、文化研究/批评与文学的自主性问题

 五、关于文化研究/批评与文学社会学

第十二章 中国文论现代性传统

 导论:中国文论现代性传统的生成

 一、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

 二、中国现代文论的现代性品格

 三、中国现代文论的传统性品格

 四、中国现代文论的核心范畴

 五、中国现代文论中的若隐传统

结语

 一、中国现代文论建设的历史经验

 二、中国现代文论建设的历史教训

 三、中国现代文论建设的当前问题

 四、中国现代文论建设的未来思虑

附录 当代文学理论教材的回顾与反思

 一、移植期(1950~1960年)

 二、形成期(1961~1980年)

 三、革新期(1981~1999年)

 四、反思期(2000年至今)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王一川所著的《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上篇探讨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与定型,包含四章内容。第一章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拟考察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文化在西来学术的刺激和模范效应下出现的文化分化和传统新变的进程,涉及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早期周氏兄弟和胡适等人的文化和文论思想。第二章中国现代文论的构型,拟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至20世纪30~40年代西方范型启发下的知识制度在中国现代文论构型过程中的作用,着重反思来自西方的现代学科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和演变,如何对中国现代文论发生影响。现代大学、文艺学学科、大众传媒、文学社团和执政党文艺政策,构成了文论创造的“生产场”和“空间”。第三章中国现代文论的多元范式,论述“过渡时代”的多元文论范式格局,涉及李健吾、梁宗岱、李长之、朱光潜和宗白华五位文论家。第四章中国现代文论的主范式,拟考察20世纪20~40年代乃至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定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主潮。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获得了持久而深入的传播并取得丰硕成果,逐渐地演变成为中国现代文论的主范式,直到成为国家文学理论法典。《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不仅有毛泽东这样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集大成者,还涌现出瞿秋白、周扬、胡风、陈涌等代表性理论家。

编辑推荐

王一川所著的《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从体制、理论和应用三个层面,对百余年来西方文论中国化进程作出全面而深刻的历史性反思,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形态的新发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一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126174
开本 16开
页数 5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4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
丛书名
印张 3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6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