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汉魏之际士人德才观的嬗变研究(以曹操的求贤令为中心) |
内容 | 内容推荐 汉魏之际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转型的重要时期,而汉魏之际德才观的嬗变在这一思想过渡转型时期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曹操的“求贤令”不仅是汉魏之际德才观嬗变的提炼,也是汉魏之际德才观嬗变的催化剂,在其所处的时代,其人才观具有超前性和引领性,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重视人才、爱惜人才,提出了系统的人才观念,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思想比较以及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的研究方法,以曹操的“求贤令”为中心,对汉魏之际德才观的嬗变开展研究。 作者简介 樊智宁 男,1992年11月生,福建南平人,现为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2015年在黑龙江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18年在华侨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22年在同济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伦理思想史与中国政治思想史。2017年以来,在《齐鲁学刊》、《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探索》以及《朱子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18篇。 目录 绪论 汉魏之际士人德才观嬗变的问题背景 第一章 汉魏之际士人德才观嬗变的思想前提 第一节 党锢之祸与儒家伦理的衰弱 第二节 黄巾起义与佛道伦理的发展 第三节 “矫激”现象与法家思想的复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魏之际士人德才观嬗变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唯才是举:德才观嬗变的肇始 第二节 士有偏短:德才观嬗变的深化 第三节 勿拘品行:德才观嬗变的完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魏之际士人德才观嬗变的伦理意蕴 第一节 德与才概念的阐释 第二节 德与才关系的辨析 第三节 德与才实践的矫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魏之际士人德才观嬗变的余韵与反思 第一节 任德济勋:汉魏之际士人德才观嬗变与用人政策的导向 第二节 用心正道:汉魏之际士人德才观嬗变与理想人格的养成 第三节 草偃风从:汉魏之际士人德才观嬗变与社会风尚的引领 结语 附录 经权思想的汉宋之别及其规范性来源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魏之际士人德才观的嬗变研究(以曹操的求贤令为中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樊智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265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首版时间 | 2023-12-01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24 |
CIP核字 | 2023200611 |
中图分类号 | C96-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6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