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其佩文存(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其佩文存》是沈毓刚先生一生著述的散文、小品文的选集。全稿约30万字。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收录作者的散文、小品文及影视小说作品评论、游记、文学来往书信及怀人的抒情散文,大约150篇,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小品文和抒情怀人的作品,在平实之中蕴藏着一种氤氲的热情,而游记类作品却别出蹊径,于写景写人中留下一份隐约可亲的清新。稿件还附录了部分作者与钱钟书、杨绛、王蘧常、董乐山、董鼎山等文坛前辈和名家师长的通信原件。 导语 沈毓刚(1920—1999)本名沈翊鹍,笔名其佩、方晓蓝、华成璐等。籍贯浙江宁波。1939年考入上海之江大学英文系。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参与编辑《万象》杂志并撰稿。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申报》副刊编辑、采访部记者、电台新闻稿编辑、国内新闻版编辑,并参与《辛报》《中国文摘》《宇宙》《袖珍》等报刊的编辑工作。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参加《亦报》创办,先后任编辑主任、副总编辑。1952年11月,《亦报》并入《新民报》(晚刊)后,任《新民报》(晚刊)编委兼编辑组组长、编委办公室副主任。1971年10月到上海译文出版社任编辑,参与创办《世界之窗》杂志。1981年参加《新民晚报》复刊筹备工作。1982年任新民晚报副总编辑,主管“夜光杯”副刊,制定了雅俗共赏的编辑方针,开设了“十日谈”等一系列受到读者喜爱的专栏,并以其佩、方晓蓝笔名撰写大量随笔和杂感。1983年、1984年,代表新民晚报出席第一、二届全国晚报会议,先后作《建设精神文明是一个重要主题》和《关于晚报的特点》的发言,在全国晚报界产生一定影响。1987年评定为高级编辑。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其佩文存(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沈毓刚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63948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528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350 |
| 出版时间 | 2023-06-01 |
| 首版时间 | 2023-06-01 |
| 印刷时间 | 2023-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280 |
| CIP核字 | 2023090719 |
| 中图分类号 | I217.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