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谎言下的美国(新闻乱象与丑闻揭露者)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作者十多年来的调查报告汇编而成,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非虚构作品,从知情人士、隐私、权力、诉讼等各个角度对美国新闻行业和记者群体的乱象和丑闻展开讲述,展现了当今全新的新闻媒体大众活动,是一本在这个“视频为王”的时代揭露真相的权威指南。 作者简介 王莉,女,河南省永城市人,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讲师,西南政法大学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法治、社会安全治理、刑法学。主研、参研国家社科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法学会、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重庆市教委等课题10余项,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民检察》《湖北社会科学》《河北法学》《兰州学刊》《检察日报》等核心期刊及知名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一篇,参编教材五部。 目录 序言 苦难 第一章 媒介 穿越时空之旅 印刷时代 广播时代 “匿名消息”来源 媒介大众化 互联网时代 寡头崛起 记者成为渠道的奴隶 特朗普的破坏 第二章 图像 第一人称视角 视频新闻目的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像雪莉·泰特一案 反应和分布式观念抑制复合体 第三章 欺骗 好记者应该充满自信 “泄密” 运用相对欺骗的悖论 手段和目的:“这会让你感觉更好” 第四章 保密 正在进行的调查需要保密 知情人士身份信息需要保密 捐赠者身份信息需要保密 第五章 品质 真正做到无所畏惧、不偏不倚 不再害怕威胁 不求回报 第六章 知情人士 极权社会中的“吹哨” 民主社会中的“吹哨” 朱利安·阿桑奇、爱德华·斯诺登、真相工程 真相工程“吹哨人”:崭新道路 道德勇气 理查德·霍普金斯:“我宁愿被打死。” 第七章 隐私 真相越多,情况越糟 隐藏摄像机,人的延伸 什么是“隐私”? 发言的内容 单方面同意录制及其危害 录制自由即言论自由 记录不知情泄密者的困境 当文明让步于公共责任 摄像机对尊严的恶劣影响 掌控第一手资料传播的权利 隐私边界 关于隐私和保密的虚假主张 私人交谈 第八章 权力 双重思想 共产党人的信仰 与政无关,与权有关 与《纽约时报》执行编辑的会面 第九章 宣传 公开宣传 秘密宣传 大型科技公司 明尼苏达州:工作中的宣传 渴望被热爱,害怕被讨厌 第十章 诉讼 拒绝和解 每阶段12名陪审员 《纽约时报》撤诉动议驳回 第十一章 真相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谎言下的美国(新闻乱象与丑闻揭露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詹姆斯·奥基夫 |
译者 | 译者:王莉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41305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4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首版时间 | 2023-12-01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08 |
CIP核字 | 2023221425 |
中图分类号 | D771.28 |
丛书名 | |
印张 | 9.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0 |
宽 | 13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