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媒介社会(技术产业内容与用户第6版翻译版)/未名社科媒介与社会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作者建立的“媒介与社会世界模式”为基本框架,以新鲜、生动、翔实的案例和深邃有力的理论分析了媒介技术、媒介产业、媒介内容、积极的受众以及社会世界诸要素之间的关联,为我们勾勒了媒介与社会世界相互构成关系的生动图景。
第六版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新鲜实例,更新了资料数据,更贴近平台化媒体发展的现实,可谓媒介社会学领域的一部力作。
作者简介
黄典林,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研究员,获中国传媒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学基础理论、传播思想史、传媒文化研究、国际传播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中外文论文数十篇,发表《公民权的话语建构》《数字化崇拜》等专著、译著多部。担任《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特约作者、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和专家智库成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多篇。
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数字化世界中的媒介与社会
媒介的重要性
媒介的传播模式
媒介社会学
媒介与社会世界模式
应用模式:两个媒介时代的民权运动
结论
第二部分 技术
第二章 媒介技术的演进
媒介技术的历史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
从印刷媒介到互联网
结论
第三部分 产业
第三章 传媒产业经济学
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公司
变化中的所有权模式
兼并与整合
兼并与整合的后果
集中化的影响
逐利的大众媒体
广告的影响
结论
第四章 政治对媒体的影响
媒体与民主
从言论自由到自由市场:美国监管政策的演变
国际视野下的媒体管制问题
利益之争与管制之辩
所有权监管
内容监管
接入途径和传播渠道监管
非正式的政治、社会与经济压力
结论
第五章 媒体组织和专业人士
经济与政治约束的局限
赢利策略:模仿、热门与明星
媒体工作的组织方式
职业角色与专业社会化
互联网、新媒体和新组织的规范
结论
第四部分 内容
第六章 媒体与意识形态
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新闻媒体与公共辩论的局限
电影、军队和男性气质
电视、流行文化和意识形态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批判的说唱音乐
广告与消费文化
广告与文化全球化
互联网意识形态
结论
第七章 社会不平等与媒体再现
媒介内容与“真实”世界的差异
种族、族裔身份和媒介内容:包容、角色与控制
性别与媒介内容
阶级与媒介
性取向:“出柜”与媒体再现
结论
第五部分 用户
第八章 受众与创作者
积极的受众:能动性与结构的平衡
意义解码与社会立场
媒体乐趣:明星游戏
媒介使用的社会语境
阐释的局限性
从积极的受众到抗拒的行动者
内容的创作与分发
结论
第九章 媒介影响
媒介效果研究的启示
早期研究:议题的确立
有限效果论
强效果论
媒介化
政治的媒介化
数字化悖论:网络媒介的影响
结论
第六部分 结语
第十章 全球化与媒介的未来
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传媒产业
全球媒体新巨头:谷歌和脸书
解读全球媒体内容
全球媒体监管
全球媒介使用者:“地球村”的局限性
普遍的变化与媒介的未来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媒介社会(技术产业内容与用户第6版翻译版)/未名社科媒介与社会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大卫·克罗托//威廉·霍因斯
译者 译者:黄典林//刘晨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344392
开本 16开
页数 5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12
出版时间 2024-01-01
首版时间 2024-01-01
印刷时间 202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770
CIP核字 2023232288
中图分类号 G206.2
丛书名
印张 3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5
2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