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以城为媒(社交媒体时代的城市形象)
内容
内容推荐
本著作从物质性和媒介化两个层面推进了城市形象研究。一方面,它强调了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新的传播关系。书中所提到的全息投影与建筑的互动以及虚拟(增强)现实与博物馆的互动都能体现出新科技对于“物—物”关系的改造。另一方面,它也指出,媒介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发送者—信息—接收者这个传播序列,而应扩及媒介和不同社会机制或文化现象间的结构性改变,及其如何影响人类的想象力、关系与互动。
作者简介
黄骏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城市传播、新媒体与网络传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CSSCI来源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曾在地方政府智库工作7年,参与武汉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区建设、文化和旅游发展以及国际化水平提升等规划编制工作。出版合著《武汉记忆之场:建筑、大江与城市生活史》,入选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为何研究城市形象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三、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四、概念界定
五、理论建构:城市形象的三维传播框架
六、本书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城市景观与形象传播
一、城市形象的物理空间要素
二、景观形象与城市感知
三、地标建筑、城市天际线与媒介呈现
四、社交媒体与城市景观资源
五、武汉“知音号”游客的地方感知:案例研究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博物馆与城市形象
一、此地何时:博物馆与城市的勾连
二、超级连接:博物馆的新媒体营销
三、媒介融合:博物馆的新媒体叙事
四、博物馆的新媒体传播重塑城市形象
五、武汉博物馆的文化利用与城市传播:案例研究
六、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事件与媒体形象
一、城市形象与城市事件
二、城市形象的媒体自塑
三、城市形象的媒体他塑
四、社交媒体与城市媒介事件
五、武汉军运会的舆情事件分析:案例研究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危机传播与城市形象
一、公共危机与城市负面形象
二、社交媒体时代公共危机特征
三、网络危机传播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四、城市形象的数字化危机治理
五、公共卫生事件中武汉涉疫舆情及形象重塑:案例分析
六、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形象与数字沟通
一、城市形象、地方认同与可沟通城市
二、智慧城市对市民公共交往的影响
三、城市数字沟通的社会维度
四、数字城市沟通力的实现路径
五、武汉城市留言板的协商机制:案例分析
六、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用户生产城市影像
一、城市形象与视觉文化
二、城市宣传片与官方形象生产
三、城市短视频与用户生产影像
四、专业用户生产内容:一种共创的影像新模式
五、抖音平台武汉城市话题挑战的内容分析:案例研究
六、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知音号”游客数据文本题录
附录二 武汉城市留言板访谈实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以城为媒(社交媒体时代的城市形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636588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23-10-01
首版时间 2023-10-01
印刷时间 202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412
CIP核字 2023092236
中图分类号 TU984.2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6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