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浩的这本《筑》,厚厚一本,装帧素净,创作时间从2001年到22006年。是大家经典书系中的张浩系列中的一本。作者在书中收录了作者在旅游中写的作品,作品形式也不一,记事、随感、心得等。全书分四部分,主要有欧洲之旅、我的故乡、生活在杭州和精神旅行。书前还附有张浩的一部分作品。

内容推荐

张浩用沉着有力的线条在纷乱世间为自己的心灵筑起了一个宁静的住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西方文化冲击下矗立的稳固之筑。纵观张浩整个延续的创作脉络,由早先之繁密,渐渐化为简练克制,这是一条由渐入顿的长路。可贵的是,深沉挚朴之气一贯而续。

目录

张浩作品欣赏

第一部分 欧洲之旅

 一、欧洲旅行日记2001.10.4-2004.1.24

 二、欧洲之旅

第二部分 我的故乡

第三部分 生活在杭州

第四部分 精神旅行

试读章节

重新想起《教堂》一画,画得很艰苦,原因是想达到惟一的结果,一种必然的结果,而不是偶然的结果。每一笔结构都要反复审思判断,是否做到这个愿望。

比较一年前或两年前,在我定出视觉思维原则时,艰难地控制的思维状况。现在,对于形象思维的过程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掌握。大凡要经历三个思维,也就是三个感觉的思维判断:一、形式结构或形状,或形式的结构;二、用笔;三、墨色强度。

2003年4月23日

形象思维的原则中,第一项,结构思维是对线型的感觉对位与创造型思维,用的是心理(头脑中)对这一感觉的安排的崇高情感。并不是用眼见形象思维,它是在头脑中或说在心理上对于一种呈现的感觉。第二项,用笔运动思维,也不是用眼睛看。是对毛笔中锋运动过程定型以及笔与笔之间对比程度的感觉思维。第三项,色度视觉,是纯粹的色度思维来确定视觉关系的。有时,需要定形状时,还要有形状思维的过程。这些,都是通过心灵运动与眼睛的结合完成的。甚至有身体的感觉。

完成过程需要用毛笔,每一笔完成的既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又彼此相关联作用,构成整体。

2003年5月17日

从昨晚上到数前的周一,每晚在浙江教育科技频道播出黄河清拍摄的《重回巴黎》,很好看。昨天的内容是访赵无极和卡特琳。那作品真是感人,卡特琳的作品曾来上海展出过。现在从屏幕上看到一幅花的作品,马上感觉到一种崇高的感觉。激动人心。

2003年5月20日

晚上,练书法,背临怀素草书。试着甩开笔写,完全能出现瀟洒的效果,就像当代某些书家一样,若无其事的样子,任意挥洒。然而,这并不是我所需要的。这样写不能将感觉细微地灌入进去,没有感觉的书写是无生命的。从形迹、用笔到墨色,无不需要感觉的倾注,才能蕴含进深刻的东西。以理性控制住视觉、感觉,以实现视觉,才能超越一般。

2003年6月3日

晚,练书法。昨晚上看《李可染画册》,从画上题字看,1981年始,其用笔大变,得笔法奥妙。

用笔之法十分难掌握,我虽悟到用笔运动与平的道理,但还是难以达到理想程度。用笔,只有按照理念和感觉,不懈地练。

精神,要看是建立在什么的文化基础之上,或什么样的精神基础之上。

2003年6月4日

我观察到当今中国画的画家,由于在精神境界上没有突破,或说没有称之为现代应有的东西,致使其画作在内层上缺失最重要的东西。我在李可染的作品里,发现了他的现代精神,说得确切些则是不完全传统的精神,而是有西方崇高精神在内的感觉起着作用,尤其是他1957年出国回来后一直存在了的精神的东西。

2003年6月9日

昨天,《形式生命与精神视觉》书稿在付印前又看了最后一遍,由安徽美术出版社的朋友带去。这本书是十年的创作笔记,记录下了艰难的创作历程。

以前,创作与教学存在着矛盾,两者不能协调发展,因为教学有局限性的要求,要适应。再者,教学需要的是逻辑性,合理性的思维,要把问题逐层讲清楚,分析出条理,而创作是要全力地投入,不计一切追求,大胆地尝试,打破条理,冲出理性。现在又加进了学校的行政工作,想的东西更要多了,虽然对创作没有直接的思维矛盾,都占有了一些时间,在时间上发生了矛盾。在我的笔记中,除了艺术,别的很少记录,然而,别的方面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2003年6月11日

不处理好行政工作与创作的关系,就无法有头绪思考各自的问题。从大的方面看,学校工作是持续的,有各种需要处理的事务,关键是机制保障它的行进。要尽快地把时间空余出来。下午,《波恩教堂》开始落墨。前几次画,定出了主要的构图结构。

2003年6月14至16日

张上考高中。考试。

在同一精神境域的几种视觉表达。

2003年6月20日

晚上。从学校里借来了《鲁迅全集》第二卷,翻看起来。以前确实没有认真地读过原文,虽然有些故事是通过看电影、连环画或别的知道的。《彷徨》中《祝福》、《在酒楼上》两篇读完,感觉到了讲故事中所看到的人的现实。两篇常写到“雷”,这是“冷”的景象。故事背后有让人说不出什么味道的心情。

一个人能否感受得到最真实的一面,生活与经历中有最刺痛心灵的东西。每个人的境遇又很不相同。

下午从学校回家来路上,每天都路过闸口这地方的一座古塔,在树丛掩影下,还呈现着苍凉的古意。当还有感觉的心灵,就能感到最真实的一面。看着周围的景物,回想着康德所定义的“感觉”,在被对象刺激的表象的结果后,还有重要的是由心中感到的震动引起的感到对象存在的样子,即心情中的景物。这是感觉的特殊性。

2003年7月19日

此幅画还要加几笔。

感觉分为绘画的感觉与生活中的感觉两种。

绘画的感觉是创作中思维的起点,生活的感觉是创造视觉的动力。

精神的至高点是最终的表达需要,视觉的精神通过绘画的方式等造型艺术的方式,它并不是文学的方式。沈从文的《边城》小说,描写了湘西边城这个地方,如果从照片上看小城景貌,并不能引起多少激动,而从故事讲起,小城便有了令人想象与向往的冲动,这就是文学与视觉的区别(我正要读一读此小说。前些时间,我看到凤霞去湘西拍回的照片,与想象中的区别太大,与很多类似地方的景物没有多少差别,单看这些景物,或许不会引起绘画感觉)。

我曾经有过被视觉感动的经历,当然记不得是哪些作品,肯定是被视觉感动的。并不是描述的形象,到现在,我自然地走上了用视觉表达的道路。

2003年8月1日

天气酷热,下午下过阵雨,傍晚时稍有些降温。每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是基于他所思考的对照点进行的,他会把目光投射于在先前的一些艺术家的实践上,从中得出他自己的判断与设想,并为此不懈的开始了探索。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思考领域的交流,其次才是技巧。

《塞纳河之二》

这两幅构图还是叙述的思维方式。不取。视觉方式与叙述方式在于思维上的区别,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路方法。

在我旁边的书架上放着一本《法国印象主义画集》。我时时地抬眼看见它。封面上的作品在闪光。此刻我的心情是刚刚听了从俄罗斯买来的一盘CD,在克里姆林宫的一个教堂里买的,在那里听到了CD盘演唱者的现场演唱,并拍了合影。明天有计算机考试,先放一边,不去复习了。下过一阵雨有些凉爽。凤霞在烧晚饭。上儿、盛亮兄妹在看电视的娱乐节目。继续思考对印象主义的画集封面作品的感受:它使人激动不已的是自由的笔触,热烈的色彩,在那画面上每一个地方透露着情感的真实。

2003年8月2日

上午参加浙江省人事厅“计算机考试”。

关于用笔,中国的主题特别适合于在精微处把握笔锋的状态。而欧洲主题则在整体对比的状态,这样,觉得是恰当的。

2003年8月16日

上午练书法。通过练习书法,提高以用笔为手段的精神与视觉的思维过程。用我之绘画原则用于书法的练习,仍然是有效的。整个过程最终归结为精神世界的沉浸,在此“意象”中求得结体、用笔、用墨的表达。虽然临写古人书法也要在一种“意象”中进行。在此,用“意象”一词,暂时表述在心中通过某一个“景物”而引起的精神涌动。当笔锋落地时,必全身之力倾注,以视觉为目标,心中感觉最恰当的程度。精神境界的消逝,随之书迹的精神也就全失。为了保持境界的常存,保持在常有的这种状态,必倾力苦练不可。刚书写时,并不能得到这些体会,至少一小时时间后,方能渐入境界。为了练就,必须制定计划,每日必须练一小时,不可懈怠。(P106-109)

序言

多年来,在靡靡世风中,我一直寻找着大正大雅之作。不期然,2007年3月的一天,站在张浩的画前,我彷若听见铿然击筑之声,久违了!小国文化的纯正之音。

我深信,无论今往艺术界中有着诸多纷乱,这,将是正途。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构筑他的巍宇广厦,不过是在“空”中,笔墨就是他背负的椽柱,循着他思想中不可见的蓝图,沉缓有力地安插、营架,于素白尺牍间——逐渐清晰呈现在观者眼前。

张浩用沉着有力的线条在纷乱世间为自己的心灵筑起了一个宁静的住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西方文化冲击下矗立的稳固之筑。每个画家跨跃转变,都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

纵观张浩整个延续的创作脉络,由早先之繁密,渐渐化为简练克制,这是一条由渐入顿的长路。可贵的是,深沉挚朴之气一贯而续。

读画就如读人,以心读画者,即使只看到一笔,自然就能透彻地了解画者其人其心,甚至他探索的来由去向,再没有比画更不可虚饰隐瞒的东西了。

出于激赏之心,为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464681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6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