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神鬼鬼/漫说文化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重点汇集了二十世纪文人谈论鬼神的杂文,通人之情,得鬼神之趣,典故信手拈来,辛辣有趣。
固守传统,提倡崇拜偶像,迷信鬼神,是封建愚昧的表现。书中的部分文章,便是在西学东渐、寻求社会进步的背景下,文人们写下的反对封建愚昧、提倡科学而作的文章。
还有部分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出发,借助对鬼神的考察来窥探一个民族的心灵深处的隐秘世界。
虽是说神道鬼,但这鬼神都是以人的形象为基础,所以书中的文章也富有人情味,而文人也有一种潇洒心态,多一些非俗非圣亦俗亦圣的人间味道,调笑戏谑而非板起面孔一味地批神批鬼。
目录
序|陈平原
附记|陈平原
再记|陈平原
导读|陈平原
有鬼论质疑|陈独秀
辟《灵学丛志》|刘半农
送灶日漫笔|鲁迅
捣鬼心传|鲁迅
从拜神到无神|胡适
谈迷信之类|茅盾
谈狐仙|唐弢
土地和灶君|唐弢
白昼见鬼——半间楼闲话|薰宇
迷信——瓮牖剩墨之八|王力
神的灭亡|靳以
人和鬼|吴晗
再谈人和鬼|吴晗
元帅菩萨|丰子恺
漫谈鬼神观念的枷锁|秦牧
从神案前站起来|蓝翎
说鬼|李伯元
鬼赞|许地山
我们的敌人|周作人
花煞|周作人
疟鬼|周作人
鬼的生长|周作人
刘青园《常谈》|周作人
说鬼|周作人
谈鬼论|周作人
失掉的好地狱|鲁迅
“鬼”的箭垛|曹聚仁
乡人说鬼|老向
鬼学丛谈|种因
鬼话连篇有序|李金发
美丽的吊死鬼|许钦文
谈鬼者的哀悲|陈子展
水母|汪曾祺
中国的神统|金克木
文艺上的异物|周作人
五猖会|鲁迅
无常|鲁迅
女吊|鲁迅
鬼趣图|唐弢
论《封神榜》|聂绀弩
鬼与狐|老舍
画鬼|丰子恺
鬼话|施蛰存
德国老教授谈鬼|陈铨
说鬼|林庚
鬼故事|邵洵美
略谈莎士比亚作品里的鬼|梁实秋
神·鬼·人——戏场偶拾|柯灵
话中有鬼|朱自清
有鬼无害论|廖沫沙
怕鬼的“雅谑”|廖沫沙
《鬼趣图》和它的题跋|黄苗子
导语
1.三十年前风靡中国的漫说文化丛书,由“燕园三剑客”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联手打造。
2.漫说文化丛书,开分专题选编散文作品之先河,风靡一代人。一部以文学为经、以文化为纬、兼及思考与休闲的专题散文集,一套文章好读、装帧好看的小书。
3.一部以文学为经、以文化为纬、兼及思考与休闲的专题散文集,一套文章好读、装帧好看的小书。
4.红尘俗世,为何会有鬼神观念?为何相比神,文人更爱写鬼?
5.汇集鲁迅、周作人、许地山、丰子恺、秦牧等共35位名家、52篇文章,说神道鬼,通人之情,得鬼神之趣,典故信手拈来,辛辣有趣。
6.“漫说文化丛书”封面插画由2023年美国传达艺术奖(CA奖)获奖者、插画师stano专门创作,切合主题,使用中国传统配色,兼具复古与现代气息。特别绘制书脊丛书logo,体现中国文化“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理念和“笔写山河”的丛书主题。封面使用雅美纹纸,内文使用JM书纸。装帧雅致精美,阅读、收藏、赠送皆宜。
随书赠送全文有声书,随时可听可读。
精彩页
导读
陈平原

了解一个民族,不能不了解其鬼神观念。说到底,人生事不就是生与死?生前之事历历在目,不待多言;死后之事则因其神秘莫测、虚无缥缈,强烈地吸引着每一个民族的先民们。“鬼之为言归也。”(《尔雅》)问题是活蹦乱跳的“人”,归去后还有没有感觉,还能不能活蹦乱跳,这实在让人放心不下。据说,当子贡向孔子请教死人有知无知时,孔子的回答颇为幽默:“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刘向《说苑》)可惜世上如孔子般通达的人实在不多,无事自扰的常人,偏要在生前争论这死后才能解开的谜。
在一般民众心目中,“鬼”与“神”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祸害人间,故对之畏惧、逃避,驱赶其出境;后者保佑人间,故对之崇敬、礼拜,祈求其赐福。“畏”与“敬”、“赶”与“求”本是人类创造神秘异物的两种心理基因,只不过前者坐实为“鬼”,后者外化为“神”。这样,“鬼”“神”仿佛有天壤之别,由此引申出来的各种词汇也都带有明显的情感趋向。“鬼域”与“神州”不可同日而语;君子必然“神明”,小人只能“鬼黠”;说你“心怀鬼胎”“鬼鬼祟祟”,与说你“神机妙算”“神姿高彻”根本不是一回事。只是在强调其非人间或非人力所能为这一点上,鬼、神可以通用。比如“鬼工”就是“神工”,“神出鬼没”与“鬼使神差”中鬼神不分。至于“文化大革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牛鬼蛇神”,更是把鬼神一锅煮了。
也有努力区分鬼、神的哲人,着眼点和思路自然与一般民众不同。汉代的王充以阴阳讲鬼神,称“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论衡》)。宋代的朱熹则赋予鬼、神二名以新义,将其作为屈伸、往来的代名词,全无一点宗教意味:“气之方来皆属阳,是神;气之反皆属阴,是鬼。日自午以前是神,午以后是鬼。月自初三以后是神,十六以后是鬼……草木方发生来是神,凋残衰落是鬼。人自少至壮是神,衰老是鬼。”(《朱子语类》)如此说神鬼,已失却神鬼的本来意义:天下万事万物都是神鬼,神鬼也就没有存在价值了。
我之不想区分神、鬼,并非鉴于哲人的引申太远和民众的界说模糊,而是觉得这样说起来顺些。本来人造鬼神的心理,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根本无法截然分开。说近的,现实生活中多的是“以鬼为神”或者“降神为鬼”,鬼、神的界限并非不可逾越。说远的,先秦典籍中“鬼神”往往并用,并无高低圣俗之分,如《尚书》中的“鬼神无常享”、《左传》中的“鬼神非人实亲”、《礼记》中的“鬼神之祭”,以及《论语》中的“敬鬼神而远之”等。先秦时代的鬼、神,似乎具有同样的威力,也享受同样的敬畏与祭祀。
再说,详细辨析鬼神观念的发展变化,并加以准确的界定,那是学者的事。至于文人的说神道鬼,尽可不必过分认真,太拘泥于概念的使用。否则,文章可能既无“神工”也无“鬼斧”,只剩下一堆大白话。也就是说,如果是科学论文,首先要求“立论正确”,按照大多数经过科学洗礼的现代人的思路,自然最好是宣传无神论,或者大讲《不怕鬼的故事》。可作为文艺性的散文,则鬼神不分没关系,有鬼无鬼也在其次,关键在“怎么说”,不在“说什么”。只要文章写得漂亮,说有鬼也行,说无鬼也行,都在可读之列。有趣的是,大多数有才气有情趣的散文,不说有鬼,也不说无鬼,而是“疑鬼神而亲之”——在鬼神故事的津津乐道中,不时透出一丝嘲讽的语调。或许,坚持有神鬼者和一心辟神鬼者,都不免火气太盛、教诲意识太强,难得雍容自适的心态,写起散文来自然浮躁了些。

周作人在《谈鬼论》中曾经说过,他对于鬼故事有两种立场不同的爱好,一是文艺的,一是历史的(民俗学上的)。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还应加上第三种立场的爱好:现实政治斗争的。从艺术欣赏角度谈鬼、从民俗学角度谈鬼与从现实斗争角度谈鬼,当然有很大不同。不应该单纯因其角度不同而非此即彼或者扬此抑彼,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对其有所褒贬。只是必须记得,这种褒贬仍然有文艺学的、民俗学的和社会学的差别。
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来说,生活实在太紧张太严肃了,难得有余暇如周作人所吟咏的“街头终日听谈鬼”。这就难怪周氏《五十自寿诗》一出来,就引起那么多激进青年的愤怒。现实中的神鬼为害正烈,实在没有心思把玩鉴赏。于是,作家们拿起笔来,逢神打神,遇鬼赶鬼。虽说鬼神不可能因此斩尽杀绝,毕竟尽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
后人或许不理解这个时代的作家为什么热衷于把散文写成“科普读物”,甚至提出了“了解鬼是为了消灭鬼”这样煞风景的口号,比起苏东坡的“姑妄听之”,比起周作人的“谈狐说鬼寻常事”,未免显得太少雅趣。陈独秀的话部分解答了这个问题:“吾国鬼神之说素盛,支配全国人心者,当以此种无意识之宗教观念最为有力。”(《有鬼论质疑》)致力于社会进步的现代中国作家,不能不请科学来驱鬼——即使明知这样做没有多少诗意。是的,推远来看,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神鬼鬼/漫说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陈平原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132003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23-09-01
首版时间 2023-09-01
印刷时间 202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88
CIP核字 2023039991
中图分类号 I26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7: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