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微乳液、水凝胶、油凝胶、脂质体、微胶囊和纳米颗粒等食品营养成分传递系统的设计方法,并以类胡萝卜素、多酚、黄酮、鱼油(藻油)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为例,阐述了各类传递系统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最后,本书还介绍了喷雾干燥、喷雾冷却、挤压和流化床等工业技术在微胶囊产品生产中的应用。
本书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食品营养成分,特别是生物活性物质传递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图书 | 食品营养成分传递系统设计与应用(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详细介绍了微乳液、水凝胶、油凝胶、脂质体、微胶囊和纳米颗粒等食品营养成分传递系统的设计方法,并以类胡萝卜素、多酚、黄酮、鱼油(藻油)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为例,阐述了各类传递系统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最后,本书还介绍了喷雾干燥、喷雾冷却、挤压和流化床等工业技术在微胶囊产品生产中的应用。 本书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食品营养成分,特别是生物活性物质传递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简介 高彦祥,1979—1986年于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专业学习,1983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硕士学位:1996年在匈牙利园艺与食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天然提取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主讲本科生食品添加剂及硕士研究生食品风味等课程。 主要研究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分离、纯化、稳态化技术;食品微米、纳米乳液制备及微胶囊产品开发。主持或参加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1O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160多篇被SCl/EI刊物收录:出版《食品添加剂基础》等教材5部。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食品营养成分概述及应用现状 第一节 食品营养成分定义及特性 第二节 食品营养成分应用现状 一、食品营养成分与功能食品 二、食品营养成分应用限制 三、传递系统在食品营养成分包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食品营养成分传递系统概述 第一节 食品营养成分传递系统定义及分类 一、乳液 二、脂质体 三、环糊精包合物 四、纳米颗粒 五、微胶囊 第二节 食品营养成分传递系统设计原则 第三节 食品营养成分传递系统特性 一、光学性质 二、流变特性 三、热力学稳定性 四、生物利用率 五、释放特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食品营养成分传递系统中两亲性生物聚合物 第一节 两亲性生物聚合物自组装概述 第二节 两亲性生物聚合物分类 一、蛋白质 二、多糖 三、蛋白质-多糖复合物 第三节 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食品营养成分传递系统与人体胃肠道消化特性评价 第一节 食品营养成分在胃肠道中的消化机制 一、口腔 二、胃 三、小肠 四、结肠 第二节 人体消化模型 一、动物模型 二、类器官 三、细胞模型 …… 第二篇 食品营养成分传递系统设计 第三篇 传递系统及其应用 第四篇 工业技术在微胶囊生产中的应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食品营养成分传递系统设计与应用(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高彦祥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842285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519 |
出版时间 | 2024-03-01 |
首版时间 | 2024-03-01 |
印刷时间 | 202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94 |
CIP核字 | 2024004896 |
中图分类号 | R151.3 |
丛书名 | |
印张 | 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8 |
宽 | 191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